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用于半导体制程设备之抗卤素阳极化铝
摘要 本发明人系发现铝合金元件表面之微粒内含物之形成系可加以控制,其中该内含物以缓和过渡带形式介于合金表面与其上之氧化铝保护膜间。控制微粒内含物形成之方法包含维持移动式与非移动式不纯物含量于特定范围并控制该不纯物及其化合物之微粒尺寸与分散性;于低于约330℃下热处理铝合金;及施以特定电解制程以建立氧化铝保护膜。当考虑该些因素后,系可获致改善之氧化铝保护膜。
申请公布号 TWI279864 申请公布日期 2007.04.21
申请号 TW092112179 申请日期 2003.05.02
申请人 应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林宜新;布莱恩T. 魏斯特;吴顺(杰克森) SHUN JACKSON WU;柯利佛德C. 史托;山恩萨奇;王宏;杰妮弗Y. 桑
分类号 H01L21/326(2006.01) 主分类号 H01L21/326(2006.01)
代理机构 代理人 蔡坤财 台北市中山区松江路148号11楼;李世章 台北市中山区松江路148号11楼
主权项 1.一种高纯度铝合金,其内存在有受控之移动式与 非移动式不纯物的微粒尺寸与分布,该高纯度铝合 金被利用于半导体制程设备制造中,其中该制造系 暴露在会劣化铝合金之腐蚀性环境,其中该被劣化 的铝合金不具有受控之移动式与非移动式不纯物 的微粒尺寸与分布,前述高纯度铝合金具有特定界 限内之移动式与非移动式不纯物微粒,而使得至少 95%之全部微粒的尺寸等于或小于5m,不大于5%之 该等微粒介于20m与5m间,不大于0.2%之该等微粒 介于50m与20m间。 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高纯度铝合金,其中 不大于0.1%之该等微粒的尺寸范围介于50m与20m 间。 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高纯度铝合金,其中 不大于0.1%之该等微粒的尺寸范围介于40m与20m 间。 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高纯度铝合金,其中 不大于0.2%之该等微粒的尺寸范围介于40m与20m 间。 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或第2项或第3项或第4项所 述之高纯度铝合金,其中上述微粒系自移动式与非 移动式不纯物形成,该移动式与非移动式不纯物系 选自由镁、矽、铁、铜、锰、锌、铬、钛及其化 合物所构成之群组。 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高纯度铝合金,其中 上述合金系包含移动式与非移动式不纯物,该移动 式与非移动式不纯物系以下述浓度或较低浓度存 在:镁浓度为4.0重量百分比,矽浓度为0.03重量百分 比,铁浓度为0.03重量百分比,铜浓度为0.07重量百分 比,锰浓度为0.015重量百分比,锌浓度为0.16重量百 分比,铬浓度为0.07重量百分比,钛浓度为0.05重量百 分比,且其中其他不纯物总数于该铝合金中之浓度 范围系介于0重量百分比至0.1重量百分比,而该其 他不纯物之每一者浓度系各自限于0重量百分比至 0.03重量百分比。 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高纯度铝合金,其中 上述镁浓度范围系介于约3.5重量百分比至约4.0重 量百分比。 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高纯度铝合金,其中 上述钛浓度范围系0.02重量百分比或更低。 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之高纯度铝合金,其中 上述钛浓度范围系0.01重量百分比或更低。 10.一种制造一抗腐蚀性元件以用于半导体制程设 备之方法,其中该元件至少包含以高纯度铝合金形 成之主体,而其中欲曝于腐蚀性环境之该主体之至 少一表面系以含氧化铝膜覆盖,而其中被该含氧化 铝膜所覆盖之该主体之该至少表面系为具有移动 式与非移动式不纯物微粒之铝合金,该等微粒尺寸 系被控制受限为至少95%之全部微粒的尺寸等于或 小于5m,不大于5%之该等微粒介于20m与5m间, 不大于0.2%之该等微粒介于50m与20m间。 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方法,其中不大于0 .1%之该等微粒的尺寸范围介于50m与20m间。 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方法,其中不大于0 .1%之该等微粒的尺寸范围介于40m与20m间。 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所述之方法,其中不大于0 .2%之该等微粒的尺寸范围介于40m与20m间。 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方法,其中上述微 粒系自移动式与非移动式不纯物形成,该移动式与 非移动式不纯物系选自由镁、矽、铁、铜、锰、 锌、铬、钛及其化合物所构成之群组。 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方法,其中上述元 件之铝合金主体之至少一部份系包含移动式与非 移动式不纯物,该移动式与非移动式不纯物系以下 述浓度或较低浓度存在:镁浓度为4.0重量百分比, 矽浓度为0.03重量百分比,铁浓度为0.03重量百分比, 铜浓度为0.07重量百分比,锰浓度为0.015重量百分比 ,锌浓度为0.16重量百分比,铬浓度为0.07重量百分比 ,钛浓度为0.05重量百分比,且其中其他不纯物总数 于该铝合金中之浓度范围系介于0重量百分比至0.1 重量百分比,而该其他不纯物之每一者浓度系各自 限于0重量百分比至0.03重量百分比。 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所述之方法,其中上述镁 浓度范围系介于约3.5重量百分比至约4.0重量百分 比。 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所述之方法,其中上述钛 浓度范围系0.02重量百分比或更低。 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所述之方法,其中上述钛 浓度范围系0.01重量百分比或更低。 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或第12项或第15项或第16 项或第17项或第18项所述之方法,其中上述之抗腐 蚀性系相对于活性含卤素物种而言。 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9项所述之方法,其中上述活 性含卤素物种系以电浆形式存在。 21.一种于一高纯度铝合金之表面上建立氧化铝保 护膜之方法,该方法至少包含:暴露该铝合金之该 表面于一电解氧化制程中,于该电解氧化制程期间 该表面系沉浸于酸性电解液中并作为一阳极,一阴 极包含铝合金;及其中施以直流电流,其中该酸性 电解液系为以水为基础之溶液,该溶液至少包含10 重量百分比至20重量百分比之硫酸与约0.5重量百 分比至3.0重量百分比之草酸,其中该保护膜于约5 ℃至25℃之温度范围加以建立,其中所施加之该直 流电流之电流密度范围系介于5安培/平方英尺至36 安培/平方英尺。 2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1项所述之方法,其中暴露该 铝合金表面至该电解氧化制程之前,该表面系以酸 性溶液接触该表面加以清洗,该酸性溶液包含约60 重量百分比至90重量百分比及比重约1.7之实验级 磷酸且约1重量百分比至3重量百分比之硝酸,其中 该清洗步骤于铝合金表面温度约为100℃而时间周 期约自30秒至约120秒条件下完成。 2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2项所述之方法,其中于该铝 合金表面清洗之后并于该电解氧化制程之前,该表 面系以去离子水冲洗。 2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1项或第22项或第23项所述之 方法,其中该氧化铝保护膜系呈现具有内孔洞之六 角形槽,该孔洞之直径范围系自约300至约750。 2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1项或第22项或第23项所述之 方法,其中存在于该高纯度铝合金中之移动式与非 移动式不纯物微粒系受限为至少95%之全部微粒的 尺寸等于或小于5m,不大于5%之该等微粒介于20 m与5m间,不大于0.2%之该等微粒介于50m与20m 间。 2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1项或第22项或第23项所述之 方法,其中上述高纯度铝合金系包含移动式与非移 动式不纯物,该移动式与非移动式不纯物系以下述 浓度或较低浓度存在:镁浓度为4.0重量百分比,矽 浓度为0.03重量百分比,铁浓度为0.03重量百分比,铜 浓度为0.07重量百分比,锰浓度为0.015重量百分比, 锌浓度为0.16重量百分比,铬浓度为0.07重量百分比, 钛浓度为0.05重量百分比,且其中其他不纯物总数 于该铝合金中之浓度范围系介于0重量百分比至0.1 重量百分比,而该其他不纯物之每一者浓度系各自 限于0重量百分比至0.03重量百分比。 2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6项所述之方法,其中上述钛 浓度范围系0.02重量百分比或更低。 2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7项所述之方法,其中上述钛 浓度范围系0.01重量百分比或更低。 2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5项所述之方法,其中上述高 纯度铝合金系包含移动式与非移动式不纯物,该移 动式与非移动式不纯物系以下述浓度或较低浓度 存在:镁浓度为4.0重量百分比,矽浓度为0.03重量百 分比,铁浓度为0.03重量百分比,铜浓度为0.07重量百 分比,锰浓度为0.015重量百分比,锌浓度为0.16重量 百分比,铬浓度为0.07重量百分比,钛浓度为0.05重量 百分比,且其中其他不纯物总数于该铝合金中之浓 度范围系介于0重量百分比至0.1重量百分比,而该 其他不纯物之每一者浓度系各自限于0重量百分比 至0.03重量百分比。 3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9项所述之方法,其中上述钛 浓度范围系0.02重量百分比或更低。 3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0项所述之方法,其中上述钛 浓度范围系0.01重量百分比或更低。 3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1项所述之方法,其中于该高 纯度铝合金表面上建立该氧化铝保护膜之前,该铝 合金系热处理以释放应力,其中该热处理系于等于 或低于330℃温度下完成。 3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2项或第23项所述之方法,其 中于该高纯度铝合金表面上建立该氧化铝保护膜 之前,该铝合金系热处理以释放应力,其中该热处 理系于等于或低于330℃温度下完成。 3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5项所述之方法,其中于该高 纯度铝合金表面上建立该氧化铝保护膜之前,该铝 合金系热处理以释放应力,其中该热处理系于等于 或低于330℃温度下完成。 3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9项所述之方法,其中于该高 纯度铝合金表面上建立该氧化铝保护膜之前,该铝 合金系热处理以释放应力,其中该热处理系于等于 或低于330℃温度下完成。 图式简单说明: 第1图系为铝合金102之立体结构图100,该铝合金之 上表面106上具有氧化铝(阳极化)膜104,其中缺陷(微 粒内含物108)介于合金表面106与阳极化膜表面109底 部间,藉由反应性物质引起远离铝合金表面106开口 之导管116形成; 第2A图系为铝合金202之立体结构图200,该铝合金具 有包含铝结晶晶粒204之上表面205; 第2B图系为结构200之上表面205之放大图,其中铝晶 粒204具有边界206与存在于边界206内之微粒内含物 208; 第3A图系为铝合金302之立体结构图300,其中上表面 306系包含铝结晶晶粒304与小尺寸308a与大尺寸308b 之微粒内含物; 第3B图系为阳极化层(氧化铝膜)304于铝合金302之上 表面306形成后之立体结构图320,大微粒308b系引起 导管316自阳极化层304之上表面305形成并通至铝合 金302之上表面306;及 第3C图系为阳极化层304于铝合金302之上表面306形 成后之立体结构图330,然而仅小微粒308a存于铝合 金302之上表面306,并无导管自阳极化层304之上表面 305通至铝合金302之上表面306。
地址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