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经皮给药贴片之电能辅助器
摘要 本发明系揭露一种经皮给药贴片之电能辅助器,其系使用多电极组合,搭配电能的辅助,再结合经皮给药贴片,以组成一多电极组合之电能辅助式经皮给药贴片,尤其以多电极组成之双层电极加上电能的辅助,使得此贴片更具有加强药物导入之效果。因此,本发明所提出之经皮给药贴片之电能辅助器相较于知主动式电能辅助器或被动式经皮给药贴片,不但可增强药物分子导入皮下组织的能力与速度,并且使药物分子具有更强的能量去穿透皮肤组织,故可大大改善存在于先前技术中之缺失者。
申请公布号 TWI259091 申请公布日期 2006.08.01
申请号 TW093120566 申请日期 2004.07.09
申请人 国立中正大学 发明人 吴财福;曾圣有;张文豪
分类号 A61M37/00;A61N1/18 主分类号 A61M37/0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林火泉 台北市大安区忠孝东路4段311号12楼之1
主权项 1.一种经皮给药贴片之电能辅助器,其系贴设于生 物体之皮肤上,该电能辅助器包括: 一上层电极与一下层电极; 一药物储放区,位于该上层电极与该下层电极之间 ,以利用该二层电极间的电磁场作用,使该药物储 放区之药物分子具有往该皮肤方向的动能,且该下 层电极可在该皮肤表面产生电穿孔作用的离子通 道,利用下层电极在该皮肤表面产生电穿孔作用的 离子通道; 至少一薄膜,位于该药物储放区与该下层电极之间 ,以控制该药物分子的释放速率;以及 一黏着层,其系位于该下层电极与薄膜之间,且覆 盖该下层电极上表面,以藉该黏着层贴设于该皮肤 上,并使该下层电极下表面与皮肤接触。 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经皮给药贴片之电 能辅助器,其中在该上层电极之外表面更覆盖一层 背衬。 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经皮给药贴片之电 能辅助器,其中该上层电极与该下层电极系可分为 单独一组电极或多组电极之组合。 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经皮给药贴片之电 能辅助器,其中该上层电极与该下层电极所施加的 电压为时变电压。 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经皮给药贴片之电 能辅助器,其中该上层电极与该下层电极系分别可 组成任意形状的电极矩阵。 6.一种经皮给药贴片之电能辅助器,其系贴设于生 物体之皮肤上,该电能辅助器包括: 一上层电极与一下层电极;以及 一药物储放区,位于该上层电极与该下层电极之间 ,以利用该二层电极间的电磁场作用,使该药物储 放区之药物分子具有往该皮肤方向的动能,且该下 层电极可在该皮肤表面产生电穿孔作用的离子通 道。 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经皮给药贴片之电 能辅助器,其中在该药物储放区与该下层电极之间 更设有至少一薄膜,以控制该药物分子的释放速率 。 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经皮给药贴片之电 能辅助器,其中在该下层电极与该薄膜之间更设有 一黏着层,以藉该黏着层贴设于该皮肤上,并使该 下层电极下表面与皮肤接触。 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经皮给药贴片之电 能辅助器,其中在该上层电极之外表面更覆盖一层 背衬。 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经皮给药贴片之电 能辅助器,其中该上层电极与该下层电极系可分为 单独一组电极或多组电极之组合。 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经皮给药贴片之电 能辅助器,其中该上层电极与该下层电极所施加的 电压为时变电压。 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经皮给药贴片之电 能辅助器,其中该上层电极与该下层电极系分别可 组成任意形状的电极矩阵。 图式简单说明: 第1图为习知离子导入法之示意图。 第2图之(a)至(e)为习知于细胞膜施加电场所造成之 结构变化程序图。 第3图为美国专利US 6,377,848专利前案之贴片架构示 意图。 第4图为本发明所提经皮给药贴片之电能辅助器架 构图。 第5图为本发明之带电粒子在均匀电场中之动作情 形。 第6图为本发明之带电粒子在均匀磁场中之运动情 形。 第7图为本发明之正电粒子在电场中所受之电场作 用力。 第8图为本发明于时变电场中磁通B与电场之关系 示意图。 第9图为本发明之带正电粒子在时变电场中与磁场 之向量图。 第10图为本发明之电场作用力Fe与磁场作用力Fm两 者合成作用力Fc之向量图。 第11图为本发明之双层主动式电极对离子的作用 力向量图。 第12图为本发明之双层电极的位置配置图。 第13图为本发明使用单组上层电极与二组下层电 极之位置配置图。 第14图为发明于传输正极性药物之驱动时序图。 第15图为本发明之电极电场对药物分子产生具xy平 面上之电场分量的相对位置图。 第16图为本发明之电极电场对药物分子产生具xz平 面上之电场分量的相对位置图。 第17图为本发明之电极电场对药物分子产生具xy、 yz及zx平面上之电场分量的相对位置图。 第18图为本发明之Fe1与Fm1之间相互作用之合成力Fc 1的向量图。 第19图为本发明之Fe2与Fm2之间相互作用之合成力Fc 2的向量图。 第20图为本发明之FE与Fmx、Fmy及Fmz之间相互作用之 合成力Fc3的向量图。 第21图为本发明使用单组上层电极与三组下层电 极之位置配置图。 第22图为本发明使用单组上层电极与四组下层电 极之位置配置图。 第23图为本发明使用三组下层电极的交变电场驱 动方式。 第24图为本发明使用四组下层电极的交变电场驱 动方式。 第25图为本发明传输负极性药物之驱动时序图。 第26图为本发明之电极电场对药物分子产生具xy平 面上之电场分量的相对位置图。 第27图为本发明之电极电场对药物分子产生具xz平 面上之电场分量的相对位置图。 第28图为本发明之电极电场对药物分子产生具xy、 yz、zx平面上之电场分量的相对位置图。 第29图为本发明之Fe4与Fm4两作用力之合成力Fc4的 向量图。 第30图为本发明之Fe5与Fm5两作用力之合成力Fc5的 向量图。 第31图为本发明之FE与Fmx、Fmy及Fmz之合成力Fc6的向 量图。
地址 嘉义县民雄乡三兴村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