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可变角度之交叉扳手
摘要 本发明『可变角度之交叉扳手』,其中该交叉扳手包括有一第一杆,一第二杆与设置于两杆交叉部之控制组。该控制组包含有一控制件,一弹性件与一定位件,以少量之零件所组成,且弹性件与定位件利用弹簧与钢珠等易于取得之零件代替,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使组装容易并简化该扳手之制程。其中,该控制件设有一抵置槽,可选择性的控制该定位件卡掣或脱离于第二杆之定位槽,而将扳手形成交叉定位或收合定位。
申请公布号 TWI259121 申请公布日期 2006.08.01
申请号 TW093110045 申请日期 2004.04.09
申请人 刘茂棠 发明人 刘茂棠
分类号 B25B13/06;B25B13/48 主分类号 B25B13/06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林殷世 台中市西区公益路367号16楼之2
主权项 1.一种可变角度之交叉扳手,其包括有: 一第一杆,具有一柄部,该柄部两端可接设不同工 具,于柄部中间适处设有一轴部,该轴部内设有一 作动孔,该轴部并设有一与作动孔相连接之通孔; 一第二杆,具有一柄部,该柄部两端可接设不同工 具,于柄部中间适处设有一孔,该孔设有至少一定 位槽,其中,该孔套设于第一杆之轴部,而可产生相 对之旋转运动; 一控制组,设置于第一杆之轴部,而可于第一位置 与第二位置间运动,其包括有一控制件,一弹性件 及一定位件,该控制件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并于 适处设有一可与定位件相对作动之抵置槽,该弹性 件装设于控制件之第一端与第一杆轴部之间,可保 持控制组于第一位置,该定位件设于第一杆之通孔 内,而控制件之抵置槽迫使定位件顶掣于第二杆之 孔; 藉此,该控制组于第一位置,第一杆与第二杆不致 于任意旋摆,使用者可控制两杆形成十字交叉定位 或收合定位,该控制组于第二位置,第一杆与第二 杆可相对的自由旋摆。 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可变角度之交叉扳 手,其中该第一杆轴部的一端设有一环槽,可卡扣 一C型扣防止第二杆脱落。 3.一种可变角度之交叉扳手,其包括有: 一第一杆,具有一柄部,该柄部之两端可接设不同 工具; 一连接件,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一端形成有一 轴部,第二端设有一滑移孔,该轴部内设有一作动 孔,该轴部并设有一与作动孔相连接之通孔,其中, 第一杆之柄部滑设于滑移孔内,而可行相对之滑移 运动; 一第二杆,具有一柄部,该柄部两端可接设不同工 具,于柄部中间适处设有一孔,该孔设有至少一定 位槽,其中,该孔套设于第一杆之轴部,而可产生相 对之旋转运动; 一控制组,设置于连接件之轴部,而可于第一位置 与第二位置间运动,其包括有一控制件,一弹性件, 一定位件及一顶掣装置,该控制件具有第一端及第 二端,并于适处设有一可与定位件相对作动之抵置 槽,该弹性件装设于控制件之第一端与连接件轴部 之间,可保持控制组于第一位置,该定位件设于连 接件之通孔内,而控制件之抵置槽迫使定位件顶掣 于第二杆之孔,该顶掣装置设置于控制件之第二端 ,可顶掣于第一杆之柄部; 藉此,该控制组于第一位置,第一杆与第二杆不致 于任意旋摆,使用者可控制两杆形成十字交叉定位 或收合定位,该控制组于第二位置,第一杆与第二 杆可相对的自由旋摆,且使用者可依现场需要变换 第一杆与连接件之位置。 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或3项所述之可变角度之交叉 扳手,其中该控制件套设有一软护套,防止尘屑及 油渍进入。 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之可变角度之交叉扳 手,其中该连接件轴部的一端设有一环槽,可卡扣 一C型扣防止第二杆脱落。 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之可变角度之交叉扳 手,其中该第一杆靠近卡接部的一端设有一环槽, 可卡扣一C型扣防止连接件脱落。 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或3项所述之可变角度之交叉 扳手,其中该第二杆之孔的内壁设置有一个以上之 定位槽者。 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之可变角度之交叉扳 手,其中该第一杆之柄部与连接件之滑移孔皆为多 边形。 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之可变角度之交叉扳 手,其中该第一杆之柄部与连接件之滑移孔皆为相 同之多角型。 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之可变角度之交叉扳 手,其中该控制件之第二端设有一容槽,可供容纳 顶掣装置。 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可变角度之交叉 扳手,其中该顶掣装置包括有一弹性件与一顶掣件 ,该弹性件系为一弹簧,顶掣件系为一钢珠。 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或11项所述之可变角度之交 叉扳手,其中该第一杆之柄部设有数个凹槽,可供 顶掣装置顶掣而产生一定位之功效。 图式简单说明: 第一图:为本发明之立体外观图; 第二图:为本发明之元件分解图; 第三图:为本发明收合定位之部份剖视图; 第四图:为第三图之另一实施例; 第五图:为本发明十字交叉定位之部份剖视图; 第六图:为本发明之剖视图,表控制组于第一位置; 第七图:为本发明之剖视图,表控制组于第二位置; 第八图: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之立体外观图; 第九图: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之元件分解图; 第十图: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收合定位之部份剖视 图; 第十一图: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十字交叉定位之部 份剖视图; 第十二图: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之12-12剖视图。
地址 台中县大里市大卫路86巷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