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有机物处理装置
摘要 提供一种有机物处理装置,可由于不须要双重筒构造之热交换器,而零件数量减少,可达到低成本化,装置小型化,又有效利用在加热处理槽后所浪费的排出之热气,提高热效率。具备处理被投入之含有生肉屑与蔬果屑等生垃圾(下文简称为生垃圾)之有机物之双重底构造之处理槽11;利用加热装置(加热器20)及触媒30将该排放气体加热脱臭之脱臭机构40;将通过处理11之双重底部11d被加热脱臭之排放气体而于处理槽加热后,排出外部之风扇60,同时,将供给外气至处理槽内之传热性配管(挠性管44)、将由处理槽11之排放气体供给至脱臭机构40之传热性配管(挠性管19),配设于通过处理槽11之双重底部11。
申请公布号 TW482041 申请公布日期 2002.04.01
申请号 TW090212965 申请日期 1999.07.29
申请人 三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本宪正;石田泰启;宗塚任功;南条博己
分类号 B09B3/00 主分类号 B09B3/0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陈灿晖 台北巿城中区武昌街一段六十四号八楼;洪武雄 台北巿城中区武昌街一段六十四号八楼;陈昭诚 台北巿武昌街一段六十四号八楼
主权项 1.一种有机物处理装置,具备处理被投入之生垃圾等之有机物之双重底构造之处理槽;利用加热装置及触媒将前述处理槽之排放气体加热脱臭之脱臭机构;将由前述脱臭机构加热脱臭之高温排放气体,通过前述处理槽之双重底部,而于处理槽加热后排出外部之风扇;同时将供给外气至前述处理槽内之传热性配管,配设成通过前述处理槽之双重底部为特征者。2.一种有机物处理装置,具备收纳分解有机物之微生物担体,以分解处理被投入之生垃圾等有机物之双重底构造之处理槽;利用加热装置及触媒将前述处理槽之非放气体加热脱臭之脱臭机构;将由前述脱臭机构加热脱臭之高温排放气体,通过前述处理槽之双重底部,而于处理槽加热后排出外部之风扇;同时将供给外气至前述处理槽内之传热性配管,配设成通过前述处理槽之双重底部为特征者。3.一种有机物处理装置,具备处理被投入之生垃圾等之有机物之双重底构造之处理槽;利用加热装置及触媒将前述处理槽之排放气体加热脱臭之脱臭机构;将由前述脱臭机构被加热脱臭之高温排放气体,通过前述处理槽之双重底部,而于处理槽加热后排出外部之风扇;同时擒供给外气至前述处理槽内之传热性配管,配设成通过前述处理槽之双重底部为特征者。4.一种有机物处理装置,具备处理被投入之生垃圾等之有机物之双重底构造之处理槽;利用加热装置及触媒将前述处理槽之排放气体加热脱臭之脱臭机构;将由前述脱臭机构加热脱臭之高温排放气体,通过前述处理槽之双重底部,而于处理槽加热后排出外部之风扇;同时用传热性隔壁分隔前述处理槽之双重底部,形成使供给于前述处理槽内之外气通过之通气路为特征者。5.一种有机物处理装置,具备收纳用以分解有机物之微生物担体,以分解处理被投入之生垃圾等有机物之双重底构造之处理槽;利用加热装置及触媒将前述处理槽之排放气体加热脱臭之脱臭机构;将由前述脱臭机构加热脱臭之高温排放气体,通过前述处理槽之双重底部,而于处理槽加热后排出外部之风扇;同时用传热性隔壁分隔前述处理槽之双重底部,形成使供给于前述处理槽内之外气通过之通气路为特征者。6.一种有机物处理装置,具备处理被投入之生垃圾等之有机物之双重底构造之处理槽;利用加热装置及触媒将前述处理槽之排放气体加热脱臭之脱臭机构;将由前述脱臭机构加热脱臭之高温排放气体,通过前述处理槽之双重底部,而于处理槽加热后排出外部之风扇;同时将供给外气至前述处理槽内之传热性配管,配设成通过前述处理槽之双重底部为特征者。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乃至第6项之任一项记载之有机物处理装置,其以将供给外气至前述处理槽内之传热性配管,配设成通过前述处理槽之双重底部为特征者。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记载之有机物处理装置,构成以由前述脱臭机构供给前述处理槽双重底部之排放气体直接触碰通过前述处理槽双重底部之传热性配管为特征者。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乃至第6项之任一项记载之有机物处理装置,其为用传热性隔壁分隔前述处理槽之双重底部,形成使由前述处理槽供给至前述脱臭机构之排放气体通过之通气路为特征者。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记载之有机物处理装置,构成以由前述脱臭机构供给于前述处理槽双重底部之高温排放气体直接触碰以传热性隔壁分隔前述处理槽之双重底部所形成之通气路为特征者。11.一种有机物处理装置,其特征为,在本体箱内具备处理被投入之生垃圾等之有机物之双重底构造之处理槽;利用加热装置及触媒将前述处理槽之排放气体加热脱臭之脱臭机构;将由前述脱臭机构加热脱臭之高温排放气体,通过前述处理槽之双重底部,而于处理槽加热后排出外部之风扇;同时将供给外气至前述处理槽内外气之吸气口对着本体箱内开口,且将前述处理槽之排放气体供给至前述脱臭机构之传热性配管,配设成通过前述处理槽之双重底部为特征者。12.一种有机物处理装置,其特征为,在本体箱内具备收纳分解有机物之微生物担体,以分解处理被投入之生垃圾等有机物之双重底构造之处理槽;利用加热装置及触媒将前述处理槽之排放气体加热脱臭之脱臭机构;将由前述脱臭机构加热脱臭之高温排放气体,通过前述处理槽之双重底部,而于处理槽加热后排出外部之风扇;同时将供给外气至前述处理槽内外气之吸气口对着本体箱内开口,且将前述处理槽之排放气体供给至前述脱臭机构之传热性配管,配设成通过前述处理槽之双重底部为特征者。13.一种有机物处理装置,其特征为,在本体箱内具备处理被投入之生垃圾等之有机物之双重底构造之处理槽;利用加热装置及触媒将前述处理槽之排放气体加热脱臭之脱臭机构;将由前述脱臭机构加热脱臭之高温排放气体,通过前述处理槽之双重底部,而于处理槽加热后排出外部之风扇;同时将供给外气至前述处理槽内外气之吸气口对着本体箱内开口,且将前述处理槽之排放气体供给至前述脱臭机构之传热性配管,配设成通过前述处理槽之双重底部为特征者。14.一种有机物处理装置,其特征为,在本体箱内具备处理被投入之生垃圾等之有机物之双重底构造之处理槽;利用加热装置及触媒将前述处理槽之排放气体加热脱臭之脱臭机构;将由前述脱臭机构加热脱臭之高温排放气体,通过前述处理槽之双重底部,而于处理槽加热后排出外部之风扇;同时将供给外气至前述处理槽内外气之吸气口对着本体箱内开口,且用传热性隔壁分隔前述处理槽之双重底部,形成有使由前述处理槽供给前述脱臭机构排放气体通过之通起管路为特征者。15.一种有机物处理装置,其特征为,在本体箱内具备收纳分解有机物之微生物担体,以分解处理被投入之生垃圾等有机物之双重底构造之处理槽;利用加热装置及触媒将前述处理槽之排放气体加热脱臭之脱臭机构;将由前述脱臭机构加热脱臭之高温排放气体,通过前述处理槽之双重底部,而于处理槽加热后排出外部之风扇;同时将供给外气至前述处理槽内外气之吸气口对着本体箱内开口,且用传热性隔壁分隔前述处理槽之双重底部,形成有使由前述处理槽供给前述脱臭机构排放气体通过之通气路为特征者。16.一种有机物处理装置,其特征为,在本体箱内具备处理被投入之生垃圾等之有机物之双重底构造之处理槽;利用加热装置及触媒将前述处理槽之排放气体加热脱臭之脱臭机构;将由前述脱臭机构加热脱臭之高温排放气体,通过前述处理槽之双重底部,而于处理槽加热后排出外部之风扇;同时将供给外气至前述处理槽内外气之吸气口对着本体箱内开口,且用传热性隔壁分隔前述处理槽之双重底部,形成有使由前述处理槽供给前述脱臭机构排放气体通过之通气路为特征者。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乃至第16项记载之有机物处理装置,用前述传热性隔壁分隔前述处理槽之双重底部,在该上部侧,形成有使由前述脱臭机构加热脱臭之高温排放气体通过之通气路;于该下部侧,形成有使由前述处理槽供给至前述脱臭机构之排放气体通过之通气路为特征者。图式简单说明:第1图系为根据本创作之有机物处理装置之一实施形态内部背面侧之要部构成图。第2图系为上述有机物处理装置内部侧面侧之主要部分构成图。第3图系表示上述实施状态之双重底构造之处理槽之主要部分立体图。第4图系为上述实施状态之脱臭机构之构成图、(a)为其概略纵剖视图、(b)为上述(a)之A-A剖视图、(c)同样为B-B剖视图、(d)为加热器之立体图。第5图系为上述有机物处理装置内部之上面侧概略构成图。第6图同样为上述有机物处理装置内部之正面侧概略构成图。第7图为在上述实施形态,打开上盖而卸下滤板状态之正面侧概略图。第8图为同样在上述实施形态,打开上盖而卸下滤板状态之侧面侧概略图。第9图系表示上述滤板及刮刀之立体图。第10图系表示上述实施形态之排出口与其开关构造图。第11图系表示上述实施形态之排出口之闭锁状态图。第12图系表示上述实施形态之排出口之开放状态图。第13图系表示上述滤板之装设检测机构图。第14图系表示处理槽内之搅拌翼与排送口及排出口之关系图。第15图系表示一般运转时及排出时之动作上部图。第16图系表示一般运转时及排出时之动作侧视图。第17图系表示上述排送口在排送门闭锁之状态图。第18图系表示排送时之动作上视图。第19图同样表示排送时之动作侧视图。第20图系表示上述排送口之排送门押开之状态图。第21图系表示在其他实施形态之双重底构造之处理槽之立体图。第22图系表示前述第1图之实施形态之改良例之要部构造图。第23图系表示前述第21图之实施形态之改良例之要部构造图。第24图系表示排送门之其他实施形态图。第25图系表示以往例之基本构成概略图。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