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可摺式缓冲材
摘要 本发明系关于一种可摺式缓冲材,其系由一平板折叠而成。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平板呈四边形,且每一边各设两第一折线、两第二折线、两第三折线及两第四折线,并于两第一折线及两第二折线的交会处形成一第一镂空孔,于两第二折线及两第三折线的交会处形成一第二镂空孔,于两第三折线及两第四折线的交会处形成一第三镂空孔,以及于两第四折线及两第一折线的交会处形成一第四镂空孔。藉此,便能在该平板上区隔出一些折叠片,并利用该些折叠片快速折立出具有一收纳空间之可摺式缓冲材。当物品置入该收纳空间后,该物品的各边即如同受到一具有缓冲作用之结构体的保护。
申请公布号 TWI266733 申请公布日期 2006.11.21
申请号 TW092137858 申请日期 2003.12.31
申请人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镱仁
分类号 B65D81/113(2006.01) 主分类号 B65D81/113(2006.01)
代理机构 代理人 孙宝成 台中市北区陕西五街18号3楼之2
主权项 1.一种可摺式缓冲材,包括:一平板,至少包括一第一板边、一第二板边系邻接于该第一板边、一第三板边系邻接于该第二板边、以及一第四板边系邻接于该第一板边;两第一折线,系平行地设于该平板上,且该两第一折线系全线面对该第一板边;两第二折线,系平行地设于该平板上,且该两第二折线系全线面对该第二板边,并交越于该两第一折线;一第一镂空孔,系形成于该两第一折线及该两第二折线相交会的区域;一第一支撑片,系形成于该两第一折线、该第二板边与该第一镂空孔之间的区域;一第二支撑片,系形成于该两第二折线、该第一板边与该第一镂空孔之间的区域;一第一连接片,系形成于该第一支撑片、该第二支撑片、该第一板边与该第二板边之间的区域;一第一内折片,系形成于该两第一折线、与该第一镂空孔之间的区域;一第二内折片,系形成于该两第二折线、与该第一镂空孔之间的区域;一第一外折片,系成形于该第一内折片、该第二支撑片、与该第一板边之间的区域;一第二外折片,系成形于该第二内折片、该第一支撑片、与该第二板边之间的区域;以及一底板,系形成于该第一内折片与该第二内折片之间的区域。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可摺式缓冲材,其中,每一条第一折线包括复数个串列成一直线之狭长孔。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可摺式缓冲材,其中,每一条第二折线包括复数个串列成一直线之狭长孔。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可摺式缓冲材,更包括:两第三折线,系平行地设于该平板上,且该两第三折线系全线面对该第三板边,并交越于该两第二折线;一第二镂空孔,系形成于该两第二折线及该两第三折线相交会的区域;一第三支撑片,系形成于该两第三折线、该第二板边与该第二镂空孔之间的区域;一第四支撑片,系形成于该两第二折线、该第三板边与该第二镂空孔之间的区域;一第二连接片,系形成于该第三支撑片、该第四支撑片、该第二板边与该第三板边之间的区域;一第三内折片,系形成于该两第三折线与该第二镂空孔之间的区域;以及一第三外折片,系成形于该第三内折片、该第四支撑片、与该第三板边之间的区域。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可摺式缓冲材,其中,每一条第三折线包括复数个串列成一直线之狭长孔。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可摺式缓冲材,更包括:两第四折线,系平行地设于该平板上,且该两第四折线系全线面对该第四板边,并分头交越于该两第一折线及该两第三折线;一第三镂空孔,系形成于该两第三折线及该两第四折线相交会的区域;一第四镂空孔,系形成于该两第一折线及该两第四折线相交会的区域;一第五支撑片,系形成于该两第四折线、该第三板边与该第三镂空孔之间的区域;一第六支撑片,系形成于该两第三折线、该第四板边与该第三镂空孔之间的区域;一第七支撑片,系形成于该两第一折线、该第四板边与该第四镂空孔之间的区域;一第八支撑片,系形成于该两第四折线、该第一板边与该第四镂空孔之间的区域;一第三连接片,系形成于该第五支撑片、该第六支撑片、该第三板边与该第四板边之间的区域;一第四连接片,系形成于该第七支撑片、该第八支撑片、该第一板边与该第四板边之间的区域;一第四内折片,系形成于该两第四折线、该第三镂空孔与该第四镂空孔之间的区域;以及一第四外折片,系成形于该第四内折片、该第六支撑片、该第七支撑片与该第四板边之间的区域。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可摺式缓冲材,其中,每一条第四折线包括复数个串列成一直线之狭长孔。图式简单说明:第一图,系显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折叠前之情形。第二至三图,系显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之折叠过程。第四图,系显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之应用情形。第五图,系显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折叠前之情形。第六图,系显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折叠后之情形。第七图,系显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之应用情形。第八图,系显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折叠前之情形。第九至十图,系显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之折叠过程。第十一至十二图,系显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之应用情形。第十三图,系显示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折叠前之情形。第十四图,系显示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折叠后之情形。
地址 台北市北投区立德路150号4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