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偏心式动力增益机构
摘要 一种偏心式动力增益机构,受一动力源驱动,用以输出一动力,该偏心式动力增益机构包含一第一作动装置。该第一作动装置包括一机架、一枢设于该机架上用以受该动力源驱动进而输出该动力之旋转单元,及复数间隔设于该旋转单元之增益单元,当该旋转单元转动时,该等增益单元之整体质心位置偏离该旋转单元之整体质心位置,使该旋转单元形成偏心运动,而使得该动力获得一增益。
申请公布号 TWI268232 申请公布日期 2006.12.11
申请号 TW094127179 申请日期 2005.08.10
申请人 邱明进 发明人 邱明进;王昆龙
分类号 B60K17/04(2006.01) 主分类号 B60K17/04(2006.01)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恽轶群 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3段248号7楼;陈文郎 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3段248号7楼
主权项 1.一种偏心式动力增益机构,受一动力源驱动,用以输出一动力,该偏心式动力增益机构包含:一第一作动装置,包括:一机架;一旋转单元,枢设于该机架上,用以受该动力源驱动进而输出该动力;及复数增益单元,间隔设于该旋转单元,当该旋转单元转动时,该等增益单元之整体质心位置偏离该旋转单元之整体质心位置,使该旋转单元形成偏心运动,而使得该动力获得一增益。2.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偏心式动力增益机构,其中,该旋转单元具有一枢设于该机架上用以受该动力源驱动之转动件,及复数分别自该转动件之几何中心朝外等角度间隔延伸成放射状之间隔件,其中,该转动件具有一位于其几何中心之轴心部,该间隔件具有一与该转动件周边连接且相反于该第一端之第二端,而各该增益单元是设于该转动件上并位于两两间隔件之间。3.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偏心式动力增益机构,其中,该旋转单元具有一受该转动件连动用以将该动力传递予一扭力装置之增速元件。4.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偏心式动力增益机构,其中,该转动件为一飞轮。5.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之偏心式动力增益机构,其中,该增速元件为一齿轮。6.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偏心式动力增益机构,其中,各该增益单元具有一设于该旋转单元之给能件,及一可移动地滑设于该给能件上之作功件。7.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偏心式动力增益机构,其中,各该增益单元具有一给能件,及一可移动地滑设于该给能件上之作功件,该给能件是设于该转动件上且介于两两间隔件之间,并具有相反之第一端与第二端,该第一端与其中之一间隔件之第二端连设,该第二端连接于另一间隔件之靠近中间处。8.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偏心式动力增益机构,其中,各该给能件为一滑轨。9.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偏心式动力增益机构,其中,各该作功件为一配重。10.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偏心式动力增益机构,其中,该第一作动装置更包括一设于该旋转单元上且与该增益单元对应之阻尼单元,用以吸收该增益单元作用于该旋转单元之冲击力。11.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偏心式动力增益机构,其中,该第一作动装置更包括复数间隔设于该旋转单元上且与该增益单元对应之阻尼单元,用以吸收该增益单元作用于该旋转单元之冲击力。12.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偏心式动力增益机构,其中,各该阻尼单元皆具有至少一安装于各该给能件之第一端与第二端的其中之一上之弹力件。13.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偏心式动力增益机构,其中,每一阻尼单元皆具有至少一设于各该间隔件靠近该给能件之第二端一侧之缓冲件。14.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偏心式动力增益机构,其中,各该阻尼单元具有一其一端固定于各该间隔件之第二端,而另一端与各该作功件连设之平衡件,用以抗衡转动时各该作功件的离心力。15.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所述之偏心式动力增益机构,其中,各该弹力件为一压缩弹簧。16.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所述之偏心式动力增益机构,其中,各该缓冲件是由橡胶材质所制成。17.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之偏心式动力增益机构,其中,各该平衡件为一拉簧。18.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偏心式动力增益机构,更包含一受该动力源驱动之第二作动装置,及一用以将该第二作动装置之动力传递至该第一作动装置之传动装置。19.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偏心式动力增益机构,更包含二分别位于该第一作动装置二侧且受该动力源驱动之第二作动装置,及二分别设在该二第二作动装置与该第一作动装置之间,用以将各该第二作动装置之动力传递至该第一作动装置之传动装置。20.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所述之偏心式动力增益机构,其中,该第二作动装置包括一与该第一作动装置之机架相间隔之机架、一枢设在该机架上并受该动力源驱动之旋转单元,及一用以增益该旋转单元动力之增益单元。21.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0项所述之偏心式动力增益机构,其中,该第二作动装置之旋转单元具有一受该动力源驱动之第一转动件,及一与该第一转动件同轴并受该第一转动件连动之第二转动件。22.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0项所述之偏心式动力增益机构,其中,该增益单元具有至少一其一端枢设于机架上之摆臂,及至少一固定于该摆动件另一端之配重。23.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所述之偏心式动力增益机构,其中,该传动装置包括一用以支撑之支撑单元,及一用以将该第二作动装置之动力传递至该第一作动装置之连动单元。24.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3项所述之偏心式动力增益机构,其中,该支撑单元具有一支架,及一其一端与该支架枢设之框架。25.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3项所述之偏心式动力增益机构,其中,该连动单元具有一枢设于该第一作动装置之机架上之第一旋转件、一枢设于该第二作动装置上之第二旋转件、一与该支撑单元枢设在一起之第三旋转件、一圈设于该第一旋转件与该第三旋转件外之第一连动件,及一圈设在该第二旋转件与该第三旋转件外之第二连动件。26.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9项所述之偏心式动力增益机构,其中,各该第二作动装置分别包括一与该第一作动装置之机架相间隔之机架、一枢设在该机架上并受该动力源驱动之旋转单元,及一用以增益该旋转单元一动力之增益单元。27.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6项所述之偏心式动力增益机构,其中,各该第二作动装置之旋转单元皆具有一受该动力源驱动之第一转动件,及一与该第一转动件同轴并受该第一转动件连动之第二转动件。28.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6项所述之偏心式动力增益机构,其中,各该增益单元具有至少一其一端枢设于机架上之摆臂,及至少一固定于该摆动件另一端之配重。29.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9项所述之偏心式动力增益机构,其中,各该传动装置分别包括一用以支撑之支撑单元,及一用以将各该第二作动装置之动力传递至该第一作动装置之连动单元。30.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9项所述之偏心式动力增益机构,其中,各该支撑单元皆具有一支架,及一其一端与该支架枢设之框架。31.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偏心式动力增益机构,其中,各该连动单元分别具有一枢设于该第一作动装置之机架上之第一旋转件、一枢设于各该第二作动装置上之第二旋转件、一与该支撑单元枢设在一起之第三旋转件、一圈设于该第一旋转件与各该第三旋转件外之第一连动件,及一圈设在各该第二旋转件与各该第三旋转件外之第二连动件。32.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1项所述之偏心式动力增益机构,其中,各该第一旋转件为一三沟皮带轮。33.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1项所述之偏心式动力增益机构,其中,各该第二旋转件为一三沟皮带轮。34.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1项所述之偏心式动力增益机构,其中,各该第三旋转件为一六沟皮带轮。35.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1项所述之偏心式动力增益机构,其中,各该第一连动件为一皮带。36.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1项所述之偏心式动力增益机构,其中,各该第二连动件为一皮带。37.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所述之偏心式动力增益机构,更包含一用以控制该传动装置传动与否之离合装置。38.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9项所述之偏心式动力增益机构,更包含一用以控制该等传动装置传动之离合装置。39.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7项所述之偏心式动力增益机构,其中,该离合装置包括一用以支撑之机架、一设于该机架上并与该传动装置连设用以调整该传动装置传动之调整单元,及一用以控制该调整单元之控制单元。40.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9项所述之偏心式动力增益机构,其中,该调整单元具有一其一端固设于该传动装置之调控杠杆,及一吊设于该调控杠杆另一端之配重。41.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8项所述之偏心式动力增益机构,其中,该离合装置包括一用以支撑之机架、二设于该机架上并分别与各该传动装置连设用以调整该等传动装置传动之调整单元,及一用以控制该等调整单元之控制单元。42.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41项所述之偏心式动力增益机构,其中,各该调整单元具有一其一端固设于该传动装置之调控杠杆,及一吊设于该调控杠杆另一端之配重。43.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41项所述之偏心式动力增益机构,其中,该控制单元具有一枢设于该机架上并具有相反之第一端与第二端之作动把手、一其一端与该作动把手之第一端枢设之第一连杆、一其一端枢接于该第一连杆另一端之第二连杆、一与该第二连杆另一端枢设之桥接杆、一其一端与该桥接杆一端连设之延伸杆、一其一端枢设于该延伸杆另一端之从动杆、一与该从动杆之另一端枢接之差速元件,及二其一端连设于该桥接杆底面的二相反端,而另一端分别与该调整单元固接之链条。图式简单说明:图1是一未完整的组合上视示意图,说明本发明偏心式动力增益机构之一较佳实施例;图2是一未完整之前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之一第一作动装置;图3是一未完整之前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之一第二作动装置;图4是一未完整之前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之一传动装置与该第一作动装置之连结关系;图5是一未完整之侧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之一离合装置;图6是一未完整之侧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之该离合装置位于一停止位置;图7是一未完整之前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之该传动装置位于一非传动位置;及图8是一未完整之侧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之该离合装置位于一作动位置。
地址 台北县五股乡登林路100之4号1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