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高压气体放电灯的冷却装置
摘要 一种高压气体放电灯的冷却装置,包含有导流元件及气流产生装置,其中导流元件具有凹陷部及通气孔,凹陷部系用以容置反射罩颈部,经由气流产生装置产生冷却气流,通过通气孔后,可流经放电灯管及反射罩颈部之间的间隙,而对放电区域及反射罩颈部产生冷却效果,最后热气流经由反射罩与前灯盖玻璃的气隙离开;或经由气流产生装置吸取冷却气流,通过反射罩与前灯盖玻璃的气隙后,对放电区域及反射罩颈部产生冷却效果,最后热气流经放电灯管及反射罩颈部之间的间隙,通过通气孔后离开,此吹气或吸气所产生之冷却气流,可使反射罩与放电灯管的放电区域维持在最佳的操作温度,提高放光率并延长工作寿命。
申请公布号 TWI261858 申请公布日期 2006.09.11
申请号 TW094115694 申请日期 2005.05.13
申请人 晶赞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邓克文;赖錝裕;吴觉宇;叶仰森
分类号 H01J61/52 主分类号 H01J61/52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1.一种高压气体放电灯的冷却装置,用以冷却一放电灯管,包含有:一导流元件,具有一通气孔及一凹陷部,该放电灯管之一端置于该凹陷部,该通气孔系与该凹陷部相通;及一气流产生装置,用以产生一冷却气流通过该通气孔,与该放电灯管形成热交换后,而将热量流排出。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高压气体放电灯的冷却装置,其中该气流产生装置与该通气孔之距离不大于5公分。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高压气体放电灯的冷却装置,其中包含一导管连接该通气孔,并突出于该导流元件外部,该气流产生装置设于该导管之一端。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高压气体放电灯的冷却装置,其中该气流产生装置系一可控制风速流量之风扇。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高压气体放电灯的冷却装置,其中该气流产生装置系一风扇,该风扇系由耐高温材料所制成,配合适当的隔热设计可使用于50℃到300℃之吸、排热气流。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高压气体放电灯的冷却装置,其中该导流元件更包含有一插设孔,容置该放电灯管之一端。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高压气体放电灯之冷却装置,其中该插设孔系位于凹陷部之底部。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高压气体放电灯的冷却装置,其中该通气孔位于该导流元件上半侧,导引冷却气流由放电灯管上半部通过。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高压气体放电灯的冷却装置,其中该导流元件之上半侧及下半侧分别开设有一通气孔,导引气流由放电灯管的上半部及下半部流动。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高压气体放电灯的冷却装置,其中该凹陷部系用以容置一反射罩之颈部。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高压气体放电灯的冷却装置,其中该气流产生装置系朝向该通气孔吹送该冷却气流。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高压气体放电灯的冷却装置,其中该气流产生装置系由该通气孔吸取该冷却气流。13.一种照明装置,包含有:一反射罩,具有一颈部,该颈部具有一穿设孔;一放电灯管,穿置于该穿设孔,且该穿设孔之孔径系大于该放电灯管之直径,使该穿设孔之孔壁与放电灯管间形成一气流通道;一导流元件,具有一通气孔及一凹陷部,该反射罩之颈部置于该凹陷部,该通气孔系与该凹陷部相通;及一气流产生装置,用以产生一冷却气流通过该通气孔及该气流通道,而与该放电灯管及该颈部进行热交换,而将热气排出。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所述之照明装置,其中该气流产生装置与该通气孔之距离不大于5公分。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所述之照明装置,其中更包含一导管连接该通气孔,并突出于该导流元件外部,该气流产生装置设于该导管之一端。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所述之照明装置,其中该气流产生装置系一可控制风速流量之风扇。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所述之照明装置,其中该气流产生装置系一风扇,该风扇系由耐高温材料所制成,配合适当的隔热设计可使用于50℃到300℃之吸、排热气流。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所述之照明装置,其中该导流元件更包含有一插设孔,容置该放电灯管之一端。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所述之照明装置,其中该通气流道系为一上导孔,位于该穿设孔的上半部,该穿设孔之下半部系以耐温陶瓷水泥或陶瓷膏加以填充。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所述之照明装置,其中该通气流道一上导孔及一下导孔之设计,同时导引气流由穿设孔的上半部及下半部通过。2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所述之照明装置,其中该气流产生装置系朝向该通气孔吹送该冷却气流。2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所述之照明装置,其中该气流产生装置系由该通气孔吸取该冷却气流。图式简单说明:第1图为习用高压气体放电灯管之剖面示意图;第2图及第3图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之剖面示意图;第4图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另一方向之剖面示意图;第5图及第6图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之剖面示意图;第7图为本发明之反射罩颈部、放电灯管及放电区域之局部放大示意图;第8图及第9图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之剖面示意图;及第10图及第11图为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之剖面示意图。
地址 新竹市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科技五路8号4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