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光学元件形成用之滚轮及其制造方法
摘要 一种滚轮制造方法,其系用以制造一用以形成一光学元件之滚轮,包括以下步骤:于滚轮之滚轮主体的表面形成复数个条状沟槽及复数个介于该等条状沟槽之间的条状突起;雾化滚轮主体之表面,以将该等条状沟槽及该等条状突起之表面加工为雾化表面;以及加工该等条状突起之表面,以于该等条状突起之表面形成出光部结构。另外,本发明亦揭露一种利用上述方法所制造之滚轮。
申请公布号 TWI259829 申请公布日期 2006.08.11
申请号 TW093123281 申请日期 2004.08.04
申请人 精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周彦均;邱昌模;蔡永煌
分类号 C03B13/16 主分类号 C03B13/16
代理机构 代理人 刘正格 台北市大同区重庆北路3段88号3楼之1
主权项 1.一种滚轮制造方法,其系用以制造一滚轮且该滚 轮系用以形成一光学元件,包含: 于该滚轮之一滚轮主体之表面形成复数个条状沟 槽、以及复数个介于该等条状沟槽之间的条状突 起; 雾化该滚轮主体之表面,以将该等条状沟槽及该等 条状突起之表面加工为雾化表面;以及 加工该等条状突起之表面,以于该等条状突起之表 面形成出光部结构。 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滚轮制造方法,更包 含:于该滚轮主体之表面形成一保护层。 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滚轮制造方法,其中 该保护层系由铬所构成。 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滚轮制造方法,其中 该保护层系由镍所构成。 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滚轮制造方法,其中 该光学元件系为一双凸透镜(Double Side Lenticular Lens )。 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所述之滚轮制造方法,其中 该滚轮制造方法系用以制造该双凸透镜之出光面, 其系具有复数个黑带条纹(Black Stripes),该等黑带条 纹之位置系相对由该等条状沟槽所形成。 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滚轮制造方法,其中 该双凸透镜之出光面更包含复数个介于该等黑带 条纹之间的出光部,该等出光部之位置系相对由该 等出光部结构所形成。 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滚轮制造方法,其中 该出光部结构系为非雾化表面。 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滚轮制造方法,其中 雾化该滚轮主体之表面之步骤系利用喷砂方式进 行。 10.一种滚轮,其系用以形成一光学元件,包含: 一滚轮主体,该滚轮主体之表面形成复数个条状沟 槽以及复数个介于该等条状沟槽之间的条状突起, 其中该等条状沟槽之表面系为雾化表面,而该等条 状突起之表面系雾化后经加工形成非雾化表面之 出光部结构;以及 一转轴,其系穿射该滚轮主体。 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滚轮,更包含: 一保护层,其系形成于该滚轮主体之表面。 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滚轮,其中该保护 层系由铬所构成。 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滚轮,其中该保护 层系由镍所构成。 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滚轮,其中该光学 元件系为一双凸透镜。 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之滚轮,其系用以制 造该双凸透镜之出光面,该双凸透镜之出光面系具 有复数个黑带条纹,该等黑带条纹之位置系相对由 该等条状沟槽所形成。 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所述之滚轮,其中该双凸 透镜之出光面更包含复数个介于该等黑带条纹之 间的出光部,该等出光部之位置系相对由该等出光 部结构所形成。 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滚轮,其中该等条 状沟槽之雾化表面系利用喷砂方式形成。 图式简单说明: 图1为习知背投式萤幕之示意图; 图2为习知用以形成双凸透镜之滚轮的示意图; 图3为习知双凸透镜之出光面及第二滚轮的示意图 ; 图4为习知制造第二滚轮之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利用图4所示之方法所制造之第二滚轮的示 意图,其中第二滚轮之表面系受到磨损; 图6为依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之滚轮制造方法的流程 图;以及 图7A-7E为利用图6所示之滚轮制造方法制造第二滚 轮之详细流程的示意图。
地址 台北县五股乡五权七路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