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微流体分离传输装置
摘要 本发明系揭露一种微流体分离传输装置,其系以具有微奈米物性或化性之自由能量分布梯度表面当作微流体自动分离驱动装置,其结构包含具有微流道之平台,在其表面上制作分别有表面能量梯度变化之疏密结构,此特殊疏密结构可分为两部分,其一为具有以此结构制作之传输用途之主微流道结构;其二为流体转折分离区结构,不同液体行经此转折分离区会依表面自由能量梯度差异自动分离至所属次微流道,故可达成不同种类微流体液滴分离,或是可分流液滴之目的。
申请公布号 TWI261572 申请公布日期 2006.09.11
申请号 TW094126927 申请日期 2005.08.09
申请人 国立清华大学 发明人 杨镜堂;陈建洋;杨宗翰;陈琮瑜
分类号 B81C1/00 主分类号 B81C1/0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林火泉 台北市大安区忠孝东路4段311号12楼之1
主权项 1.一种微流体分离传输装置,包括:一平台,其上系具有一主微流道,且由该主微流道延伸出至少一次微流道,使微流体之液滴可滴落至该主微流道上;以及至少一疏密纹路,形成于该平台表面,使位于该主微流道之微流体液滴可流经该疏密纹路表面,以利用其表面能量梯度来驱动该微流体液滴之分离或分流。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微流体分离传输装置,其中该疏密纹路系位于该主微流道之表面上,以传输分离出之微流体。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微流体分离传输装置,其中该疏密纹路系位于该主微流道与该次微流道之间的转折分离区之表面上,以便对该微流体进行分流。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微流体分离传输装置,其中该疏密纹路可由连续的表面能减少之纹路所构成。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微流体分离传输装置,其中该疏密纹路之宽度、高度和纹路间的间距可为奈米至微米的结构。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微流体分离传输装置,其中该主微流道可将该微流体液滴分离至不同的该次微流道路径上。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微流体分离传输装置,其中在该平台上且于该主微流道与次微流道侧边更可设有一间隔物,以控制该微流体液滴高度。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微流体分离传输装置,其中,该间隔物之高度范围为数十微米至数厘米。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微流体分离传输装置,更包括一上盖,设置于该间隔物上,以隔离该主微流道与次微流道内之该微流体液滴与外界接触。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述之微流体分离传输装置,其中该上盖之表面可为光滑或设有特殊纹路的结构。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微流体分离传输装置,其中于该疏密纹路上更可外加电极,以利用电力增强该微流体液滴的驱动力。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微流体分离传输装置,其中更可利用一外加磁场做为增强带有磁性颗粒之该微流体液滴的驱动力。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微流体分离传输装置,其中更可利用一光束聚焦照射该微流体液滴的接触角做为增强驱动液滴的驱动力。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微流体分离传输装置,其中增强驱动该微流体液滴的驱动力可为表面声波。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微流体分离传输装置,其中该微流体液滴的驱动力可为离心力。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微流体分离传输装置,其中该疏密纹路之材质可为高分子塑胶、陶瓷或金属材料等。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微流体分离传输装置,其中该主微流道与次微流道之间的夹角可介于0度至90度之间。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所述之微流体分离传输装置,其中该主微流道与该次微流体之宽度可介于数微米至数佰微米之间。19.一种微流体分离传输装置,包括:一表面,系提供一微流体液滴于其上运动;以及一利用表面能量梯度来分离该微流体液滴之特殊纹路,其系形成于该表面上。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9项所述之微流体分离传输装置,其中该特殊纹路系位于该表面上之一主微流道上,以传输分离出之微流体,或是位于该表面上之一主微流道与一次微流道之间的转折分离区上,以便对该微流体液滴进行分流。图式简单说明:第一图为习知之微液滴分离输送装置之示意图。第二图为本发明之微流体分离传输装置之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第三图为本发明之微流体分离传输装置之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第四图为本发明使用之疏密纹路微结构之SEM拍摄图。
地址 新竹市光复路2段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