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座椅构造
摘要 一种座椅构造,其课题为藉着大的衰减比减少反向力以抑制对人体的回弹。其解决手段,是藉由在座位部缓冲材14与背部用缓冲材24的至少其中一方,设定成顶部11a可移动的弧面形状,由于顶部11a的移动位置可根据激振力的大小而变化,而具有可对应输入振动之激振力的大小,利用张力构造体之平面波所产生变形导致应变能与张力的变化,促使作用的衰减特性产生变化的构造。据此,当激振力的输入较小时是以小量的衰减比使衰减特性作用,因此可以利用座部用缓冲材14及/或背部用缓冲材24之弹性所产生的相位差除振,当激振力的输入较大时是藉由应变能的增加与张力的下降,而以大量的衰减比及较长的作用时间使衰减特性作用,可减少对于人体的回弹。
申请公布号 TWI263481 申请公布日期 2006.10.11
申请号 TW091134509 申请日期 2002.11.27
申请人 得尔塔加工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藤田悦则;千一义;川崎诚司;小仓由美;落合直辉;高田康秀;菊水美穗;小岛重行
分类号 A47C7/24;B60N2/44 主分类号 A47C7/24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林志刚 台北市中山区南京东路2段125号7楼
主权项 1.一种座椅构造,系具备含座位部用缓冲材及背部 用缓冲材之缓冲构造的座椅构造,其特征为: 构成上述缓冲构造的座位部用缓冲材及背部用缓 冲材,是由弹性体所构成,且上述各自伸展容易的 方向是分别沿着座位部的前后方向及背部的上下 方向,限制座位部与背部之边界部附近的配设位置 ,在无负载时以伸长率30%以下张设于设置在座位部 或背部之侧框架间,藉此作为张力构造体加以设置 , 设于上述座位部的侧框架与设于背部的侧框架中 之至少其中一个是形成拱形,张设于上述形成拱形 之侧框架的上述座位部用缓冲材和背部用缓冲材, 是设成在与人体的接触范围中,具有于座位部朝上 方突出、于背部朝前方突出之顶部的弧面形状, 当上述弧面形状设定于座位部用缓冲材的场合中, 该座位部用缓冲材的顶部,从侧面显示时,是位于 座位部与背部的边界100mm以上的前方,且较座骨结 节下部更前方, 当上述弧面形状设定于背部用缓冲材的场合中,是 设成以对应肩胛骨附近的位置作为顶点,使对应肩 胛骨附近位置之挠曲量变大,对应肩峰及腰椎附近 位置之挠曲量变小。 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记载之座椅构造,其中上述 座位部用缓冲材及背部用缓冲材中,至少被设成上 述弧面形状的缓冲材,是由三维立体编织物所形成 ,而该三维立体编织物是利用连结纱线结合互相分 开而配置的一对地纹针织物。 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记载之座椅构造,其中上述 座位部用缓冲材与背部用缓冲材中,至少被设成上 述弧面形状的缓冲材,是由具有聚氨基甲酸乙酯的 张力构造体所形成,而该具有聚氨基甲酸乙酯的张 力构造体具备二维张力构造体、及层积在该二维 张力构造体上之聚氨基甲酸乙酯层。 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记载之座椅构造,其中座位部 用缓冲材或背部用缓冲材的上述弧面形状形成半 径为200mm以上3000mm以下的范围。 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记载之座椅构造,其中上述座 位部用缓冲材或背部用缓冲材的伸长率在上述伸 长率30%以下的范围中,部分为不同之设置。 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记载之座椅构造,其中在座 骨结节下附近及腰椎附近,是以高于其他位置的伸 长率张设。 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记载之座椅构造,其中座位 用缓冲材与背部用缓冲材中,至少被设成上述弧面 形状的缓冲材,是由配置于上层,且弹性系数与人 体筋肉的弹性系数近似之柔软的第1聚氨基甲酸乙 酯层;和 配置在中间层,线性度0.1以上,迟滞损耗率30%以下 之复原性高的第2聚氨基甲酸乙酯层;和 配置在下层,显示衰减比0.2以上之衰减特性的第3 聚氨基甲酸乙酯层;及 层积在上述任意的层上,赋予切线方向张力之张力 赋予构件的层积构造所构成。 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记载之座椅构造,其中对应 上述肩胛骨附近位置的挠曲量为50-150mm的范围。 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记载之座椅构造,其中对应 上述肩胛骨附近位置之平衡点附近的弹性系数在 直径20mm之压缩板作用的负载特性下为15N/mm以下, 对应肩峰附近位置之平衡点附近的弹性系数在直 径50mm之压缩板作用的负载特性下为0.2-2.0N/mm以下, 对应腰椎附近位置之平衡点附近的弹性系数在直 径20mm之压缩板作用的负载特性下为5N/mm以上的范 围。 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记载之座椅构造,其中上 述背部用缓冲材为三维立体编织物所形成,支撑该 三维立体编织物的框架,是构成在作用预定以上的 大撞击性振动或外加撞击力的场合中变形,藉此降 低三维立体编织物的张力。 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记载之座椅构造,其中上 述背部用缓冲材是由具有氨基甲酸乙酯的张力构 造体所形成,该具有氨基甲酸乙酯的张力构造体具 备二维张力构造体及层积在该二维张力构造体的 氨基甲酸乙酯层,支撑该具有氨基甲酸乙酯张力构 造体的框架,是构成在作用预定以上的大撞击性振 动或外加撞击力的场合中变形,藉此降低具有聚氨 基甲酸乙酯张力构造体的张力。 图式简单说明: 第1图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之座椅构造的立 体图概略立体图。 第2图是说明上述实施形态之座椅构造的作用之图 。(图中A:肩胛骨,B:腰椎部,C:尾骨部,D:座骨部E:大 腿部) 第3图是表示可于上述实施形态使用之三维立体编 织物之一例的构成剖面图。 第4图是表示一侧之地纹针织物的一例图。 第5图是表示另一侧之地纹针织物的一例图。 第6图为连结纱线之各种配设方法的例示图。 第7图是表示在实施例1的负载-位移特性上,重叠显 示振幅2.5mm加振时之相对位移量与力的关系之利 萨如图形的图。 第8图系显示于实施例1中,以振幅2.5mm加振时之相 对位移量与力的关系之利萨如图形。 第9图是表示在实施例1的负载-位移特性上,重叠显 示振幅1mm加振时之相对位移量与力的关系之利萨 如图形的图。 第10图系显示于实施例1中,以振幅1mm加振时之相对 位移量与力的关系之利萨如图形。 第11图是表示在比较例1的负载-位移特性上,重叠 显示振幅2.5mm加振时之相对位移量与力的关系之 利萨如图形的图。 第12图系显示于比较例1中,以振幅2.5mm加振时之相 对位移量与力的关系之利萨如图形。 第13图是表示在比较例1的负载-位移特性上,重叠 显示振幅1mm加振时之相对位移量与力的关系之利 萨如图形的图。 第14图系显示于比较例1中,以振幅1mm加振时之相对 位移量与力的关系之利萨如图形。 第15图是表示在比较例2的负载-位移特性上,重叠 显示振幅2.5mm加振时之相对位移量与力的关系之 利萨如图形的图。 第16图是表示在比较例2的负载-位移特性上,重叠 显示振幅1mm加振时之相对位移量与力的关系之利 萨如图形的图。 第17图是表示实施例1之衰减波形图。 第18图是表示比较例1之衰减波形图。 第19图是表示比较例2之衰减波形图。 第20图是表示实施例1之衰减波形图。 第21图是表示比较例1之衰减波形图。 第22图是表示比较例2之衰减波形图。 第23图是表示座位部用缓冲材于20kg重量体测定之 实施例1、比较例1及比较例2的各振动传达特性图 。 第24图是表示体重64kg之日本男性(JM64)着位测定后 之实施例1、比较例1及比较例2的各振动传达特性 图。 第25图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之一样态的座椅 构造,(a)为立体图、(b)为A-A线剖面图、(c)为B箭头 视图。 第26图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之其他样态的座 椅构造,(a)为立体图、(b)为A-A线剖面图、(c)为B箭 头视图。 第27图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形态之座椅构造的立 体图概略立体图。 第28图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第3实施形态之座椅构造 的背部之框架的详细构造立体图。(图中F:撞击前, G:撞击后) 第29图是表示针对使用习知三维立体编织物之座 椅构造的座位部,以重量5kg测定之衰减特性图。 第30图是表示针对使用习知三维立体编织物之座 椅构造的座位部,以重量10kg测定之衰减特性图。 第31图是表示针对使用习知三维立体编织物之座 椅构造的背部,以重量5kg测定之衰减特性图。 第32图是表示针对使用习知三维立体编织物之座 椅构造的背部,以重量10kg测定之衰减特性图。 第33图是表示第28图表示之框架材上张设三为立体 编织物的第3实施形态的座椅构造(网状座椅)之后 突试验结果的图,(a)是表示胸部加速度、(b)是表示 腰部加速度的图。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