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跨坐型四轮车辆
摘要 揭示一种跨坐型四轮车辆(400),包含一转向机构(405),其具有一操纵杆(404);左右前轮(402,402)及左右后轮(403,403)。此车辆包括配置在操纵杆前方的一前盖(432)及一挡风板(433)。车辆包括一驾驶座(411)及配置在该驾驶座与后轮之间的后乘客座(412),该后乘客座是面朝前的。此车辆包括一动力单元部(407),系配置在后乘客座下方,及一本体外盖(436),系配置在驾驶座的后方。
申请公布号 TWI274006 申请公布日期 2007.02.21
申请号 TW092120874 申请日期 2003.07.30
申请人 本田技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小泽英治;饭田王海;东原精治;柴田弓夫;杉冈浩一;藤原清隆;保罗 亚拉西亚;马可 菲拉利欧;拉斐尔 维佳诺;安德雷亚斯 华奇勒
分类号 B62K15/00(2006.01) 主分类号 B62K15/00(2006.01)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林志刚 台北市中山区南京东路2段125号7楼
主权项 1.一种跨坐型四轮车辆(400;550;600),包含: 一转向机构(405),其具有一操纵杆(404); 一前部,其具有左右前轮(402,402); 一后部,其具有左右后轮(403,403); 一驾驶座(411),系配置在该前部上;及 一后乘客座(412),系配置在该驾驶座后方且介于左 右后轮之间,该后乘客座是面朝前的, 其中配置在该前部的驾驶座(411)是跨坐型座椅,驾 驶人跨坐在该跨坐型座椅上,及,其中后乘客座(412) 配置在前及后轮(402,403)的各别轴之间,且具有大于 驾驶座(411)宽度之宽度。 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跨坐型四轮车辆,其中该 驾驶座包括一前部,在其两对侧上设置有驾驶人用 的脚踏处(421),该驾驶座能够允许驾驶人跨坐在上 面而使脚搁置在该脚踏处上。 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跨坐型四轮车辆,其中该 脚踏处各具有一侧缘(423)向上突出。 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跨坐型四轮车辆,其中该 右前轮与该右后轮能产生一延伸通过该处之第一 直线(SL2a),该左前轮与左后轮能产生一延伸经过该 处之第二直线(SL2b),且当从上面看来时,该侧缘是 配置在第一直线与第二直线之间所界定之一区域( R)内。 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跨坐型四轮车辆,进一步 包含后乘客用的脚踏处(422),系配置在该驾驶人用 的脚踏处后方。 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跨坐型四轮车辆,其中该 驾驶座与该后乘客座在其相反两侧上是打开的。 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跨坐型四轮车辆,其中该 驾驶座与该后乘客座能够允许乘客跨坐于其上。 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跨坐型四轮车辆,其中该 驾驶座是配置在大致与该后乘客座等高之位置上 。 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跨坐型四轮车辆,其中该 后乘客座具有隆起部(414),系设置在其两对侧上,用 以产生比驾驶座更大的宽度。 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之跨坐型四轮车辆,进一 步包含配置在该操纵杆前方的一前外盖(432)及一 挡风板(433),及一本体外盖(436),系配置在该驾驶座 的后面与下方。 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之跨坐型四轮车辆,进一 步包含一车顶构件(552),系与该挡风板相接续,且配 置在该驾驶座与该后乘客座的上方。 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跨坐型四轮车辆,进一 步包含一动力单元部(407,601),系配置在该驾驶座与 该后乘客座之一的下方,该动力单元部包括一扭矩 变换机构(451)。 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之跨坐型四轮车辆,其中 该动力单元部进一步包括一传动机构(452,602),用以 将来自该扭矩变换机构的输出传送至该左右后轮 上,以便驱动该左右后轮。 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跨坐型四轮车辆,进一 步包含第一侧支撑构件(418,506),系位于该驾驶座的 两对侧上。 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跨坐型四轮车辆,进一 步包含第二侧支撑构件(415,507,528),系配置在该后 乘客座的两对侧上。 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跨坐型四轮车辆,进一 步包含一储存部(472,621)、一滚棒(416,503)及车顶支 撑柱(553),系设置在该后乘客座的后方,且至少该储 存部、该滚棒与该车顶支撑柱的至少之一是与该 第二侧支撑构件联合在一起。 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跨坐型四轮车辆,进一 步包含一靠背(413,505),系配置在该驾驶座后方,且 与该第一侧支撑构件联合在一起。 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跨坐型四轮车辆,其中 该驾驶座与该后乘客座之间具有一构件(413),该驾 驶座与该后乘客座能互相合作而提供出单一座位, 该构件事配置在该单一座位的一中间部上。 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跨坐型四轮车辆,进一 步包含一动力单元部(407),系配置在该后乘客座下 方,该前轮与后轮能形成一直线(SL1),延伸经过其最 顶端附近,该动力单元部是配置在该直线的下方。 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跨坐型四轮车辆,进一 步包含一动力单元部(407),系配置在该后乘客座的 下方,该动力单元部包括一面朝前的引擎(440)。 21.一种跨坐型四轮车辆(400;600),包含: 一前部,其具有左右前轮(402,402); 一后部,其具有左右后轮(403,403); 一驾驶座(411),系配置在该前部上;及 一后乘客座(412),系配置在该驾驶座后方且介于左 右后轮之间,该后乘客座是面朝前且形成勺斗式座 位, 其中配置在该前部的驾驶座(411)是跨坐型座椅,驾 驶人跨坐在该跨坐型座椅上,及,其中后乘客座(412) 配置在前及后轮(402,403)的各别轴之间,且具有大于 驾驶座(411)宽度之宽度。 22.一种跨坐型四轮车辆(400),包含: 一前部,其具有左右前轮(402,402); 一后部,其具有左右后轮(403,403); 一驾驶座(411),系配置在该前部上;及 一后乘客座(412),系配置在该驾驶座后方且介于左 右后轮之间,该后乘客座是面朝前; 一前滚棒(501),系配置在该驾驶座的前方且处于垂 直姿势; 一后滚棒(503),系配置在该后乘客座的后方且处于 垂直姿势;且 该前滚棒与该后滚棒能形成一直线(SL3),延伸通过 其顶端(502,504)附近,该直线于其下方界定出一空间 (Sp),以便使驾驶人与后乘客能够分别坐在该空间 内的驾驶座与后乘客座上, 其中配置在该前部的驾驶座(411)是跨坐型座椅,驾 驶人跨坐在该跨坐型座椅上,及,其中后乘客座(412) 配置在前及后轮(402,403)的各别轴之间,且具有大于 驾驶座(411)宽度之宽度。 2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2项之跨坐型四轮车辆,进一 步包含一靠背(505),系配置在该驾驶座后方,该靠背 是配置在大致与坐在驾驶座上的驾驶人之腰部等 高之位置上。 24.一种跨坐型四轮车辆(400),其全长(L24)大致上等 于一机车,而其宽度(W2)大致上等于全长的一半,该 车辆包含: 一前部,其具有左右前轮(402,402); 一后部,其具有左右后轮(403,403); 一驾驶座(411),系配置在该前部上;及 一后乘客座(412),系配置在该驾驶座后方且介于左 右后轮之间,该后乘客座是面朝前, 其中配置在该前部的驾驶座(411)是跨坐型座椅,驾 驶人跨坐在该跨坐型座椅上,及,其中后乘客座(412) 配置在前及后轮(402,403)的各别轴之间,且具有大于 驾驶座(411)宽度之宽度。 图式简单说明: 图1是一立体图,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跨坐型 四轮车辆; 图2是一左侧视图,以剖面显示图1的车辆; 图3是沿着图1的线3-3所作之剖面图; 图4A是一上视图,显示驾驶人的膝盖、具有操纵杆 的车辆前部及此车辆的一前盖;图4B是类似于图4A 的图形,除了驾驶人令其膝盖碰触到车辆的前部以 外; 图5是一立体图,显示图1的车辆之一修改形式; 图6是一左侧视图,显示图1的车辆之另一修改形式; 图7是一立体图,显示图6的车辆之驾驶座与后乘客 座; 图8是一上视图,显示图6的车辆之挡风板; 图9是一立体图,显示图1的车辆之后部,其中开启一 储存部; 图10是类似于图9的图形,其中一细长物体是配置在 储存部内; 图11是类似于图9的图形,其中关闭储存部以便于上 面携带一行李; 图12是类似于图9的立体图,其中关闭储存部且使得 一靠背维持在平放位置; 图13是图12的图形,其中行李是携带在储存部与靠 背上; 图14是图1的车辆之多种变型; 图15是一立体图,显示图1的车辆之另一变型; 图16显示图15的车辆之一变型; 图17是一立体图,显示图1的车辆之另一变型; 图18显示图17的车辆之一变型; 图19A是图1所示车辆的前视图,图19B是图1所示车辆 的一变型之前视图,图19C是图1所示车辆的顶视图, 图19D与19E显示不同的机车,用以与图19A到19C所示车 辆进行比较; 图20是一立体图,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跨坐型 四轮车辆; 图21显示图20的车辆之一变型; 图22显示图20的车辆之一变型; 图23显示图20的车辆之一变型; 图24显示图20的车辆之一变型; 图25是一立体图,显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跨坐型 四轮车辆; 图26是左侧视图并以局部剖面的方式显示图25的车 辆; 图27是一立体图,显示图25的车辆之座位; 图28显示图25的车辆座位上坐有乘客之情形; 图29是一立体图,显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跨坐型 四轮车辆,其车顶为可收缩式; 图30是图29所示车辆的左侧视图; 图31是一侧视图,显示图29的车辆之前框架、后框 架、导引轨及滑动闭锁装置; 图32是一剖面图,显示图31的滑动闭锁装置; 图33沿着图31的线33-33所作之剖面图; 图34是一剖面图,显示一摆动闭锁装置,其经由一电 缆线而连接到滑动闭锁装置; 图35是一剖面图,显示图29的车辆之前框架、后框 架、座位及储存箱; 图36显示图35的车辆,其中当车辆处于收缩状态时, 后框架、座位及储存部系位于前框架附近; 图37是一侧视图,显示车辆处于收缩状态; 图38显示图29的车辆如何停放在前后排列的车辆之 间的空位内; 图39显示图29的车辆之一变型; 图40是一立体图,显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跨坐型 四轮车辆,其车顶为可收缩式; 图41是图40所示车辆的左侧视图; 图42是一立体图,显示图40的后框架及座位; 图43是一立体图,显示图40的车辆之前框架,其中包 含有一仪表板; 图44是一立体图,显示一驾驶人正在驾驭图40的车 辆,而该驾驶人后方坐有一乘客; 图45是图44所示车辆的左侧视图; 图46是图40车辆的立体图,其中透明的部分是用以 显示内部零件,包括有前后悬吊、一框架切换器及 一电动马达; 图47是图40车辆的另一立体图,其中透明的部分是 用以显示后悬吊及框架切换器; 图48是一侧视图,显示车辆处于收缩状态; 图49显示图40的车辆如何停放在前后排列的车辆之 间的空位内; 图50是一立体图,显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跨坐型 四轮车辆,其车顶为可收缩式; 图51是图50所示车辆的左侧视图; 图52是上视图并以局部剖面的方式显示图50的车辆 ; 图53是左侧视图并以局部剖面的方式显示图50的车 辆; 图54是一侧视图,显示图50的车辆处于收缩状态; 图55显示图50的车辆如何停放在前后排列的车辆之 间的空位内; 图56显示具有前车顶的车辆,该前车顶可以枢转而 允许乘客上下车; 图57是左侧视图并以局部剖面的方式显示图50的车 辆之一变型; 图58是一立体图,显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跨坐型 四轮车辆,其车顶为可收缩式; 图59是图58车辆的另一立体图,特别显示出车辆的 后车顶; 图60是左侧视图并以局部剖面的方式显示图58的车 辆; 图61是图58车辆的另一立体图,其中透明的部分是 用以显示图58的车辆之前车顶驱动装置320; 图62是右侧视图并以局部剖面的方式显示一具有 车顶的车辆,其中车顶包含一可移动枢转的前车顶 、中间车顶及可移动至中间车顶内的后车顶; 图63是一立体图,显示一驾驶人正在驾驭图58的车 辆,而该驾驶人的侧边并肩坐有一乘客; 图64是一侧视图,显示当司机停止驾驶车辆时,图58 的车辆之情形; 图65是图64的图形,其中前车顶向前移动而后车顶 移动到中间车顶内; 图66显示图65的车辆,其中前车顶可以向后枢转而 允许乘客上下车; 图67显示图66的车辆,其中前车顶系枢转回到其起 初位置,而使后车顶配置在中间车顶内; 图68显示车辆停放在车辆前后排列之间的空间里, 其前后车顶系被固定在如图67所示的位置上; 图69显示图58的车辆之一变型; 图70显示图58的车辆之一变型; 图71显示图58的车辆之一变型。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