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用于涡轮机叶片末端之微管路冷却
摘要 在此提供一种改良的、用于冷却燃气涡轮机发动机内部流线形体之冷却设计和方法,其包括一嵌入式微管路,其横穿该流线形体之一吸力侧壁和一压力侧壁之间之一末端。该微管路包括:至少一设置于接近该末端之入口,和用于接收从该流线形体之一内部冷却腔中排出之冷却空气之一侧壁以及至少一设置于接近该末端之出口,其中该冷却空气通过该出口喷射进入该流线形体之一外面区域。
申请公布号 TWI257447 申请公布日期 2006.07.01
申请号 TW093102515 申请日期 2004.02.04
申请人 联合工艺公司 发明人 法兰克J 库哈;布莱恩P 杜比
分类号 F01D5/08 主分类号 F01D5/08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陈长文 台北市松山区敦化北路201号7楼
主权项 1.一种涡轮机叶片,其包括: 一中空流线形体,可流动的冷却流从该流线形体之 一端流入,该流线形体包括压力侧壁和吸入侧壁, 两者在前缘和后缘处连在一起,且从一根部延伸至 一末端; 至少一设置在该末端之微管路,该微管路包括一入 口和一出口,该入口和该出口与该微管路形成流体 连通;以及 一压缩机,该压缩机用来使冷却流流到该流线形体 ,其中该冷却流从该流线形体转移通过该微管路进 入该入口并且离开该出口而进入到该流线形体之 一外部区域。 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叶片,进一步包括至少一 台座,该台座至少部分径向延伸于在该微管路中流 动之该冷却流通道中。 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叶片,其中该台座之形状 设计成当该冷却流在该微管路中流动时,可促进湍 流并且可增加该端部传热之表面。 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叶片,其中该台座为苜蓿 型。 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叶片,其中该入口与位于 该流线形体中之一冷却回路流体连通,并且该出口 从延伸穿过该等侧壁之一,并且被导向该末端以撞 击相对方向之冷却流。 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之叶片,其中该等出口布置 于该压力侧壁内,并且该等出口朝向该末端向上倾 斜,倾斜角为从该末端上部外表面之一法线方向算 起大约0度到45度的范围。 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之叶片,其中该微管路大体 上定位于横越过位于该吸入侧壁和该压力侧壁之 间的该末端部分。 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之叶片,其中该微管路朝向 该出口聚敛,且该出口扩张以使其中之冷却流扩散 。 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叶片,其中该末端包括一 具有锥口孔的上表面部分,至少部分地来自该等侧 壁之一,并且该出口延伸穿过该埋头孔上表面部分 以薄膜冷却该末端。 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之叶片,进一步包括: 至少一微管路,其大约沿接近该后缘之该流线形体 之一中曲面线定向,并且和大体上位于穿过吸入侧 壁和压力侧壁之间的末端之微管路流体连通; 其中,来自该至少一大体上位于穿过该吸入侧壁和 压力侧壁之间该末端之微管路之冷却流,进入大体 上位于沿着接近该后缘之该流线形体中曲面线之 微管路,并且经由一布置在邻近该后缘之压力侧壁 之一外部表面内之一出口排出。 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之叶片,其中该冷却流在 与气体流通方向相反之方向转移通过该微管路,该 气流流过该叶片外部表面。 12.一种流线形体,其包括: 压力侧壁和吸入侧壁,二者在前缘和后缘处连接在 一起并且彼此间隔分开,以形成一在流线形体之根 部和之末端之间纵向延伸之内部腔,其中冷却空气 可由该内部腔之一端流入该流线形体; 至少一充气室横向布置在该第一和第二侧壁之间; 复数个入口与该充气室形成流体连通,该等入口彼 此间隔并且定位于接近该末端和邻近该吸入侧壁; 复数个出口与该充气室流通连接;以及 用来提供冷却空气之一压缩机,其中冷却空气进入 该等入口,转移进入到该充气室中并离开该出口而 进入到该流线形体之一外部区域。 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之流线形体,其中该等入 口与位于该流线形体中之一冷却回路中之冷却空 气流体连通,该等入口直接朝向该末端用于撞击相 对方向之冷却空气。 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之流线形体,进一步包括 至少一台座,该台座至少部分径向延伸至在该充气 室中流动之冷却空气通路中。 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流线形体,其中该台座 之形状系设计成可促进在该充气室内之冷却空气 形成湍流,并且增加该端部之传热表面。 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流线形体,其中台座为 苜蓿型。 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之流线形体,其中该等出 口位于该压力侧壁内,并且向该末端向上倾斜,倾 斜角为同该末端之一上部外表面之法线方向成大 约0度到45度之范围。 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之流线形体,其中该末端 包括一具有锥形孔之上表面部分,其至少部分地由 该等侧壁之一形成,且该等出口延伸通过该埋头孔 上表面部分以薄膜冷却该末端。 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之流线形体,其中该充气 室包括复数个整体定向于横越过位于该吸入侧壁 和压力侧壁之该末端间,并且与该等入口及该等出 口流体连通之微管路,该等微管路布置成可将冷却 空气由该等入口送入,并经由该等出口排出。 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9项之流线形体,进一步包括: 至少一沿邻近后缘之该流线形体之中曲面线的方 向定位的微管路,并与该至少一微管路形成流体连 通; 其中由至少一微管路中流动的冷却空气进入该沿 邻近后缘的流线形体中曲面线定向的微管路进入, 并由布置在临近后缘之该压力侧壁之一外表面中 之一出口排出。 2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9项之流线形体,其中该冷却 空气沿与气流方向相反的方向转移进入该微管路, 该气流流动通过该流线形体之一外表面。 2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9项中之流线形体,其中该微 管路互相连接并且该充气室之轴向高度大约不超 过0.025密尔。 23.一种用于在一中空流线形体之一末端之嵌入式 微管路,该中空流线形体具有一压力侧壁和一吸入 侧壁,该压力侧壁和吸入侧壁在前缘和后缘处连接 在一起,并且由一根部延伸至一末端,该微管路包 括: 复数个用来使冷却空气进入之入口; 复数个与该等入口形成流体连通之相互连接之微 管路,冷却空气可以经由该等入口进入; 复数个与该微管路流体连通之出口,该等出口布置 于该等压力侧壁内,并且使冷却空气从该等微管路 中转移到该流线形体末端之一外部区域;以及 一用来提供冷却空气进入该等入口之压缩机。 2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3项之微管路,进一步包括至 少一台座,该台座布置在微管路与冷却空气通道中 ,以使在微管路中流动的冷却空气产生湍流。 2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之微管路,其中该台座之 形状系设计成为可促进该微管路中之冷却流产生 湍流,并且增加该端面传热表面。 2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5项之微管路,其中该台座为 苜蓿型。 2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3项之微管路,其中该等入口 与位于该流线形体中之一冷却回路中之冷却空气 流体连通,该等入口被直接导向该末端,以撞击相 对方向之冷却空气。 2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7项之微管路,其中该等出口 向该末端上方倾斜,倾斜角在与该末端上部外表面 之法线方向成大约0度到45度之范围。 2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3项中之微管路,其中该等微 管路大体上横穿位于该吸入侧壁和压力侧壁之间 之末端,该等微管路布置成能由该等入口送入冷却 空气,且由该等出口排出冷却空气。 3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9项之微管路,进一步包括: 至少一微管路大体上沿邻近后缘之流线形体之中 曲面线定向,并与至少一该等微管路之一形成流体 连通; 其中冷却空气从互相连接的微管路中进入,沿邻近 后缘之流线形体中曲面线定向该微管路,然后经由 位于邻近后缘之压力侧壁之一外表面内的出口排 出。 3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9项之微管路,其中冷却空气 沿与气流方向相反之方向转移进入该微管路,该气 流流动通过流线形体之一外表面。 3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3项之微管路,其中该等出口 向该末端向上倾斜,倾斜角在同该末端上部之一外 表面之法线方向大约0度到45度之范围。 33.一种用于冷却燃气涡轮机上涡轮机叶片之一末 端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在该末端之一表面下方制造一微管路,该微管路包 括: 一入口,其可使叶片内之一冷却流体源之冷却流通 入; 复数个与该等入口流体连通之互相连接之微管路, 冷却空气可经由该等入口流入;以及 一与该等微管路流体连通之出口,该等出口可将由 该等微管路中流出之冷却流转移进入到该流线形 体之末端一外部区域;且 将由冷却流源流出的冷却流经由该复数个微管路 而提供至该等入口,并且从该等出口排出并排进叶 片末端的气流中。 3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3项之方法,其中制造该微管 路包括以下步骤: 将一耐火金属塑造成该微管路之形状; 将该耐火金属插入模具中以铸造叶片;及 铸造后从叶片上移走该耐火金属。 3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3项之方法,其中该叶片由一 金属制成,该金属选自由镍基合金或钴基合金组成 之群。 3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3项之方法,其中该等微管路 形成在距离该叶片之表面下方不大于0.03英寸的位 置。 图式简单说明: 图1是一利用本发明之涡轮机流线形体之类型之燃 气涡轮机发动机之简化剖视图; 图2是一典型之涡轮机叶片透视图,显示用以冷却 叶片末端之现行薄膜冷却方式; 图3A是合并本发明之该微管路冷却方式之一流线 形体之一透视图; 图3B是图3A流线形体末端之一局部透视图; 图3C是一放大之局部透视图,显示图3B中邻近流线 形体前缘之末端;和 图4是依照本发明之另一实施例之流线形体之一局 部表面透视图。
地址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