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拉链之上止挡
摘要 本发明是在一对的链布齿条31的下端安装开口具或是反向开口具,安装在箱棒6侧的链布齿条31之上止挡10由与拉链头21的导引柱22成对面的对向侧面20斜倾140~150度之第1对向侧面11及第2对向侧面12所形成,第1对向侧面11与第2对向侧面12的间隔A设为比拉链头21之拉链齿通路24的宽度C还大,第2对向侧面12与相反侧面13的13的间隔B设为与宽度C相同或更小,在相反侧面13设置凹缺部17就会在从第1对向侧面11距离间隔C的地方形成止动凹扣,并把倾斜的第2对向侧面配置在上止挡10的上侧或是配置在下侧,因而使上止挡10的捻转方向反向倒斜来施予脱离操作就能取出拉链头21。
申请公布号 TWI244905 申请公布日期 2005.12.11
申请号 TW093127491 申请日期 2004.09.10
申请人 华可贵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冰见直之;嘉悦洋平
分类号 A44B19/36 主分类号 A44B19/36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林志刚 台北市中山区南京东路2段125号7楼
主权项 1.一种拉链之上止挡,是具备有在于一对的链布齿条有箱棒和插棒之开口具或是反向开口具,与箱棒侧之复数个链齿的上端相邻来安装,藉由使姿势变化就能通过设在拉链头的链齿通路之上止挡,其特征为:该上止挡系由与前述拉链头的导引柱成对面之对向侧面、及该相反侧的相反侧面所形成,在相反侧面设置卡止前述拉链头的凸缘之凹缺部。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的拉链之上止挡,其中前述上止挡的前述对向侧面具有第1对向侧面及第2对向侧面,该第1对向侧面与前述相反侧面之间的间隔A形成为比拉链头的导引柱与凸缘之间之链齿通路的间隔C还大,前述第2对向侧面与前述相反侧面之间的间隔B形成为跟拉链头的导引柱与前述凸缘之间之链齿通路的间隔C相同或是更小。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的拉链之上止挡,其中前述上止挡的前述凹缺部具有上边部及下边部,前述上边部与前述凸缘的顶端相抵接,前述下边部与前述对向侧面的间隔E形成为与前述链齿通路的间隔C相同或是稍小些。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的拉链之上止挡,其中前述上止挡的前述对向侧面具有第1对向侧面及第2对向侧面,前述第1对向侧面与前述第2对向侧面相交叉,其交叉角度形成为140~150度。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的拉链之上止挡,其中前述上止挡的前述对向侧面具有第1对向侧面,前述上止挡的第1对向侧面配置在与链齿相邻之侧,第2对向侧面配置在上止挡的上端面侧而与第1对向侧面相连接,前述第2对向侧面往内侧形成为斜倾状。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拉链之上止挡,其中前述上止挡的前述对向侧面具有第1对向侧面及第2对向侧面,前述第1对向侧面配置在前述上止挡的上端面侧,前述第2对向侧面配置在与链齿相邻之侧而与前述第1对向侧面相连接,前述第2对向侧面往内侧形成为斜倾状。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拉链之上止挡,其中前述上止挡的前述对向侧面具有第1对向侧面及第2对向侧面,相对于前述第2对向侧面,其相反侧面则是由前述凹缺部的外端朝向前述上止挡的上端面形成为尖细状。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拉链之上止挡,其中前述上止挡在前述对向侧面与跟所相邻之链齿成对面的下端面之交叉部分,形成朝向前述链齿侧突出之突部。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拉链之上止挡,其中前述上止挡的前述对向侧面具有第1对向侧面,而前述上止挡的单面把前述第1对向侧面与相反侧面形成为平行,其间隔D形成为与前述链齿通路的间隔C相同或是更小。图式简单说明:第1图为实施例1的附有开口具的拉链之正面图。第2图为表示同上的拉链之把上止挡插入拉链头内之前的状态之作用说明图。第3图为表示同上的拉链之把上止挡挡插入拉链头内,并通过导引柱与凸缘之间的链齿通路的状态之作用说明图。第4图表示同上的拉链之上止挡与凸缘卡止的状态之作用说明图。第5图为同上的拉链之第4图的上止挡之背面图。第6图为同上的拉链之拉链头与上止挡的卡合状态之重要部位的剖面图。第7图为实施例2的附有反向开口具的拉链之正面图。第8图为表示同上的拉链之把上止挡插入到下侧的拉链头内,并脱离拉链头的状态之作用说明图。第9图为实施例3的附有开口具的拉链之正面图。第10图为同上的拉链之拉链头与上止挡的卡合状态之重要部位的剖面图。第11图为表示同上的拉链之把上止挡挡插入拉链头内,并通过导引柱与凸缘之间的链齿通路的状态之作用说明图。第12图实施例4的由螺旋状链齿所形成之链布齿条的正面图。第13图实施例5的由螺旋状链齿所形成之链布齿条的上止挡之正面图。第14图为表示同上的拉链之把上止挡插入链齿通路的状态之作用说明图。第15图为表示同上的拉链之把上止挡插入链齿通路的状态之作用说明图。第16图为表示同上的拉链之上止挡插装的状态之作用说明图。第17图为实施例6的由螺旋状链齿所形成之链布齿条的上止挡之正面图。第18图为衆知的拉链之上止挡的正面图。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