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生产碳酸氢铵的碳化塔除疤方法
摘要 本发明的生产碳酸氢铵的碳化塔的除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中断碳化塔生产,排空碳化塔内的母液,排空冷却水箱中的冷却水,将热蒸汽轮流接入冷却水进水管,对各冷却水箱分别加热5~15分钟,同时蒸汽从塔底送入塔顶排出1~2小时,使水箱和塔内温度升至100~110℃,附着在水箱表面和塔壁的碳酸氢铵结晶破碎脱落,再充入母液将碳酸氢铵结晶碎块冲清排出。本方法的优点是:1节约大量水资源;2结疤的碳酸氢铵仍能回收进入生产循环,提高产量;3除疤时所需通入蒸汽的时间和总量都大大减少,节约大量能源;4除疤过程所需时间短,大大减少了碳化塔中断生产的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5清洗过程无污水排放,不影响环境;6无需增加设备装置,简便易行。
申请公布号 CN1260127C 申请公布日期 2006.06.21
申请号 CN03135551.X 申请日期 2003.08.02
申请人 秦付胜;黄桂清 发明人 秦付胜
分类号 C01C1/26(2006.01);C01C1/28(2006.01) 主分类号 C01C1/26(2006.01)
代理机构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欧阳波
主权项 1一种生产碳酸氢铵的碳化塔的除疤方法,两个串联的碳化塔M(2)、碳化塔N(3),每个碳化塔内有5~10组冷却水箱(1),各水箱(1)的进水管(12)分别通过进水阀门与总进水管(10)连接,各水箱(1)的出水管(5)分别通过出水管阀门与总出水管(6)连接;输送含二氧化碳的变换气的气相管(11)从碳化塔M(2)底部接入塔内,碳化塔M(2)的塔顶气相管道(11),折转通入与之串联的碳化塔N(3)的塔底部;氨水管(4)从碳化塔N(3)上部接入碳化塔N(3)内,从碳化塔N(3)下部接出,再由碳化塔M(2)上部接入碳化塔M(2);两个碳化塔(2、3)内充有含氨、二氧化碳和饱和碳酸氢铵的母液;排料管(8)接在二塔底,结晶的碳酸氢铵从排料管(8)排出;其特征为:蒸汽管(9)通过蒸汽阀门与总进水管(10)和碳化塔M(2)、N(3)的气相输入管(11)相连接,除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中断碳化塔M(2)、N(3)生产,关闭变换气管(11)和氨水管(4)入口阀门,排空碳化塔M(2)内的母液,碳化塔N(3)内留有2~3米高的母液;B关闭冷却水进水阀门,打开冷却水出水阀门,排空冷却水箱(1)中的冷却水;C先对碳化塔M(2)进行除疤;打开蒸汽阀门,将热蒸汽与碳化塔M(2)的进水管接通,打开碳化塔M(2)某组冷却水箱的进水阀门、出水阀门,并打开与总出水管(6)相连接的排污管(7)、关闭总出水管(6);蒸汽通过进水管(12)轮流进入该组冷却水箱(1),使其加热升温,之后蒸汽从排污管排出;一组水箱通入蒸汽5~15分钟,冷却水箱箱体温度升至100~110℃;蒸汽的热使附着在冷却水箱表面的碳酸氢铵结晶干燥失水、破碎脱落;该组冷却水箱(1)除疤结束后,关闭其进水阀门;再对下一组冷却水箱(1)按此法接入热蒸汽升温除疤,依次对塔内各组冷却水箱(1)接入热蒸汽升温除疤;D通过泵向碳化塔M(2)内充入母液,脱落的碳酸氢铵结晶块和母液一起通过排料管(8)排出,送往离心机分离出碳酸氢铵,分离后的母液送入吸收塔再吸收氨气提高浓度,重复使用;E碳化塔M(2)除疤后,将碳化塔N(3)内的母液抽出送入碳化塔M(2)内;按上述C、D步骤,对碳化塔N(3)除疤。
地址 541200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灵川县氮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