发明名称 红外线灯管及加热装置
摘要 本发明系提供一种小型且高效率,可轻易适用于各种用途之应用性高之红外线灯管及使用该红外线灯管之加热装置,本发明之红外线灯管系将放射率高且辐射能量多之碳系电阻体之复数个发热体正确的配置于预定位置及预定角度,并封止于玻璃管内,而该加热装置则以该红外线灯管作为热源。
申请公布号 TWI281834 申请公布日期 2007.05.21
申请号 TW093135217 申请日期 2004.11.17
申请人 松下电器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小西政则
分类号 H05B3/44(2006.01) 主分类号 H05B3/44(2006.01)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恽轶群 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3段248号7楼;陈文郎 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3段248号7楼
主权项 1.一种红外线灯管,具备有: 复数个发热体,系具有持有至少一个平面之细长形 状,且藉着外加电压会发热者; 发热体保持元件,系让前述发热体分别隔着预定间 隔并列设置,并使前述发热体之各平面朝同一方向 地配置者; 玻璃管,系用以将前述发热体及前述发热体保持元 件封止于内部者;及 导线部,系用以与前述发热体电连接,并由前述玻 璃管之封止部份导出者。 2.一种红外线灯管,具备有: 复数个发热体,系具有持有至少一个平面之细长形 状,且藉着外加电压会发热者; 发热体保持元件,系让前述发热体分别隔着预定间 隔并列设置,并使前述发热体之各平面相对于基准 面具有预定角度地配置者; 玻璃管,系用以将前述发热体及前述发热体保持元 件封止于内部者;及 导线部,系用以与前述发热体电连接,并由前述玻 璃管之封止部份导出者。 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或第2项之红外线灯管,其 中前述发热体其垂直于长方向切断之截面形状实 质上为多角形,且各发热体之具有最大面积之平面 朝同一方向配置。 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或第2项之红外线灯管,其 中前述发热体其垂直于长方向切断之截面之端面 以直线及圆弧构成,且各发热体之平面朝同一方向 配置。 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或第2项之红外线灯管,其 中前述发热体保持元件以具有热传导性之保持块 及具有电绝缘性之间隔件构成,且将发热体固定于 前述保持块形成之间隙,并使前述保持块嵌合于前 述间隔件形成之缺口,使各发热体之平面朝同一方 向配置。 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或第2项之红外线灯管,其 中前述发热体系包含碳系物质,且以烧结形成之碳 系发热体。 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或第2项之红外线灯管,其 中前述发热体系包含碳系物质及电阻调整物质,且 以烧结形成之固状之碳系发热体。 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或第2项之红外线灯管,其 中前述发热体其垂直于长方向切断之截面形状实 质上为多角形,且各发热体之具有最大面积之平面 朝同一方向配置,且前述发热体系包含碳系物质, 并以烧结形成之碳系发热体。 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或第2项之红外线灯管,其 中前述发热体其垂直于长方向切断之截面之端面 以直线及圆弧构成,且各发热体之平面朝同一方向 配置,且前述发热体系包含碳系物质,并以烧结形 成之碳系发热体。 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或第2项之红外线灯管,其 中前述发热体保持元件以具有热传导性之保持块 及具有电绝缘性之间隔件构成,且将发热体固定于 前述保持块形成之间隙,并使前述保持块嵌合于前 述间隔件形成之缺口,使各发热体之平面朝同一方 向配置,且前述发热体系包含碳系物质,并以烧结 形成之碳系发热体。 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或第2项之红外线灯管,其 中前述发热体其垂直于长方向切断之截面形状实 质上为多角形,且各发热体之具有最大面积之平面 朝同一方向配置,且前述发热体系包含碳系物质及 电阻调整物质,且以烧结形成之固状之碳系发热体 。 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或第2项之红外线灯管,其 中前述发热体其垂直于长方向切断之截面之端面 以直线及圆弧构成,且各发热体之平面朝同一方向 配置,且前述发热体系包含碳系物质及电阻调整物 质,且以烧结形成之固状之碳系发热体。 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或第2项之红外线灯管,其 中前述发热体保持元件以具有热传导性之保持块 及具有电绝缘性之间隔件构成,且将发热体固定于 前述保持块形成之间隙,并使前述保持块嵌合于前 述间隔件形成之缺口,使各发热体之平面朝同一方 向配置,且前述发热体系包含碳系物质及电阻调整 物质,且以烧结形成之固状之碳系发热体。 14.一种加热装置,具备有红外线灯管及反射板,其 中该红外线灯管具备有: 复数个发热体,系具有持有至少一个平面之细长形 状,且藉着外加电压会发热者; 发热体保持元件,系让前述发热体分别隔着预定间 隔并列设置,并使前述发热体之各平面朝同一方向 地配置者; 玻璃管,系用以将前述发热体及前述发热体保持元 件封止于内部者;及 导线部,系用以与前述发热体电连接,并由前述玻 璃管之封止部份导出者; 又,前述反射板则相对于前述发热体之平面配置。 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加热装置,其中前述反 射板其垂直于长方向切断之截面形状系于反射面 之中央部份具有朝相对于发热体平面方向突出之 凸部。 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加热装置,其中前述反 射板其垂直于长方向切断之截面形状系于反射面 之中央部份具有朝相对于发热体平面方向突出之 凸部,且形成于前述反射面之凸部构造成发热体发 出之热线不会照射到该发热体状。 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加热装置,其中前述反 射板其垂直于长方向切断之截面形状为抛物线状, 由复数个发热体构成之发热体群之实质的发热中 心点之位置位于前述抛物线之焦点位置。 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加热装置,其中前述反 射板其垂直于长方向切断之截面形状系将复数的 抛物线组合之形状,各发热体之实质的发热中心点 位于各抛物线之焦点位置。 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加热装置,其中前述反 射板其垂直于长方向切断之截面形状系于反射面 之中央部份具有朝相对于发热体平面方向突出之 凸面,且藉着此凸面可使由前述发热体过来之热线 乱反射。 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加热装置,其中前述反 射板其垂直于长方向切断之截面形状系于反射面 之中央部份之相对于发热体平面之位置具有凹凸 面,且藉着前述凹凸面可使由前述发热体过来之热 线乱反射。 2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加热装置,进而具备有: 复数的外部端子,系分别与复数的发热体连接者; 复数的电源端子,系与电源相连接者;及 控制电路,系选择性的与前述外部端子及前述电源 端子相连接,将前述发热体以串联、并联或单独的 连接。 2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加热装置,更具备有: 复数的外部端子,系分别与复数的发热体连接者; 复数的电源端子,系与电源相连接者;及 控制电路,系选择性的与前述外部端子及前述电源 端子相连接,将前述发热体以串联、并联或单独的 连接, 且前述控制电路系由开关控制、通电率控制、相 位控制及过零控制之各电路中单独或至少二个组 合而成。 2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加热装置,其中前述反 射板其垂直于长方向切断之截面形状系于反射面 之中央部份具有朝相对于发热体平面方向突出之 凸部, 且该加热装置进而具备有: 复数的外部端子,系分别与复数的发热体连接者; 复数的电源端子,系与电源相连接者;及 控制电路,系选择性的与前述外部端子及前述电源 端子相连接,将前述发热体以串联、并联或单独的 连接。 2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加热装置,其中前述反 射板其垂直于长方向切断之截面形状系于反射面 之中央部份具有朝相对于发热体平面方向突出之 凸部, 且该加热装置进而具备有: 复数的外部端子,系分别与复数的发热体连接者; 复数的电源端子,系与电源相连接者;及 控制电路,系选择性的与前述外部端子及前述电源 端子相连接,将前述发热体以串联、并联或单独的 连接, 且前述控制电路系由开关控制、通电率控制、相 位控制及过零控制之各电路中单独或至少二个组 合而成。 2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加热装置,其中前述反 射板其垂直于长方向切断之截面形状为抛物线状, 由复数个发热体构成之发热体群之实质的发热中 心点之位置位于前述抛物线之焦点位置, 且该加热装置进而具备有: 复数的外部端子,系分别与复数的发热体连接者; 复数的电源端子,系与电源相连接者;及 控制电路,系选择性的与前述外部端子及前述电源 端子相连接,将前述发热体以串联、并联或单独的 连接。 2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加热装置,其中前述反 射板其垂直于长方向切断之截面形状为抛物线状, 由复数个发热体构成之发热体群之实质的发热中 心点之位置位于前述抛物线之焦点位置, 且该加热装置进而具备有: 复数的外部端子,系分别与复数的发热体连接者; 复数的电源端子,系与电源相连接者;及 控制电路,系选择性的与前述外部端子及前述电源 端子相连接,将前述发热体以串联、并联或单独的 连接, 且前述控制电路系由开关控制、通电率控制、相 位控制及过零控制之各电路中单独或至少二个组 合而成。 2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加热装置,其中前述反 射板其垂直于长方向切断之截面形状系将复数的 抛物线组合之形状,各发热体之实质的发热中心点 位于各抛物线之焦点位置, 且该加热装置进而具备有: 复数的外部端子,系分别与复数的发热体连接者; 复数的电源端子,系与电源相连接者;及 控制电路,系选择性的与前述外部端子及前述电源 端子相连接,将前述发热体以串联、并联或单独的 连接。 2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加热装置,其中前述反 射板其垂直于长方向切断之截面形状系将复数的 抛物线组合之形状,各发热体之实质的发热中心点 位于各抛物线之焦点位置, 且该加热装置具备有: 复数的外部端子,系分别与复数的发热体连接者; 复数的电源端子,系与电源相连接者;及 控制电路,系选择性的与前述外部端子及前述电源 端子相连接,将前述发热体以串联、并联或单独的 连接, 且前述控制电路系由开关控制、通电率控制、相 位控制及过零控制之各电路中单独或至少二个组 合而成。 2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加热装置,其中前述反 射板其垂直于长方向切断之截面形状系于反射面 之中央部份具有朝相对于发热体平面方向突出之 凸面,且藉着此凸面可使由前述发热体过来之热线 乱反射, 且该加热装置进而具备有: 复数的外部端子,系分别与复数的发热体连接者; 复数的电源端子,系与电源相连接者;及 控制电路,系选择性的与前述外部端子及前述电源 端子相连接,将前述发热体以串联、并联或单独的 连接。 3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加热装置,其中前述反 射板其垂直于长方向切断之截面形状系于反射面 之中央部份具有朝相对于发热体平面方向突出之 凸面,且藉着此凸面可使由前述发热体过来之热线 乱反射, 且该加热装置进而具备有: 复数的外部端子,系分别与复数的发热体连接者; 复数的电源端子,系与电源相连接者;及 控制电路,系选择性的与前述外部端子及前述电源 端子相连接,将前述发热体以串联、并联或单独的 连接, 且前述控制电路系由开关控制、通电率控制、相 位控制及过零控制之各电路中单独或至少二个组 合而成。 3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加热装置,其中前述反 射板其垂直于长方向切断之截面形状系于反射面 之中央部份之相对于发热体平面之位置具有凹凸 面,且藉着前述凹凸面可使由前述发热体过来之热 线乱反射, 且该加热装置进而具备有: 复数的外部端子,系分别与复数的发热体连接者; 复数的电源端子,系与电源相连接者;及 控制电路,系选择性的与前述外部端子及前述电源 端子相连接,将前述发热体以串联、并联或单独的 连接。 3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加热装置,其中前述反 射板其垂直于长方向切断之截面形状系于反射面 之中央部份之相对于发热体平面之位置具有凹凸 面,且藉着前述凹凸面可使由前述发热体过来之热 线乱反射, 且该加热装置进而具备有: 复数的外部端子,系分别与复数的发热体连接者; 复数的电源端子,系与电源相连接者;及 控制电路,系选择性的与前述外部端子及前述电源 端子相连接,将前述发热体以串联、并联或单独的 连接, 且前述控制电路系由开关控制、通电率控制、相 位控制及过零控制之各电路中单独或至少二个组 合而成。 3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加热装置,其中前述发 热体系包含碳系物质,且以烧结形成之碳系发热体 。 3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加热装置,其中前述反 射板其垂直于长方向切断之截面形状系于反射面 之中央部份具有朝相对于发热体平面方向突出之 凸部, 且前述发热体系包含碳系物质,且以烧结形成之碳 系发热体。 3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加热装置,其中前述反 射板其垂直于长方向切断之截面形状为抛物线状, 由复数个发热体构成之发热体群之实质的发热中 心点之位置位于前述抛物线之焦点位置, 且前述发热体系包含碳系物质,且以烧结形成之碳 系发热体。 3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加热装置,其中前述反 射板其垂直于长方向切断之截面形状系将复数的 抛物线组合之形状,各发热体之实质的发热中心点 位于各抛物线之焦点位置, 且前述发热体系包含碳系物质,且以烧结形成之碳 系发热体。 3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加热装置,其中前述反 射板其垂直于长方向切断之截面形状系于反射面 之中央部份具有朝相对于发热体平面方向突出之 凸面,且藉着此凸面可使由前述发热体过来之热线 乱反射, 且前述发热体系包含碳系物质,且以烧结形成之碳 系发热体。 3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加热装置,其中前述反 射板其垂直于长方向切断之截面形状系于反射面 之中央部份之相对于发热体平面之位置具有凹凸 面,且藉着前述凹凸面可使由前述发热体过来之热 线乱反射, 且前述发热体系包含碳系物质,且以烧结形成之碳 系发热体。 3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加热装置,其中前述发 热体系包含碳系物质及电阻调整物质,且以烧结形 成之固状之碳系发热体。 4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加热装置,其中前述反 射板其垂直于长方向切断之截面形状系于反射面 之中央部份具有朝相对于发热体平面方向突出之 凸部, 且前述发热体系包含碳系物质及电阻调整物质,且 以烧结形成之固状之碳系发热体。 4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加热装置,其中前述反 射板其垂直于长方向切断之截面形状为抛物线状, 由复数个发热体构成之发热体群之实质的发热中 心点之位置位于前述抛物线之焦点位置, 且前述发热体系包含碳系物质及电阻调整物质,且 以烧结形成之固状之碳系发热体。 4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加热装置,其中前述反 射板其垂直于长方向切断之截面形状系将复数的 抛物线组合之形状,各发热体之实质的发热中心点 位于各抛物线之焦点位置, 且前述发热体系包含碳系物质及电阻调整物质,且 以烧结形成之固状之碳系发热体。 4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加热装置,其中前述反 射板其垂直于长方向切断之截面形状系于反射面 之中央部份具有朝相对于发热体平面方向突出之 凸面,且藉着此凸面可使由前述发热体过来之热线 乱反射, 且前述发热体系包含碳系物质及电阻调整物质,且 以烧结形成之固状之碳系发热体。 4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加热装置,其中前述反 射板其垂直于长方向切断之截面形状系于反射面 之中央部份之相对于发热体平面之位置具有凹凸 面,且藉着前述凹凸面可使由前述发热体过来之热 线乱反射, 且前述发热体系包含碳系物质及电阻调整物质,且 以烧结形成之固状之碳系发热体。 45.一种加热装置,具备有红外线灯管及反射膜,其 中该红外线灯管具备有: 复数个发热体,系具有持有至少一个平面之细长形 状,且藉着外加电压会发热者; 发热体保持元件,系让前述发热体分别隔着预定间 隔并列设置,并使前述发热体之各平面朝同一方向 地配置者; 玻璃管,系用以将前述发热体及前述发热体保持元 件封止于内部者;及 导线部,系用以与前述发热体电连接,并由前述玻 璃管之封止部份导出者; 又,前述反射膜系形成于前述玻璃管中相对于前述 发热体之平面之位置。 4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5项之加热装置,进而具备有: 复数的外部端子,系分别与复数的发热体连接者; 复数的电源端子,系与电源相连接者;及 控制电路,系选择性的与前述外部端子及前述电源 端子相连接,将前述发热体以串联、并联或单独的 连接。 4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5项之加热装置,进而具备有: 复数的外部端子,系分别与复数的发热体连接者; 复数的电源端子,系与电源相连接者;及 控制电路,系选择性的与前述外部端子及前述电源 端子相连接,将前述发热体以串联、并联或单独的 连接, 且前述控制电路系由开关控制、通电率控制、相 位控制及过零控制之各电路中单独或至少二个组 合而成。 4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5项之加热装置,其中前述发 热体系包含碳系物质,且以烧结形成之碳系发热体 。 4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5项之加热装置,其中前述发 热体系包含碳系物质及电阻调整物质,且以烧结形 成之固状之碳系发热体。 50.一种加热装置,具备有红外线灯管及圆筒状之筒 体,其中该红外线灯管具备有: 复数个发热体,系具有持有至少一个平面之细长形 状,且藉着外加电压会发热者; 发热体保持元件,系让前述发热体分别隔着预定间 隔并列设置,并使前述发热体之各平面朝同一方向 地配置者; 玻璃管,系用以将前述发热体及前述发热体保持元 件封止于内部者;及 导线部,系用以与前述发热体电连接,并由前述玻 璃管之封止部份导出者; 又,前述圆筒状之筒体系将前述发热体覆盖地配置 。 5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0项之加热装置,进而具备有: 复数的外部端子,系分别与复数的发热体连接者; 复数的电源端子,系与电源相连接者;及 控制电路,系选择性的与前述外部端子及前述电源 端子相连接,将前述发热体以串联、并联或单独的 连接。 5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0项之加热装置,进而具备有: 复数的外部端子,系分别与复数的发热体连接者; 复数的电源端子,系与电源相连接者;及 控制电路,系选择性的与前述外部端子及前述电源 端子相连接,将前述发热体以串联、并联或单独的 连接, 且前述控制电路系由开关控制、通电率控制、相 位控制及过零控制之各电路中单独或至少二个组 合而成。 5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0项之加热装置,其中前述发 热体系包含碳系物质,且以烧结形成之碳系发热体 。 5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0项之加热装置,其中前述发 热体系包含碳系物质及电阻调整物质,且以烧结形 成之固状之碳系发热体。 图式简单说明: 第1图系显示本发明之第1实施形态之红外线灯管 之构造之正视图。 第2(a)(b)图系显示本发明之第1实施形态之红外线 灯管之发热体保持部之形状之图。 第3(a)(b)图系显示本发明之第1实施形态之红外线 灯管之发热体保持部之形状之图。 第4图系第1图所示之红外线灯管之Ⅳ-Ⅳ线之截面 图。 第5(a)~(d)图系显示本发明之第1实施形态之红外线 灯管之发热体之变形例之截面图。 第6图系显示本发明之第2实施形态之红外线灯管 之构造之正视图。 第7图系第6图所示之红外线灯管Ⅶ-Ⅶ线之截面图 。 第8图系显示本发明之第3实施形态之加热装置之 构造之立体图。 第9图系显示使用于第3实施形态之加热装置之反 射板之形状之截面图。 第10图系显示第3实施形态之加热装置之反射板之 另一变形例之截面图。 第11图系显示第3实施形态之加热装置之反射板之 又一变形例之截面图。 第12图系显示第3实施形态之加热装置之反射板之 又一变形例之截面图。 第13图系显示第3实施形态之加热装置之反射板之 又一变形例之截面图。 第14图系显示第3实施形态之以红外线灯管及反射 板作为加热源之加热装置之一例之立体图。 第15图系显示本发明之第4实施形态之加热装置之 加热源之构造之立体图。 第16图系显示本发明之第5实施形态之加热装置之 加热源之构造之立体图。 第17图系显示本发明之第6实施形态之加热装置之 加热方法之电路图。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