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感应加热装置及可控制地加热一物件之方法
摘要 一种可控制地加热一物件之装置界定一处理室以容纳该物件并包括一壳及一EMF产生器。该壳包括一受器部环绕于至少该处理室的一部分,还有一导体部介于该受器部及该处理室之间。该EMF产生器可运作以在该受器中感应出涡电流,而不会在导体里感应出涡电流。该导体可作用而将热由该受器部传导至该处理室,该加热装置还可包括一转盘及一界定于该导体里之开口,其中该开口介于该受器及该转盘之间。
申请公布号 TWI274081 申请公布日期 2007.02.21
申请号 TW091132074 申请日期 2002.10.29
申请人 克立公司 发明人 约瑟夫 约翰 苏麦克瑞斯;麦克 詹姆士 巴斯雷
分类号 C23C16/00(2006.01);C23F1/00(2006.01) 主分类号 C23C16/00(2006.01)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陈长文 台北市松山区敦化北路201号7楼
主权项 1.一种可控制地加热于一物件之加热装置,其界定 一处理室以容纳该物件并包括: a)一壳,其包括: 一受器部,其至少围住该处理室的一部分;及 一导体部,其位在该受器部与该处理室之间;及 b)一EMF产生器,适于产生一电磁场以感应出涡电流 于该受器部里,以致不会有电磁场施加于该导体部 且在该导体部里不会感应出涡电流; c)其中,该导体部能从该受器部导热至该处理室; d)其中,由该EMF产生器感应出之涡电流系存在于该 受器部里,且无涡电流存在于该导体部里。 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加热装置,其中该受器部 至少减弱该壳从该EMF产生器吸收的功率的90%。 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加热装置,其中该受器部 包括第一材料的受器核及第二材料的受器表层。 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加热装置,其中该第一材 料是石墨。 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加热装置,其中该第二材 料是碳化矽。 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加热装置,其中该第二材 料选自耐热性金属碳化物。 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之加热装置,其中该第二材 料是碳化钽。 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加热装置,其中与该处理 室流体相通之该导体部的大致所有面由碳化矽形 成。 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之加热装置,其中该导体部 包括第一材料之导体核及第二材料之导体表层,该 第二材料异于该第一材料。 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加热装置,其中该第一 材料是石墨。 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加热装置,其中该第二 材料是耐热性金属碳化物。 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加热装置,其中该第二 材料是碳化矽。 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加热装置,其中: a)该受器部包括第一受器部与第二受器部在该处 理室之相反侧; b)该导体部包括第一衬里及第二衬里,该第一衬里 在该第一受器部与该处理室之间,且该第二衬里在 该第二受器部与该处理室之间。 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之加热装置,其中该第二 受器部包括一转盘区,该加热装置还包括: 一转盘,其支持置放在该处理室中的该物件并在该 转盘部之上;及 一开口,其界定在该第二衬中并在该转盘区之上, 且在该转盘区与该转盘之间。 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加热装置,其中该第二 衬里包括第一、二衬里元件,其位在该转盘之相反 侧且各界定该开口之一部分,其中该第一、二衬里 元件可分离。 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加热装置,其中至少该 第一、二衬里元件之一能从该第二受器部分离。 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加热装置,其包括一转 盘以支持在该处理室里的该物件。 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之加热装置,其中该EMF产 生器能产生电磁场,以致: 无涡电流在该转盘中藉由该电磁场而感应出;且 该转盘从该受器部导热至该处理室。 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之加热装置,其包括一开 口于该导体部里,其中该开口在该受器部与该转盘 之间。 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之加热装置,其中该转盘 相对该受器部旋转。 2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加热装置,其包括一入 口及一出口与该处理室流体相通。 2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1项之加热装置,其包括一处 理气来源,该处理气对热产生反应以沈积碳化矽。 2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加热装置,其中该EMF产 生器对该受器加热到至少摄氏1400度。 24.一种用于一感应式加热装置之壳组,其包括: a)一受器部,其围住该处理室之至少一部分;及 b)一热导衬里,其位在该受器部与该处理室之间,其 中该衬里系为可自该受器部分离地形成; c)其中该衬里不需将该受器部分解即可自该受器 部分离。 2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之壳组,其包括: 第一受器部及第二受器部,其在该处理室之相反侧 ; 第一衬里,其在该第一受器部与该处理室之间;及 第二衬里,其在该第二受器部与该处理室之间。 26.一用于一感应加热装置之壳组,该壳组定义一处 理室,且包括: a)一受器,其环绕于该处理室之至少一部分; b)一热导衬里,其位于该受器与该处理室之间,其中 该衬里系为可自该受器分离地形成;及 c)其中该受器包含一转盘区,该壳组进一步包括: 一转盘,其支持放在该处理室里的该物件并在该转 盘部之上;及 一开口,其界定在该第二衬里,并在该转盘区之上, 且在该转盘区与该转盘之间。 2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6项之壳组,其中该衬里包括 第一、二衬里元件在该转盘之相反侧且各界定该 开口之一部分,其中该第一、二衬里元件可分离。 2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7项之壳组,其中至少该第一 、二衬里元件之一能从该第二受器部分离。 2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之壳组,其包括一装置以 准确地并可移动地使该衬里相对该受器定位。 30.一用于一感应加热装置之壳组,该壳组定义一处 理室,且包括: a)一受器,其环绕于该处理室之至少一部分; b)一热导衬里,其位于该受器与该处理室之间,其中 该衬里系为可自该受器分离地形成;及 c)其中该衬里至少沿其长度之一部分改变其厚度 。 31.一种可控制地加热于一物件之方法,其包括: a)把该物件放入一处理室; b)提供一电磁场至一围住该处理室之壳,以致在该 壳的一外受器部里感应出涡电流,且无电磁场施加 于一内导体部以及不会在该内导体部里感应出涡 电流;及 c)经该导体部从该受器部导热至该处理室。 3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1项之方法,其中该受器部至 少减弱被该壳吸收之电磁场功率的90%。 3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1项之方法,其包括将一处理 气流通过邻近该物件之该处理室。 3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3项之方法,其中该使该处理 气流通过该处理室之步骤包括使该处理气流以至 少20 slpm通过该处理室。 3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3项之方法,其中该处理气包 括一种选自SiH4及C3H8之化合物。 3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1项之方法,其中该物件是半 导体材料基材。 3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6项之方法,其中该物件是碳 化矽基材。 3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1项之方法,其包括在该导体 部从该受器部导热至该处理室而加热于该物件时 在该物件上沈积一磊晶层。 3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1项之方法,其中该受器部包 括一转盘区,且该导体部界定一开口于其中,该方 法还包括: 把该转盘放入该处理室,以致该开口在该转盘区与 该转盘之间;及 把该物件放在该转盘上。 4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9项之方法,其中该导体部包 括第一、二衬里部,界定该开口于其间,该方法还 包括: 从该处理室移走该第一衬里部;及 之后,从该处理室移走该转盘。 4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1项之方法,其包括把该物件 放在一转盘上并使该转盘与该物件相对该受器部 旋转。 4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1项之方法,其包括从该受器 部移走该导体部。 43.一用于一感应加热装置之壳组,该壳组定义一处 理室,且包括: a)一受器,其环绕于该处理室之至少一部分;及 b)一热导衬里,其位于该受器与该处理室之间,其中 该衬里系为可自该受器分离地形成; c)其中该受器包含由第一材料构成之一受器核及 由第二材料构成之一受器表层;及 d)其中该第二材料系选自耐热金属碳化物。 4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3项之壳组,其中该第二材料 为碳化钽。 4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3项之壳组,其中该第一材料 为石墨。 46.一种用于可控制地加热一物体之加热装置,该加 热装置定义一处理室以固持该物体,且包括: a)一壳,其包括: 一受器部,其环绕该处理室之至少一部分;及 一导体部,其位于该受器部与该处理室之间;及 b)一EMF产生器,可用于在该受器部里感应出涡电流, 以致在该导体部内不会感应出涡电流; c)其中该导体部可用于将热自该受器部传导至该 处理室; d)其中该导体部与该处理室有流体接触之所有表 面系由碳化矽所构成;及 e)其中该导体部包含由一第一材料构成之导体核, 及由一不同于该第一材料之第二材料构成之导体 表层。 4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6项之加热装置,其中该第一 材料为石墨。 4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6项之加热装置,其中该第二 材料为一耐热金属碳化物。 4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6项之加热装置,其中该第二 材料为碳化矽。 图式简单说明: 图1是依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壳组的爆炸透视图。 图2是图1的壳组的立体图。 图3是依本发明的实施例并包括图1的壳组的反应 器组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反应器组的端面图。 图5是形成图1的壳组的一部分的一底受器之俯视 图。 图6是图5的底受器的侧面图。 图7是沿图5的线7-7所取的图5的底受器的剖面图。 图8是沿图1的线8-8所取的形成图1的壳组的一部分 的顶受器的剖面图。 图9是沿图1的线9-9所取的形成图1的壳组的一部分 的侧受器的剖面图。 图10是形成图1的壳组的一部分的底衬里的仰视图 。 图11是图10的底衬里的侧面图。 图12是形成图10的底衬里的一部分的后衬里的端面 图。 图13是沿图10的线13-13所取的图14的底衬里的剖面 图。 图14是形成图1的壳组的一部分的顶衬里的仰视图 。 图15是图14的顶衬里的侧面图。 图16是沿图14的线16-16所取的图14的顶衬里的剖面 图。 图17是沿图1的线17-17所取的形成图1的壳组的一部 分的转盘的剖面图。
地址 美国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