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矽晶圆及其制造方法
摘要 藉由使用一种两步骤式RTP(快速热处理)制程来备制晶圆,该制程藉由控制位于该晶圆表面区上的细粒径(fine)氧沈淀物及OiSF(Oxidation Induced Stacking Fault,氧化引致叠差),而得以确保该晶圆具有一理想半导体装置区域。藉由执行本发明揭示之两步骤式快速热处理制程,就可精确控制缺陷分布,并且可形成一理想装置主动区直达离该晶圆表面一定距离。此外,还能够藉由使该晶圆一内部区域(即,体型区域)中深度方向的氧沈淀物及体型叠差具有恒定密度,最大化体内吸着(internal gettering,IG)效率。为了在该体型区域中获得恒定浓度分布(concentration profile)的氧沈淀物及体型叠差,会在一预先决定混合气体环境中将该晶圆经过前面提及之两步骤式快速热处理制程。
申请公布号 TWI249593 申请公布日期 2006.02.21
申请号 TW092137305 申请日期 2003.12.29
申请人 海力士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希特隆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文英熙;高铤槿;金建;皮昇浩
分类号 C30B29/00;H01L21/30 主分类号 C30B29/0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陈长文 台北市松山区敦化北路201号7楼
主权项 1.一种具有一正表面、一背表面、一圆周围边缘 部位以及一介于该正表面与该背表面间之区域的 矽晶圆,该矽晶圆包括: 一第一析出物空乏区,其被形成直到离该正表面一 预先决定距离; 一第二析出物空乏区,其被形成直到离该背表面一 预先决定距离;以及 一体型区域,其系形成在该第一析出物空乏区与该 第二析出物空乏区之间, 其中体型区域中之缺陷浓度分布具有在从该正表 面至该背表面方向维持实质上恒定之分布。 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矽晶圆,其中该等缺陷是 含有氧沈淀物及体型叠差的体型微观缺陷(BMD)。 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矽晶圆,其中介于该第一 析出物空乏区与该第二析出物空乏区间之该区域 中的缺陷浓度具有恒定维持在3.0108ea/cm3至1.01.01 010ea/cm3范围内之分布。 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矽晶圆,其中该等缺陷是 体型叠差。 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之矽晶圆,其中介于该第一 析出物空乏区与该第二析出物空乏区间之该区域 中的缺陷浓度具有恒定维持在1.0108ea/cm3至3.0109ea /cm3范围内之分布。 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矽晶圆,其中该第一析出 物空乏区与该第二析出物空乏区分别离该晶圆之 该正表面与该背表面的距离为5微米至40微米范围 内。 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矽晶圆,其中该第一析出 物空乏区与该第二析出物空乏区实质上是已实质 上去除氧沈淀物及体型叠差之无缺陷区域。 8.一种具有一正表面、一背表面、一圆周围边缘 部位以及一介于该正表面与该背表面间之区域的 矽晶圆,介于该正表面与该背表面间之该区域包括 : 一第一析出物空乏区,其被形成直到离该正表面一 预先决定距离; 一第二析出物空乏区,其被形成直到离该背表面一 预先决定距离;以及 一体型区域,其系形成在该第一析出物空乏区与该 第二析出物空乏区之间, 其中介于该晶圆之该正表面与该背表面之间的缺 陷浓度分布具有一在该晶圆之该正表面与该背表 面间之中心具有轴对称之阶梯形状, 其中位于该第一析出物空乏区与该第二析出物空 乏区之边界的体型区域具有垂直上升之浓度梯度, 并且在整个体型区域上具有一水平浓度梯度,以及 其中该体型区域中之缺陷浓度分布具有在10%以上 变量范围内之平面形状。 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之矽晶圆,其中该等缺陷是 含有氧沈淀物及体型叠差的体型微观缺陷(BMD)。 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矽晶圆,其中介于该第 一析出物空乏区与该第二析出物空乏区间之该区 域中的缺陷浓度具有恒定维持在3.0108ea/cm3至1.010 10ea/cm3范围内之分布。 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之矽晶圆,其中该等缺陷 是体型叠差。 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之矽晶圆,其中介于该第 一析出物空乏区与该第二析出物空乏区间之该区 域中的缺陷浓度具有恒定维持在1.0108ea/cm3至3.01 09ea/cm3范围内之分布。 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之矽晶圆,其中该第一析 出物空乏区与该第二析出物空乏区分别离该晶圆 之该正表面与该背表面的距离为5微米至40微米范 围内。 14.一种制造矽晶圆之方法,包括: 备制一具有一正表面、一背表面、一圆周围边缘 部位以及一介于该正表面与该背表面间之区域的 矽晶圆; 执行一第一快速热处理制程,以消耗该矽晶圆中的 空位(vacancy),藉以加速氧沈淀物晶核成形;以及 执行一第二快速热处理制程,以去除位于该矽晶圆 正表面附近之区域中的氧沈淀物晶核,并且进一步 加速生长位于该矽晶圆之体型区域中之氧沈淀物 晶核。 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制造矽晶圆之方法,其 中执行该第二快速热处理制程的温度高于执行该 第一快速热处理制程的温度。 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制造矽晶圆之方法,其 中在1120℃至1180℃范围内的温度下执行该第一快 速热处理制程。 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制造矽晶圆之方法,其 中在1200℃至1230℃范围内的温度下执行该第二快 速热处理制程。 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制造矽晶圆之方法,其 中执行该第一快速热处理制程的执行时间期间为1 秒至5秒范围内。 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制造矽晶圆之方法,其 中执行该第二快速热处理制程的执行时间期间为1 秒至10秒范围内。 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制造矽晶圆之方法,其 中利用氩气与氨气之混合气体环境来执行该第一 快速热处理制程。 2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制造矽晶圆之方法,其 中在同一设备中在原位执行该第一快速热处理制 程之步骤及执行该第二快速热处理制程之步骤。 2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制造矽晶圆之方法,其 中在非原位(ex-situ)执行该第一快速热处理制程之 步骤及执行该第二快速热处理制程之步骤。 2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制造矽晶圆之方法,其 中备制该矽晶圆进一步包括: 生长一矽单晶,做法是将一晶种浸入一熔化矽中并 且拉伸该晶种,同时控制在晶体凝结界面之生长方 向的生长速率及温度梯度; 将该生长之矽单晶切片成晶圆形状;以及 执行一蚀刻制程,用以去除起因于该切片步骤的切 片损坏,并且使该切片之晶圆的边表面变圆或蚀刻 该表面。 2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制造矽晶圆之方法,其 中在一消灭施体(donor killing)制程期间执行该第一 快速热处理制程及该第二快速热处理制程,用以将 长晶时在该矽晶圆中所产生的氧转换成氧沈淀物, 以便防止在后续热处理制程期间氧发射电子且当 做施体。 2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制造矽晶圆之方法,其 中在执行该第二快速热处理制程之后,该方法进一 步包括: 抛光矽晶圆表面: 对该矽晶圆表面执行一镜面抛光制程;以及 清洁该矽晶圆表面。 2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制造矽晶圆之方法,其 中在执行该第一快速热处理制程及执行该第二快 速热处理制程之后,介于该正表面与该背表面之间 形成的区域包含: 一第一析出物空乏区,其被形成直到离该正表面一 预先决定距离; 一第二析出物空乏区,其被形成直到离该背表面一 预先决定距离;以及 一体型区域,其系形成在该第一析出物空乏区与该 第二析出物空乏区之间,以及 其中该体型区域中之缺陷浓度分布具有维持实质 上恒定之分布。 2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6项之制造矽晶圆之方法,其 中该等缺陷是含有氧沈淀物及体型叠差的体型微 观缺陷(BMD)。 2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7项之制造矽晶圆之方法,其 中介于该第一析出物空乏区与该第二析出物空乏 区间之该区域中的缺陷浓度具有实质上恒定维持 在3.0108ea/cm3至1.01010ea/cm3范围内之分布。 2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6项之制造矽晶圆之方法,其 中该等缺陷是体型叠差。 3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9项之制造矽晶圆之方法,其 中介于该第一析出物空乏区与该第二析出物空乏 区间之该区域中的缺陷浓度具有实质上恒定维持 在1.0108ea/cm3至3.0109ea/cm3范围内之分布。 3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6项之制造矽晶圆之方法,其 中该第一析出物空乏区与该第二析出物空乏区分 别离该晶圆之该正表面与该背表面的距离为5微米 至40微米范围内。 32.一种制造矽晶圆之方法,包括: (a)备制一具有一正表面、一背表面、一圆周围边 缘部位以及一介于该正表面与该背表面间之区域 的矽晶圆; (b)将该矽晶圆装载至一快速热处理设备中; (c)将该快速热处理设备的内部温度迅速上升至一 第一目标温度; (d)在该第一温度下执行一第一快速热处理制程长 达消耗该矽晶圆中的空位所需的一段时间,藉以加 速氧沈淀物晶核成形; (e)将该快速热处理设备的内部温度迅速下降至一 第二温度; (f)将该快速热处理设备的内部温度迅速上升至一 高于该第一温度的第三温度; (g)在维持该第三温度长达一段时间之期间内执行 一第二快速热处理制程,以去除位于该矽晶圆表面 或该矽晶圆表面附近之区域中的氧沈淀物晶核,并 且进一步加速生长位于该矽晶圆之体型区域中之 氧沈淀物晶核;以及 (h)将该快速热处理设备的内部温度迅速下降至一 第四温度。 3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2项之制造矽晶圆之方法,其 中在1120℃至1180℃范围内的温度下执行该第一快 速热处理制程。 3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2项之制造矽晶圆之方法,其 中在1200℃至1230℃范围内的温度下执行该第二快 速热处理制程。 3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2项之制造矽晶圆之方法,其 中执行该第一快速热处理制程的执行时间期间为1 秒至5秒范围内。 3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2项之制造矽晶圆之方法,其 中执行该第二快速热处理制程的执行时间期间为1 秒至10秒范围内。 3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2项之制造矽晶圆之方法, 其中在步骤(b)至步骤(h)期间,持续供应氩气; 其中在步骤(d)期间,持续供应氨气;以及 其中在步骤(e)至步骤(h)期间,停止持续供应氩气。 3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2项之制造矽晶圆之方法,其 中备制该矽晶圆进一步包括: 生长一矽单晶,做法是将一晶种浸入一熔化矽中并 且拉伸该矽单晶,同时控制在晶体凝结界面之生长 方向的生长速率及温度梯度; 将该生长之矽单晶切片成晶圆形状;以及 执行一蚀刻制程,用以去除起因于该切片步骤的切 片损坏,并且使该切片之晶圆的边表面变圆或蚀刻 该表面。 3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2项之制造矽晶圆之方法,其 中在一消灭施体制程期间执行步骤(b)至步骤(h),用 以将长晶时在该矽晶圆中所产生的氧转换成氧沈 淀物,以便防止在后续热处理制程期间氧发射电子 且当做施体。 4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2项之制造矽晶圆之方法,其 中在步骤(h)之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从快速热处理设备卸载该矽晶圆; 抛光矽晶圆表面; 对该矽晶圆表面执行一镜面抛光制程;以及 清洁该矽晶圆表面。 4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2项之制造矽晶圆之方法, 其中在步骤(h)之后,介于该正表面与该背表面间之 该区域包括: 一第一析出物空乏区,其被形成直到离该正表面一 预先决定距离; 一第二析出物空乏区,其被形成直到离该背表面一 预先决定距离;以及 一体型区域,其系形成在该第一析出物空乏区与该 第二析出物空乏区之间,以及 其中该体型区域中之缺陷浓度分布具有维持实质 上恒定之分布。 4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1项之制造矽晶圆之方法,其 中该等缺陷是含有氧沈淀物及体型叠差的体型微 观缺陷(BMD)。 4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2项之制造矽晶圆之方法,其 中介于该第一析出物空乏区与该第二析出物空乏 区间之该区域中的缺陷浓度具有实质上恒定维持 在3.0108ea/cm3至1.01010ea/cm3范围内之分布。 4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1项之制造矽晶圆之方法,其 中该等缺陷是体型叠差。 4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4项之制造矽晶圆之方法,其 中介于该第一析出物空乏区与该第二析出物空乏 区间之该区域中的缺陷浓度具有实质上恒定维持 在1.0108ea/cm3至3.0109ea/cm3范围内之分布。 4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1项之制造矽晶圆之方法,其 中该第一析出物空乏区与该第二析出物空乏区分 别离该晶圆之该正表面与该背表面的距离为5微米 至40微米范围内。 图式简单说明: 图1显示根据习知方法制造之矽晶圆缺陷的浓度分 布图; 图2显示矽单晶之点缺陷特性所形成的缺陷区; 图3a及图3b分别显示OiSF(Oxidation Induced Stacking Fault, 氧化引致叠差)环及OiSF碟之形状; 图4显示根据多重热处理方法检测缺陷的图表; 图5a及图5b分别显示用于解说具有OiSF碟痕迹之细 粒径表面评估结果之平面图; 图6a及图6b显示位于无孔洞缺陷晶体中之OiSF环及 OiSF碟之形状; 图7显示氧沈积行为不一致之特性的图表; 图8显示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之矽晶圆体型叠差 的浓度分布图; 图9显示用于解说根据较佳具体实施例之两步骤式 快速热处理(RTP)制程的图式; 图10显示用于解说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之藉由 制模来控制点缺陷之本发明方法的图式; 图11显示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制造之矽晶圆 中体型叠差密度的图表; 图12a及图12b显示用于解说BMD(Bulk Micro-Defect,体型微 观缺陷)密度及离晶圆正表面距离之图表; 图13显示使用光学显微镜拍摄根据本发明具体实 施例所制造之矽晶圆中BMD(Bulk Micro-Defect,体型微观 缺陷)的照片; 图14a及图14b显示用于解说Delta[Oi]与离晶圆中心之 距离间之关系的图表; 图15a及图15b显示用于解说BMD(Bulk Micro-Defect,体型微 观缺陷)密度与离晶圆中心之距离间之关系的图表 ; 图16a及图16b显示用于解说析出物空乏区(denuded zone ,DZ)深度与离晶圆中心之距离间之关系的图表; 图17a至图17c显示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制造之 矽晶圆XRT(x-ray topography,X射线显像)结果的照片;以 及 图18显示用于解说根据本发明另一项具体实施例 之制造矽晶圆步骤的流程图。
地址 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