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带有粒子干燥器的湿污泥焚烧处理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湿污泥粒子干化焚烧处理装置,由循环流化床焚烧炉炉膛、高温气固分离器、尾部烟道、热灰分配阀、污泥打散装置、粒子干燥器、干燥器排气处理系统组成,将湿污泥的干化和焚烧集中在单一装置中进行,湿污泥在粒子干燥器中完成干化后与循环灰一起返回炉膛焚烧,使湿污泥所含的大量水分不随炉膛高温烟气一起进入尾部烟道,而是随粒子干燥器流化气体引出,减少系统的热量损失;粒子干燥器排气经除尘除湿后,作为粒子干燥器流化气体循环使用或送入炉膛焚烧,处理过程中不排放有异味的气体。
申请公布号 CN2871525Y 申请公布日期 2007.02.21
申请号 CN200520114690.X 申请日期 2005.11.30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发明人 吕清刚;那永洁;贠小银;高鸣;包绍麟;孙运凯;贺军;矫维红;马人熊;王东宇
分类号 C02F11/12(2006.01);C02F11/06(2006.01) 主分类号 C02F11/12(2006.01)
代理机构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王凤华
主权项 1、一种带有粒子干燥器的湿污泥焚烧处理装置,包括:其上部依次连通的循环流化床焚烧炉炉膛(1)、高温气固分离器(2)和尾部烟道(3)、以及热灰分配阀(4)、污泥打散装置(5)、粒子干燥器(6)和由相连通的细粉分离器(71)、冷却器(72)、汽水分离器(73)及风机(74)组成的干燥器排气处理系统(7),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灰分配阀(4)位于高温气固分离器(2)下方,入口与分离器料腿(21)相连通,出口分别与焚烧炉炉膛(1)和粒子干燥器(6)相连通,其具体结构为:在分离器料腿(21)正下方设置一竖直分流板(402),该竖直分流板(402)两侧分别设置上部相通,底面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的热灰分配阀第一进料室(403)和第二进料室(405),所述竖直分流板(402)将分离器料腿(21)在所述第一进料室(403)和第二进料室(405)底面上的投影分成两个部分;还包括第一出料室(404)和第二出料室(406),所述第一出料室(404)和第二出料室(406)的上部分别设有第一溢流口(407)和第二溢流口(408),所述第一溢流口(407)和第二溢流口(408)底部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第一进料室(403)与第一出料室(404)底部通过第一水平孔(409)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料室(404)上部通过第一溢流口(407)与焚烧炉炉膛(1)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料室(405)与第二出料室(406)底部通过第二水平孔(410)相连通;所述第一水平孔(409)和第二水平孔(410)顶端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竖直分流板(402)顶端不低于第一水平孔(409)顶端,且不高于第一溢流口(407)底端;所述第一出料室(404)、第一进料室(403)、第二进料室(405)和第二出料室(406)底面均设置带风帽的布风板,布风板下方设置分别与所述第一出料室(404)、第一进料室(403)、第二进料室(405)和第二出料室(406)相对应的风室,风室内通入流量可调节的流化风;所述第一出料室(404)与第二出料室(406)之间有平衡风管(401)相连通;所述粒子干燥器(6)通过第二溢流口(408)与所述热灰分配阀(4)相连通,其具体结构为:在粒子干燥器(6)内靠近热灰分配阀(4)的第二溢流口(408)处设有竖直的入口隔墙(605),将粒子干燥器(6)内部分为底部相通的入口室(601)和换热室(602);所述入口室(601)上部与第二溢流口(408)相连通;所述入口室(601)和换热室(602)底面均设置带风帽的布风板,布风板下方设置分别与所述入口室(601)和换热室(602)相对应的风室,风室内通入流量可调节的流化气体;所述换热室(602)内的流化气体为惰性气体或者经过冷却的焚烧炉烟气,其流化速度为0.4-1.5m/s;所述换热室(602)顶部靠近入口室(601)处设有湿污泥加入口(609),顶部远离入口室(601)处设有排气口(610);所述污泥打散装置(5)为机械式或气力式污泥打散装置,通过湿污泥加入口(609)与粒子干燥器(6)相连通;所述粒子干燥器(6)上远离所述第二溢流口(408)一侧设有干污泥出口(611),所述干污泥出口(611)通过干污泥返料器(612)或第一螺旋给料机(613)与焚烧炉炉膛(1)相连通;所述粒子干燥器(6)的排气口(610)与所述干燥器排气处理系统(7)相连通;所述干燥器排气处理系统(7)的细粉分离器(71)的细粉出口通过细粉返料器(711)或第二螺旋给料机(712)与焚烧炉炉膛(1)相连,将从干燥器排气中分离出来的污泥细粉送回焚烧炉炉膛(1)。
地址 100080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路乙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