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发光装置及照明装置
摘要 本发明之发光装置具备:发光元件(3)、在上侧主面上形成有放置发光元件(3)的放置部(1a)的基体(1)、在基体(1)的上侧主面上被安装成包围放置部(1a)的框状的第1反射构件(2)、在基体(1)的上侧主面上被安装成包围第1反射构件(2)的框状的第2反射构件(4)、放置于放置部(1a)的发光元件(3)、在第2反射构件(4)的内侧被设置成覆盖发光元件(3)及第1反射构件(2)的透光性构件(6)、在位于发光元件(3)的上方的透光性构件(6)的内部与第1及第2反射构件(2、4)空开间隔而设置并转换发光元件(3)所发出的光的波长的第1波长转换层(5)。
申请公布号 TWI267211 申请公布日期 2006.11.21
申请号 TW094121703 申请日期 2005.06.28
申请人 京瓷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松浦真吾;关根史明
分类号 H01L33/00(2006.01);F21S13/14(2006.01) 主分类号 H01L33/00(2006.01)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陈长文 台北市松山区敦化北路201号7楼
主权项 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发光元件; 基体,其在上侧主面上形成有放置发光元件的放置 部; 框状的第1反射部,其在该基体的上侧主面上被以 包围前述放置部的方式形成,且内周面被作为光反 射面; 框状的第2反射部,其在前述基体的上侧主面上被 以包围前述第1反射部的方式形成,且内周面被作 为光反射面; 透光性构件,其在前述第2反射部的内侧被以覆盖 前述发光元件及前述第1反射部的方式设置;及 第1波长转换部,其在位于前述发光元件的上方的 前述透光性构件的内部或表面与前述第1及第2反 射部空开间隔而设置,并转换前述发光元件所发出 的光的波长。 2.如请求项1之发光装置,其中前述第2反射部在其 内周面上设有转换前述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的波 长的第2波长转换部。 3.如请求项1之发光装置,其中前述第1波长转换部 之外周部系位于比通过前述发光元件的端部和其 端部的相反侧的前述第1反射部的前述内周面的上 端的直线更靠近前述第2反射部侧的位置上。 4.如请求项2之发光装置,其中前述第2波长转换部 被以其厚度从上端部至下端部逐渐变厚的方式设 置。 5.如请求项2之发光装置,其中前述第2波长转换部 含有转换前述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的波长的萤光 体,该萤光体的密度从上端部至下端部逐渐变高。 6.如请求项2之发光装置,其中前述第2波长转换部 在其内侧表面设有复数凹部或凸部。 7.如请求项1之发光装置,其中前述放置部以高度比 前述第1反射部的前述内周面的下端更高的方式突 出。 8.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发光元件; 平板状的基体; 第1反射部,其形成于该基体的上侧主面,在上面形 成有放置发光元件的放置部,并且以包围前述放置 部的方式形成其内周面被作为光反射面的侧壁部; 框状的第2反射部,其在前述基体的上侧主面上被 以包围前述第1反射部的方式形成,且内周面被作 为光反射面; 透光性构件,其在前述第2反射部的内侧,被以覆盖 前述发光元件及前述第1反射部的方式设置及; 第1波长转换部,其在位于前述发光元件的上方的 前述透光性构件的内部或表面与前述第1及第2反 射部空开间隔而设置,并转换前述发光元件所发出 的光的波长。 9.如请求项8之发光装置,其中前述第2反射部在其 内周面上设有对转换前述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的 波长的第2波长转换部。 10.如请求项8之发光装置,其中前述第1波长转换部 之外周部系位于比通过前述发光元件的端部和其 端部的相反侧的前述第1反射部的前述内周面的上 端的直线更靠近前述第2反射部侧的位置上。 11.如请求项9之发光装置,其中前述第2波长转换部 被以其厚度从上端部至下端部逐渐变厚的方式设 置。 12.如请求项9之发光装置,其中前述第2波长转换部 含有转换前述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的波长的萤光 体,该萤光体的密度从上端部至下端部逐渐变高。 13.如请求项9之发光装置,其中前述第2波长转换部 在其内侧表面设有复数凹部或凸部。 14.如请求项8之发光装置,其中前述放置部以高度 比前述第1反射部的前述内周面的下端更高的方式 突出。 15.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发光元件; 基体,其在上侧主面上形成有放置发光元件的放置 部; 框状的第1反射部,其在该基体的上侧主面上被以 包围前述放置部的方式形成,且内周面被作为光反 射面; 框状的第2反射部,其在前述基体的上侧主面上被 以包围前述第1反射部的方式形成,且内周面被作 为光反射面; 透光性构件,其在前述第2反射部的内侧被以覆盖 前述发光元件及前述第1反射部的方式设置; 光反射层,其在位于前述发光元件的上方的前述透 光性构件的内部或表面与前述第1及第2反射部空 开间隔而设置,并反射前述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 及 波长转换部,其形成于前述第2反射部的内周面上, 并转换前述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的波长。 16.如请求项15之发光装置,其中前述光反射层之外 周部系位于比通过前述发光元件的端部和其端部 的相反侧的前述第1反射部的前述内周面的上端的 直线更靠近位于前述第2反射部侧的位置上。 17.如请求项15之发光装置,其中前述光反射层的与 前述发光元件相对的面为光散射面。 18.如请求项15之发光装置,其中前述波长转换部被 以其厚度从上端部至下端部逐渐变厚的方式设置 。 19.如请求项15之发光装置,其中前述波长转换部含 有转换前述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的波长的萤光体, 该萤光体的密度从上端部至下端部逐渐变高。 20.如请求项15之发光装置,其中前述波长转换部在 其内侧表面设有复数凹部或凸部。 21.如请求项15之发光装置,其中前述放置部以高度 比前述第1反射部的前述内周面的下端更高的方式 突出。 22.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发光元件; 平板状的基体; 第1反射部,其形成于该基体的上侧主面,在上面形 成有放置发光元件的放置部,并且以包围前述放置 部的方式形成内周面被作为光反射面的侧壁部; 框状的第2反射部,其在前述基体的上侧主面上被 以包围前述第1反射部的方式形成,且内周面被作 为光反射面; 透光性构件,其在前述第2反射部的内侧被以覆盖 前述发光元件及前述第1反射部的方式设置; 光反射层,其在位于前述发光元件的上方的前述透 光性构件的内部或表面与前述第1及第2反射部空 开间隔而设置,并反射前述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 及 波长转换部,其形成于前述第2反射部的内周面上, 并转换前述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的波长。 23.如请求项22之发光装置,其中前述光反射层之外 周部系位于比通过前述发光元件的端部和其端部 的相反侧的前述第1反射部的前述内周面的上端的 直线更靠近前述第2反射部侧的位置上。 24.如请求项22之发光装置,其中前述光反射层的与 前述发光元件相对的面为光散射面。 25.如请求项22之发光装置,其中前述波长转换部被 以其厚度从上端部至下端部逐渐变厚的方式设置 。 26.如请求项22之发光装置,其中前述波长转换部含 有转换前述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的波长的萤光体, 该萤光体的密度从上端部至下端部逐渐变高。 27.如请求项22之发光装置,其中前述波长转换部在 其内侧表面设有复数凹部或凸部。 28.如请求项22之发光装置,其中前述放置部以高度 比前述第1反射部的前述内周面的下端更高的方式 突出。 29.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将请求项1、8、15或22 之发光装置以成为预定的配置的方式设置。 图式简单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发光装置的剖面 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发光装置的剖面 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发光装置的剖面 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发光装置的剖面 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发光装置的剖面 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发光装置的剖面 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发光装置的剖面 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发光装置的剖面 图。 图9A及B分别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发光装置 的不同位置的剖面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的发光装置的剖面 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的发光装置的剖面 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的发光装置的剖面 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的发光装置的剖面 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4的发光装置的剖面 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5的发光装置的剖面 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6的发光装置的剖面 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7的发光装置的剖面 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8的发光装置的剖面 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9的发光装置的剖面 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0的发光装置的剖面 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1的发光装置的剖面 图。 图22A及B分别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2的发光装 置的不同位置的剖面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3的发光装置的剖面 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4的发光装置的剖面 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5的发光装置的剖面 图。 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 俯视图。 图27是图26的照明装置的剖面图。 图28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 俯视图。 图29是图28的照明装置的剖面图。 图30是以往的发光装置的剖面图。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