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薄膜电晶体及其制造方法
摘要 一种薄膜电晶体及其制造方法。此薄膜电晶体包括一基底、一闸极电极、一闸极绝缘层、一内岛状结构、一源极电极、一汲极电极以及一重掺杂半导体层。闸极电极设于基底上,且闸极绝缘层覆盖于闸极电极之上。内岛状结构系设于闸极绝缘层上,且内岛状结构的面积小于闸极电极的面积。内岛状结构包括一通道层以及一包覆通道层之侧壁的绝缘间隙壁。此外,源极电极与汲极电极分别位于通道层相对两侧之上方,且源极电极、汲极电极与通道层互不接触。另外,重掺杂半导体层位于源极电极与通道层之间并位于汲极电极与通道层之间。
申请公布号 TWI270987 申请公布日期 2007.01.11
申请号 TW093139966 申请日期 2004.12.22
申请人 国立中山大学 发明人 张鼎张;陈纪文;刘柏村;王敏全;戴亚翔
分类号 H01L29/786(2006.01);G02F1/1362(2006.01) 主分类号 H01L29/786(2006.01)
代理机构 代理人 詹铭文 台北市中正区罗斯福路2段100号7楼之1;萧锡清 台北市中正区罗斯福路2段100号7楼之1
主权项 1.一种薄膜电晶体,包括: 一基底; 一闸极电极,设于该基底上; 一闸极绝缘层,覆盖于该闸极电极上; 一内岛状结构,设于该闸极绝缘层上,且该内岛状 结构的面积小于该闸极电极的面积,其中该内岛状 结构包括: 一通道层;以及 一绝缘间隙壁,包覆该通道层之侧壁; 一源极电极与一汲极电极,分别位于该通道层相对 两侧之上方,且该源极电极与该汲极电极与该通道 层互不接触;以及 一重掺杂半导体层,位于该源极电极与该通道层之 间并位于该汲极电极与该通道层之间。 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薄膜电晶体,其中该 绝缘间隙壁之材质包括氧化矽(SiO2)、氮化矽(Si3N4) 、含氧氮化矽(SiON)、氧化铝(Al2O3)或氮化铝(Al2N3) 。 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薄膜电晶体,其中该 重掺杂半导体之材质包括非晶矽、微晶矽或多晶 矽。 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薄膜电晶体,其中该 通道层之材质包括非晶矽、微晶矽或多晶矽。 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薄膜电晶体,其中该 重掺杂半导体层包括n+非晶矽层。 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薄膜电晶体,其中该 绝缘间隙壁更包括包覆于该重掺杂半导体层之侧 壁。 7.一种薄膜电晶体的制造方法,包括: 于一基底形成一闸极电极; 于该闸极电极上覆盖一闸极绝缘层; 于该闸极绝缘层上形成一通道层; 于该通道层上形成一重掺杂半导体层; 于该通道层之侧壁上形成一绝缘间隙壁,而该绝缘 间隙壁与该通道层所组成的面积小于该闸极电极 的面积; 于该通道层相对两侧之上方分别形成一源极电极 与一汲极电极,其中该源极电极、该汲极电极与该 通道层互不接触;以及 以该源极电极与该汲极电极作为罩幕,去除暴露出 的该重掺杂半导体层。 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薄膜电晶体的制造 方法,其中形成该绝缘间隙壁之步骤包括: 于该基底上形成一绝缘层,覆盖该通道层与该重掺 杂半导体层;以及 回蚀刻该绝缘层。 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之薄膜电晶体的制造 方法,其中回蚀刻该绝缘层之方法包括电浆乾式蚀 刻法。 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之薄膜电晶体的制造 方法,其中回蚀刻该绝缘层更包括于该重掺杂半导 体层之部分侧壁上形成该绝缘间隙壁。 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薄膜电晶体的制造 方法,其中形成该源极电极与该汲极电极之步骤包 括: 于该基底上形成一金属层,覆盖该重掺杂半导体层 与该绝缘间隙壁;以及 定义该金属层,以于该通道层相对两侧之上方分别 形成该源极电极与该汲极电极。 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薄膜电晶体的制造 方法,其中该绝缘间隙壁之材质包括氧化矽、氮化 矽、含氧氮化矽、氧化铝或氮化铝。 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薄膜电晶体的制造 方法,其中该重掺杂半导体层之材质包括非晶矽、 微晶矽或多晶矽。 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薄膜电晶体的制造 方法,其中该重掺杂半导体层包括n+非晶矽层。 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薄膜电晶体的制造 方法,其中该通道层之材质包括非晶矽、微晶矽或 多晶矽。 图式简单说明: 图1A~1E分别绘示为本发明之薄膜电晶体的制造方 法流程图。 图2绘示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之薄膜电晶体的上 视图。
地址 高雄市鼓山区莲海路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