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具有吸热部份和冷却风扇之冷却单元,和安装该冷却单元之电子装置
摘要 冷却单元(16)具有吸热部份(17)、散热座(18)、及冷却风扇(20)。吸热部份(17)越过装设于板(12)上之热产生组件(15)与印刷配线板(12)相对。部份(17)吸收来自热产生组件(15)的热。散热座(18)热连接于吸热部份(17)。吸热部份(17)沿着印刷配线板(12)与风扇架(30)并排配置。风扇架(30)自印刷配线板(12)与吸热部份(17)面对的那侧突出。
申请公布号 TWI243299 申请公布日期 2005.11.11
申请号 TW091120075 申请日期 2002.09.03
申请人 东芝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石川贤一
分类号 G06F1/20;H05K7/20 主分类号 G06F1/2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林志刚 台北市中山区南京东路2段125号7楼
主权项 1.一种冷却单元,用以冷却装设于印刷配线板(12)上 之热产生组件(15),该单元特征包含: 吸热部份(17),吸收来自热产生组件(15)的热,及越过 热产生组件(15)与印刷配线板(12)相对; 散热座(18),热连接吸热部份(17)及装配成释放来自 热产生组件(15)的热;及 冷却风扇(20),施加冷却空气于散热座(18),该冷却风 扇(20)具有风扇架(30)及设置于风扇架(30)之叶轮(31) ,该风扇架(30)沿印刷配线板(12)与吸热部份(17)并排 配置及自印刷配线板(12)与吸热部份(17)面对的那 侧突出。 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冷却单元,其中更包含吸 收来自热产生组件(15)的热,及传送热至散热座(18) 之热气管(19)。 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冷却单元,其中吸热部份 (17)具有热连接热产生组件(15)之吸热表面(22),风扇 架(30)具有皆有空气入口(33)及彼此隔开在印刷配 线板(12)的厚度方向之两端(32a,32b),及步阶(H)界定 于风扇架(30)的一端(32b)及吸热表面(22)间,该步阶(H )延伸于印刷配线板(12)的厚度方向。 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冷却单元,其中印刷配线 板(12)具有位在风扇架(30)及与印刷配线板(12)隔开 之断流器(13)。 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冷却单元,其中风扇架(30 )具有连接端(32a,32b)及有空气出口(34)之周围墙(32c) ,及冷却空气经由空气出口(34)自风扇架(30)施加于 散热座(18)。 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冷却单元,其中风扇架(30 )不可缺地形成有吸热部份(17)。 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之冷却单元,其中散热座(18 )固定于风扇架(30)及位于空气出口(34)。 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冷却单元,其中印刷配线 板(12)具有侧边(12a),及通过吸热部份(17)的中心并 延伸于冷却风扇(20)及吸热部份(17)配置的方向之 线(S2)偏离通过冷却风扇(20)的叶轮(31)中心及延伸 于冷却风扇(20)及吸热部份(17)配置的方向之线(S1), 及自印刷配线板(12)的侧边(12a)朝其中心偏离。 9.一种冷却单元,用以冷却装设于具有侧边(12a)的 印刷配线板(12)上之热产生组件(15),该单元特征包 含: 吸热部份(17),吸收来自热产生组件(15)的热,及越过 热产生组件(15)与印刷配线板(12)相对; 散热座(18),热连接吸热部份(17)及装配成释放来自 热产生组件(15)的热;及 冷却风扇(20),施加冷空气于散热座(18),该冷却风扇 (20)具有风扇架(30)及设置于风扇架(30)之叶轮(31), 该风扇架(30)沿印刷配线板(12)与吸热部份(17)并排 配置,印刷配线板(12)通过吸热部份(17)的中心并延 伸于冷却风扇(20)及吸热部份(17)配置的方向之线(S 2)偏离通过冷却风扇(20)的叶轮(31)中心及延伸于冷 却风扇(20)及吸热部份(17)配置的方向之线(S1),及自 印刷配线板(12)的侧边(12a)朝其中心偏离。 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冷却单元,其中更包含 吸收来自热产生组件(15)的热,及传送热至散热座( 18)之热气管(19)。 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之冷却单元,其中风扇架( 30)具有越过叶轮(31)彼此相对之两空气入口(33),及 导出冷却空气之空气出口(34),及散热座(18)固定于 风扇架(30)及位于空气出口(34)。 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冷却单元,其中印刷配 线板(12)具有位于风扇架(30)及与印刷配线板(12)隔 开之断流器(13),其开口在印刷配线板(12)的侧边(12a )。 13.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为包含: 外壳(4); 印刷配线板(12),设置于外壳(4)中; 热产生组件(15),装设于印刷配线板(12)上;及 冷却单元(16),设置于外壳(4)中及装配成用以冷却 热产生组件(15),该冷却单元(16)包含: 吸热部份(17),吸收来自热产生组件(15)的热及越过 热产生组件(15)与印刷配线板(12)相对; 散热座(18),热连接于吸热部份(17)及装配成释放来 自热产生组件(15)的热;及 冷却风扇(20),施加冷却空气于散热座(18),该冷却风 扇(20)具有风扇架(30)及设置于风扇架(30)之叶轮(31) ,该风扇架(30)沿印刷配线板(12)与吸热部份(17)并排 配置及自印刷配线板(12)与吸热部份(17)面对的那 侧突出。 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之电子装置,其中叶轮(31) 具有延伸于外壳(4)的厚度方向之轴(R1)。 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电子装置,其中吸热部 份(17)具有热连接于热产生组件(15)之吸热表面(22), 风扇架(30)具有皆有空气入口(33)及彼此隔开在印 刷配线板(12)的厚度方向之两端(32a,32b),及步阶(H) 界定于风扇架(30)的一端(32b)及吸热表面(22)间,该 步阶(H)延伸于印刷配线板(12)的厚度方向。 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电子装置,其中印刷配 线板(12)具有位于风扇架(30)及与印刷配线板(12)隔 开之断流器(13)。 17.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为包含: 外壳(4); 印刷配线板(12),设置于外壳(4)中及具有侧边(12a); 热产生组件(15),装设于印刷配线板(12)上;及 冷却单元(16),设置于外壳(4)中及装配成用以冷却 热产生组件(15),该单元(16)包含: 吸热部份(17),吸收来自热产生组件(15)的热及越过 热产生组件(15)与印刷配线板(12)相对; 散热座(18),热连接于吸热部份(17)及装配成释放来 自热产生组件(15)的热;及 冷却风扇(20),施加冷却空气于散热座(18),该冷却风 扇(20)具有风扇架(30)及设置于风扇架(30)之叶轮(31) ,该风扇架(30)沿印刷配线板(12)与吸热部份(17)并排 配置,印刷配线板(12)通过吸热部份(17)的中心并延 伸于冷却风扇(20)及吸热部份(17)配置的方向之线(S 2)偏离通过冷却风扇(20)的叶轮(31)中心及延伸于冷 却风扇(20)及吸热部份(17)配置的方向之线(S1),及自 印刷配线板(12)的侧边(12a)朝其中心偏离。 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之电子装置,其中外壳(4) 具有支撑印刷配线板(12)及冷却单元(16)之底墙(4a), 及围绕印刷配线板(12)之复数侧墙(4c,4d,4e)。 图式简单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之可携式电脑透视图; 图2为可携式电脑透视图,明确说明制作于电脑外 壳之空气入口的位置; 图3为自一侧观看之可携式电脑的平面图,说明所 有安装于电脑中之印刷配线板、CPU、及冷却单元 的位置关系; 图4为自相对侧观看之可携式电脑的平面图,亦说 明印刷配线板、CPU、及冷却单元的位置关系; 图5为冷却单元之透视图; 图6为说明CPU及吸热部份的位置关系之侧视图; 图7为自图3之箭头A方向观看之冷却单元的侧视图; 图8为自图3之箭头B方向观看之冷却单元的侧视图; 图9为自图3之箭头C方向观看之冷却单元的侧视图; 图10为说明印刷配线板及冷却风扇的位置关系之 截面图。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