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可摺叠之蜂巢状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摘要 本发明系关于一种可摺叠之蜂巢状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包括:(a)提供复数个平坦之料带;(b)形成二纵向压痕于每一该料带上,使得在每一该料带上形成二第一纵向边缘区及一中心区;(c)摺叠该等料带,每一该摺叠后之料带具有二外露侧面;(d)纵向涂上三条黏胶线于每一该摺叠后之料带之至少一外露侧面上;及(e)堆叠该涂胶后之料带。藉此涂胶时不需掀开纵向边缘区,因而不造成该料带变形,且可使涂胶位置更为精确。
申请公布号 TWI277511 申请公布日期 2007.04.01
申请号 TW094128062 申请日期 2005.08.17
申请人 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金坤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KING KOON INDUSTRIAL CORP. 高雄市三民区九如一路215号 发明人 孙义伟;吕金原;郑立铭;蔡贵霖
分类号 B31D3/02(2006.01);E06B9/26(2006.01) 主分类号 B31D3/02(2006.01)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陈长文 台北市松山区敦化北路201号7楼
主权项 1.一种可摺叠之蜂巢状结构之制造方法,包括: (a)提供复数个平坦之料带,每一该料带具有一纵向 延伸之长度; (b)形成一第一纵向压痕及一第二纵向压痕于每一 该料带上,使得在每一该料带上形成一第一纵向边 缘区、一中心区及一第二纵向边缘区; (c)将每一该料带之第一纵向边缘区沿着该第一纵 向压痕摺向该料带之一侧,且将每一该料带之第二 纵向边缘区沿着该第二纵向压痕摺向该料带之另 一侧,以形成复数个折叠后之料带,每一该摺叠后 之料带具有一第一外露侧面及一第二外露侧面,该 第二外露侧面系相对于该第一外露侧面; (d)纵向涂上一第一黏胶线、一第二黏胶线及一第 三黏胶线于每一该摺叠后之料带之第一外露侧面 或第二外露侧面上,以形成复数个涂胶后之料带; 及 (e)堆叠该等涂胶后之料带,其中该第一黏胶线使得 一料带之一中心区黏附于一相邻料带之一第二纵 向边缘区,该第二黏胶线使得一料带之一第一纵向 边缘区黏附于一相邻料带之一第二纵向边缘区上, 该第三黏胶线使得一料带之一第一纵向边缘区黏 附于一相邻料带之一中心区。 2.如请求项1之方法,其中步骤(b)中该第一纵向边缘 区及该第二纵向边缘区之宽度总和大于该中心区 之宽度。 3.如请求项1之方法,其中步骤(b)中该第一纵向边缘 区及该第二纵向边缘区分别具有一自由端,步骤(d) 该第二黏胶线被涂于该料带之纵向边缘区之自由 端,且步骤(e)中该第二黏胶线使得该料带之纵向边 缘区之自由端黏附于相邻料带之一纵向边缘区之 自由端上。 4.如请求项1之方法,其中该步骤(d)中该第一黏胶线 、该第二黏胶线及该第三黏胶线被涂于同一外露 侧面上。 5.如请求项4之方法,其中该第一黏胶线被涂于一料 带之中心区,该第二黏胶线及该第三黏胶线被涂于 该料带之纵向边缘区。 6.如请求项1之方法,其中该步骤(d)中该第一黏胶线 、该第二黏胶线及该第三黏胶线系分别被涂于不 同之外露侧面上。 7.如请求项1之方法,其中该步骤(d)更包括形成一第 四接合线于每一该摺叠后之料带中该第一纵向边 缘区与该中心区重叠之内侧面上,及形成一第五接 合线于每一该摺叠后之料带中该第二纵向边缘区 与该中心区重叠之内侧面上,该步骤(e)中该第四接 合线使得该第一纵向边缘区接合于该中心区,该第 五接合线使得该第二纵向边缘区接合于该中心区 。 8.如请求项1之方法,其中该步骤(d)更包括形成一第 四接合线于每一该摺叠后之料带中该第一纵向边 缘区与该中心区重叠之内侧面上,及纵向涂上一第 五黏胶线于每一该摺叠后之料带中第一外露侧面 或第二外露侧面上,该步骤(e)中该第四接合线使得 该第一纵向边缘区接合于该中心区,该第五黏胶线 使得该第一纵向边缘区黏附于一相邻料带之中心 区。 9.一种可摺叠之蜂巢状结构,系由复数个摺叠后之 料带所堆叠而成,每一摺叠后之料带包括: 一第一纵向压痕; 一第二纵向压痕; 一中心区,位于该第一纵向压痕及该第二纵向压痕 之间; 一第一纵向边缘区,系沿着该第一纵向压痕摺向该 中心区之一侧; 一第二纵向边缘区,系沿着该第二纵向压痕摺向该 中心区之另一侧,该摺叠后之料带具有一第一外露 侧面及一第二外露侧面,该第二外露侧面系相对于 该第一外露侧面; 一第一黏胶线,位于该摺叠后之料带之第一外露侧 面或第二外露侧面上,该第一黏胶线使得一料带之 一中心区黏附于一相邻料带之一第二纵向边缘区; 一第二黏胶线,位于该摺叠后之料带之第一外露侧 面或第二外露侧面上,该第二黏胶线使得一料带之 一第一纵向边缘区黏附于一相邻料带之一第二纵 向边缘区上;及 一第三黏胶线,位于该摺叠后之料带之第一外露侧 面或第二外露侧面上,该第三黏胶线使得一料带之 一第一纵向边缘区黏附于一相邻料带之一中心区 。 10.如请求项9之结构,其中该第一纵向边缘区及该 第二纵向边缘区之宽度总和大于该中心区之宽度 。 11.如请求项9之结构,其中该第一纵向边缘区及该 第二纵向边缘区分别具有一自由端,该第二黏胶线 被涂于该第一纵向边缘区之自由端,且该第二黏胶 线使得该第一纵向边缘区之自由端黏附于相邻料 带之一纵向边缘区之自由端上。 12.如请求项9之结构,其中该第一黏胶线、该第二 黏胶线及该第三黏胶线系位于同一外露侧面上。 13.如请求项12之结构,其中该第一黏胶线系位于该 料带之中心区,该第二黏胶线及该第三黏胶线系位 于该料带之纵向边缘区。 14.如请求项9之结构,其中该第一黏胶线、该第二 黏胶线及该第三黏胶线系分别位于不同之外露侧 面上。 15.如请求项9之结构,更包括: 一第四接合线,位于该摺叠后之料带中该第一纵向 边缘区与该中心区重叠之内侧面上,该第四接合线 使得该第一纵向边缘区接合于该中心区;及 一第五接合线,位于该摺叠后之料带中该第二纵向 边缘区与该中心区重叠之内侧面上,该第五接合线 使得该第二纵向边缘区接合于该中心区。 16.如请求项9之结构,更包括: 一第四接合线,位于该摺叠后之料带中该第一纵向 边缘区与该中心区重叠之内侧面上,该第四接合线 使得该第一纵向边缘区接合于该中心区;及 一第五黏胶线,位于该摺叠后之料带中第一外露侧 面或第二外露侧面上,该第五黏胶线使得一摺叠后 之料带之一第一纵向边缘区黏附于一相邻料带之 一中心区。 17.一种可摺叠之蜂巢状结构之制造方法,包括: (a)提供复数个第一料带及复数个第二料带,每一该 第一料带及每一该第二料带皆为平坦且皆具有一 纵向延伸之长度; (b)形成一第一纵向压痕于每一该第一料带上,且沿 着该第一纵向压痕弯摺该第一料带,使得在每一该 第一料带上形成一第一区及一第二区,该第一区及 该第二区分别具有一自由端; (c)形成一第二纵向压痕于每一该第二料带上,且沿 着该第二纵向压痕弯摺该第二料带,使得在每一该 第二料带上形成一第三区及一第四区,该第三区及 该第四区分别具有一自由端; (d)将该等第二区之自由端连接至该等第三区之自 由端,以形成复数个组合料带,每一该组合料带具 有一第一外露侧面及一第二外露侧面,该第二外露 侧面系相对于该第一外露侧面; (e)纵向涂上一第一黏胶线、一第二黏胶线及一第 三黏胶线于每一该组合料带之第一外露侧面或第 二外露侧面上,以形成复数个涂胶后之组合料带; 及 (f)堆叠该等涂胶后之组合料带,其中该第一黏胶线 使得一料带之一第三区黏附于一相邻组合料带之 一第四区,该第二黏胶线使得一料带之一第一区黏 附于一相邻组合料带之一第四区上,该第三黏胶线 使得一料带之一第一区黏附于一相邻组合料带之 一第二区。 18.如请求项17之方法,其中步骤(d)中该第一区及该 第四区之宽度总和大于组合后该第二区及该第三 区之宽度。 19.如请求项17之方法,其中步骤(e)中该第二黏胶线 被涂于该第一区之自由端,且步骤(f)中该第二黏胶 线使得该第一区之自由端黏附于相邻组合料带之 一第四区之自由端上。 20.如请求项17之方法,其中该步骤(e)中该第一黏胶 线、该第二黏胶线及该第三黏胶线被涂于同一外 露侧面上。 21.如请求项20之方法,其中该第一黏胶线被涂于一 料带之一第三区,该第二黏胶线及该第三黏胶线被 涂于该料带之第一区。 22.如请求项17之方法,其中该步骤(e)中该第一黏胶 线、该第二黏胶线及该第三黏胶线系分别被涂于 不同之外露侧面上。 23.如请求项17之方法,其中步骤(d)系利用一黏胶线 将该等第二区之自由端连接至该等第三区之自由 端。 24.如请求项17之方法,其中该第一料带系不同于该 第二料带。 25.如请求项17之方法,其中该步骤(e)更包括形成一 第四接合线于每一该组合料带中该第一区与该第 二区重叠之内侧面上,形成一第五接合线于每一该 组合料带中该第三区与该第四区重叠之内侧面上, 该步骤(f)中该第四接合线使得该组合料带之该第 一区接合于该组合料带之该第二区,该第五接合线 使得该组合料带之该第三区接合于该组合料带之 该第四区。 26.如请求项17之方法,其中该步骤(e)更包括形成一 第四接合线于每一该组合料带中该第一区与该第 二区重叠之内侧面上,纵向涂上一第五黏胶线于每 一该组合料带中该第一区或第二区,该步骤(f)中该 第四接合线使得该该组合料带之第一区接合于该 组合料带之该第二区,该第五黏胶线使得该组合料 带之该第一区黏附于一相邻组合料带之一第二区 。 27.一种可摺叠之蜂巢状结构,系由复数个组合料带 所堆叠而成,每一组合料带包括: 一第一料带,包括一第一纵向压痕、一第一区及一 第二区,该第一区系沿着该第一纵向压痕摺向该第 二区,该第一区及该第二区分别具有一自由端; 一第二料带,包括一第二纵向压痕、一第三区及一 第四区,该第三区系沿着该第二纵向压痕摺向该第 四区,该第三区及该第四区分别具有一自由端,该 第三区之自由端连接至该第二区之自由端,以形成 一组合料带,该组合料带具有一第一外露侧面及一 第二外露侧面,该第二外露侧面系相对于该第一外 露侧面; 一第一黏胶线,系位于该组合料带之第一外露侧面 或第二外露侧面上,该第一黏胶线使得一组合料带 之一第三区黏附于一相邻组合料带之一第四区; 一第二黏胶线,系位于该组合料带之第一外露侧面 或第二外露侧面上,该第二黏胶线使得一组合料带 之一第一区黏附于一相邻组合料带之一第四区;及 一第三黏胶线,系位于该组合料带之第一外露侧面 或第二外露侧面上,该第三黏胶线使得一组合料带 之一第一区黏附于一相邻组合料带之一第二区。 28.如请求项27之结构,其中该第一区及该第四区之 宽度总和大于组合后该第二区及该第三区之宽度 。 29.如请求项27之结构,其中该第二黏胶线被涂于该 第一区之自由端,且该第二黏胶线使得该第一区之 自由端黏附于相邻组合料带之一第四区之自由端 上。 30.如请求项27之结构,其中该第一黏胶线、该第二 黏胶线及该第三黏胶线系位于同一外露侧面上。 31.如请求项30之结构,其中该第一黏胶线系位于该 组合料带之第三区,该第二黏胶线及该第三黏胶线 系位于该组合料带之第一区。 32.如请求项27之结构,其中该第一黏胶线、该第二 黏胶线及该第三黏胶线系分别位于不同之外露侧 面上。 33.如请求项27之结构,其中该第二区之自由端系利 用一黏胶线而连接至该第三区之自由端。 34.如请求项27之结构,其中该第一料带系不同于该 第二料带。 35.如请求项27之结构,更包括: 一第四接合线,位于该组合料带中该第一区与该第 二区重叠之内侧面上,该第四接合线使得该第一区 接合于该第二区;及 一第五接合线,位于该组合料带中该第三区与该第 四区重叠之内侧面上,该第五接合线使得该第三区 黏接合该第四区。 36.如请求项27之结构,更包括: 一第四接合线,位于该组合料带中该第一区与该第 二区重叠之内侧面上,该第四接合线使得该第一区 接合于该第二区;及 一第五黏胶线,系位于该组合料带之第一外露侧面 或第二外露侧面上,该第五黏胶线使得该一组合料 带之一第一区黏附于一相邻组合料带之一第二区 。 图式简单说明: 图1显示第一种习用可摺叠之蜂巢状结构之剖视示 意图; 图2显示图1之习用可摺叠之蜂巢状结构应用于窗 帘之示意图; 图3a至3d显示图1之习用可摺叠之蜂巢状结构之制 造方法示意图; 图4显示第二种习用可摺叠之蜂巢状结构之剖视示 意图; 图5a至5d显示图4之习用可摺叠之蜂巢状结构之制 造方法示意图; 图6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之可摺叠之蜂巢状结构 之剖视示意图; 图7a至7d显示图6之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之可摺叠之 蜂巢状结构之制造方法示意图; 图8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之可摺叠之蜂巢状结构 之剖视示意图; 图9a至9d显示图8之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之可摺叠之 蜂巢状结构之制造方法示意图; 图10显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之可摺叠之蜂巢状结 构之剖视示意图; 图11a及11b显示图10之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之可摺叠 之蜂巢状结构之制造方法示意图; 图12显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之可摺叠之蜂巢状结 构之剖视示意图; 图13a至13e显示图12之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之可摺叠 之蜂巢状结构之制造方法示意图; 图14显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之可摺叠之蜂巢状结 构之剖视示意图; 图15a至15e显示图14之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之可摺叠 之蜂巢状结构之制造方法示意图; 图16显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之可摺叠之蜂巢状结 构之剖视示意图;及 图17a及17b显示图16之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之可摺叠 之蜂巢状结构之制造方法示意图。
地址 高雄市楠梓区高楠公路1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