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车辆废气净化构造
摘要 一种车辆废气净化构造,设置于引擎之排气口上,该车辆废气净化构造包含一引流管、一中空隔管、一含氧感知器,及一二次空气导入管,该引流管与该排气口连结,中空隔管固设于该引流管中并与该引流管呈相间隔,中空隔管界定出一第一空间,并与该引流管相配合界定出一环绕第一空间外周缘的第二空间,含氧感知器可侦测第一、二空间其中一者的废气空燃比,该二次空气导入管,可将外界空气导入第一、二空间其中另一者,透过含氧感知器侦测废气之空燃比,并使得车辆导入的二次空气不干扰含氧感知器。
申请公布号 TWI262985 申请公布日期 2006.10.01
申请号 TW093139630 申请日期 2004.12.20
申请人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黄祥熙;陈俊雄
分类号 F01N3/00 主分类号 F01N3/0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恽轶群 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3段248号7楼;陈文郎 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3段248号7楼
主权项 1.一种车辆废气净化构造,该车辆之引擎具有一排气口,该排气口用以排放废气,其特征在于:该车辆废气净化构造包含一引流管、一中空隔管、一含氧感知器,及一二次空气导入管,该引流管是与该引擎之排气口连结,该中空隔管是固设于该引流管中并与该引流管呈相间隔,该中空隔管界定出一第一空间并与该引流管相配合界定出一环绕第一空间外周缘的第二空间,该含氧感知器用以侦测第一、二空间其中一者的废气空燃比,该二次空气导入管可将外界空气导入第一、二空间其中另一者,以令二次空气导入管导入的外界空气而不干扰含氧感知器。2.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车辆废气净化构造,其中,该含氧感知器设置于该引流管上。3.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车辆废气净化构造,其中,该二次空气导入管连通于中空隔管。4.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车辆废气净化构造,更包含一定位件,该中空隔管是藉着定位件而固定在该引流管之一内壁面。5.一种车辆废气净化构造,该车辆之引擎具有复数相间隔设置的排气口,该排气口用以排放废气,其特征在于:该车辆废气净化构造包含一第一引流管、复数第二引流管、一第一中空隔管、一含氧感知器,及复数二次空气导入管,该第一引流管是连结至该引擎的其中一排气口,该复数第二引流管则分别连结至该引擎之其余各排气口,该第一中空隔管系固设于第一引流管中并与该第一引流管呈相间隔,该第一中空隔管界定出一第一空间,并与该第一引流管相配合界定出一环绕在第一空间外周缘的第二空间,该含氧感知器设置于该第一引流管上,用以侦测废气中的空燃比,该复数二次空气导入管分别与该第一中空隔管及复数第二引流管连通,以令二次空气导入管导入的外界空气而不干扰含氧感知器。6.一种车辆废气净化构造,该车辆之引擎具有复数相间隔设置的排气口,该排气口用以排放废气,其特征在于:该车辆废气净化构造包含一第一引流管、复数第二引流管、一第一中空隔管、复数第二中空隔管、复数含氧感知器,及复数二次空气导入管,该第一引流管是连结至该引擎的其中一排气口,该复数第二引流管则分别连结至该引擎之其余各排气口,该第一与复数第二中空隔管系分别固设于第一引流管与复数第二引流管中,并分别与该第一引流管及复数第二引流管呈相间隔,该第一中空隔管及复数第二中空隔管于该第一引流管与复数第二引流管中分别界定出一第一空间,并与该第一引流管及复数第二引流管相配合界定出一环绕在第一空间外周缘的第二空间,该含氧感知器设置于该第一引流管及复数第二引流管上,用以侦测废气中的空燃比,该复数二次空气导入管分别与该第一中空隔管及复数第二中空隔管连通,以令二次空气导入管导入的外界空气而不干扰含氧感知器。7.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5或6项所述之车辆废气净化构造,其中,该二次空气导入管是相对于含氧感知器更为邻近引擎之排气口。8.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5或6项所述之车辆废气净化构造,更包含一单向阀,该单向阀是连通于该二次空气导入管,用以防止废气由该二次空气导入管泄出。图式简单说明:图1是一种习知汽车引擎之排气装置的配置示意图;图2是另一种习知汽车引擎之排气装置的配置示意图;图3是一使用状态示意图,说明本发明车辆废气净化构造之一第一较佳实施搭配使用于一单缸引擎中的情形;图4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局部剖视示意图,说明一引流管中固设有一隔管;图5是该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局部剖视示意图;图6是一使用状态示意图,说明本发明车辆废气净化构造之一第二较佳实施例搭配一双缸引擎的情形;图7是一局部剖视示意图,说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包含二引流管作为导引废气的实施态样;及图8是一局部剖视示意图,说明本发明车辆废气净化构造之一第三较佳实施例包含二引流管作为导引废气的实施态样。
地址 高雄市三民区湾兴街35号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