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地震数据处理中压制与激发源无关的背景噪声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球物理勘探中地震数据处理中压制与激发源无关的背景噪声的方法,利用初至前干扰背景能量来识别干扰波的横向分布,然后在频率域利用无干扰道的振幅包络对干扰道振幅包络进行约束,从而提高地震记录叠前资料的信噪比。本发明有效地提高了高密度资料的信噪比,同时由于去噪只在干扰道上进行,不影响正常道的原始波场特征,是一种相对保真的去噪方法。特别解决了陆上单点高密度采集资料信噪比明显降低的问题,发挥了其应用的潜力。
申请公布号 CN1873441A 申请公布日期 2006.12.06
申请号 CN200510073244.3 申请日期 2005.06.03
申请人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李彦鹏
分类号 G01V1/28(2006.01);G01V1/36(2006.01) 主分类号 G01V1/28(2006.01)
代理机构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刘天语
主权项 1.一种地震数据处理中压制与激发源无关的背景噪声的方法,首先利用单检波器或检波器串组合在野外获得地震数据,进行初至拾取并地表一致性振幅恢复处理,其特征在于,利用初至前振幅统计特征进行干扰道的判别,在频率域通过正常道振幅包络内插值与干扰道原始振幅包络比值获得噪声压制因子,并利用该压制因子在频率域对不正常道频谱进行压制,最终返回到时间域完成噪声压制过程,具体采用以下步骤:a.拾取地震记录每道初至起跳位置;b.进行地表一致性振幅恢复处理并计算初至前均方根振幅或平均振幅;c.将求取的每道均方根振幅或平均振幅进行统计,取出中值,将中值乘以n作为门坎值,将均方根振幅或平均振幅大于门坎值的道标记为需要进行背景干扰压制处理的地震道,即干扰道,n取值在1.5-3之间;d.对每一道进行快速付立叶变换(FFT),并求取每一道振幅谱;e.将振幅谱的极大值点相连再进行平滑获得每道的振幅包络函数B1(f);f.对于标记为干扰道的,通过邻近有效道或非干扰道的振幅包络函数进行线性内插获得内插后的振幅包络函数B2(f);g.通过下式求取振幅压制因子A(f):<math> <mrow> <mi>A</mi> <mrow> <mo>(</mo> <mi>f</mi> <mo>)</mo> </mrow> <mo>=</mo> <mfrac> <mrow> <msub> <mi>B</mi> <mn>2</mn> </msub> <mrow> <mo>(</mo> <mi>f</mi> <mo>)</mo> </mrow> </mrow> <mrow> <msub> <mi>B</mi> <mn>1</mn> </msub> <mrow> <mo>(</mo> <mi>f</mi> <mo>)</mo> </mrow> </mrow> </mfrac> <mo>-</mo> <mo>-</mo> <mo>-</mo> <mrow> <mo>(</mo> <mn>1</mn> <mo>)</mo> </mrow> </mrow> </math> 其中:B1(f)为原始振幅包络函数,B2(f)为内插出的振幅包络函数;h.对变换域数据,得到振幅压制因子A(f)后,通过下式得到频率域的目标输出:S2(f)=A(f)×S1(f) (2)其中:S1(f)为频率域输入原始数据,S2(f)为频率域目标输出;i.将目标输出做快速付立叶反变换(IFFT)到时间域,完成去噪处理过程;j.将去噪后记录进行静校正、动校正、反褶积、叠加、偏移等常规处理,获得改进后的叠加、偏移剖面,通过构造、岩性解释提供精确可靠的井位。
地址 072751北京市东城区安德路16号洲际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