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具涡流产生器之冷却板
摘要 一种具涡流产生器之冷却板,该冷却板可供流体通过,依据流体流动方向定义有一入口以及一出口,其包括一具有一通道之底座,以及一设置于底座上之板体,于该板体之朝向底座之通道之面上设有至少一涡流产生器,该涡流产生器系由相互镜射且凸出板体之两不平行之肋条构成,该两不平行之肋条之间具有一距离较短之缩合端以及一距离较远之扩张端,两肋条之间可供冷却液通过,该肋条具有一尖部,使肋条之外型呈现三角几何形状,藉此,冷却液通过两肋条时会产生涡流(Vortex)效应,增加流体混合并大幅改善冷却板表面之热传,使冷却板热传性能增加且不会大幅提升压损,充分提高冷却板性能,进而提升整体系统运转效率。
申请公布号 TWM279162 申请公布日期 2005.10.21
申请号 TW094200347 申请日期 2003.07.15
申请人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发明人 刘敏生;王启川;张育瑞;廖建顺
分类号 H05K7/20;F28F3/02 主分类号 H05K7/2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1.一种具涡流产生器之冷却板,其可供流体通过,依 据流体流动方向定义有一入口以及一出口,其包括 : 一底座,其具有一通道,该通道之一端连通前述入 口,另一端则连通出口; 一板体,系设置于前述底座上; 至少一涡流产生器,系设置于前述板体之朝向底座 之通道之面上。 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具涡流产生器之冷 却板,其中,该涡流产生器系由相互镜射且凸出板 体之两不平行之肋条构成,该两不平行之肋条之间 具有一距离较短之缩合端以及一距离较远之扩张 端,两肋条之间可供冷却液通过,该肋条具有一尖 部,使肋条之外型呈现三角几何形状。 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具涡流产生器之冷 却板,其中,该肋条之尖部系位于肋条之中央,使肋 条之外型为等腰三角形者。 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具涡流产生器之冷 却板,其中,该肋条之尖部系位于肋条之一侧边,使 肋条之外型为直角三角形者。 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具涡流产生器之冷 却板,其中,该肋条之尖部系位于两肋条之缩合端 者。 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具涡流产生器之冷 却板,其中,该肋条之尖部系位于两肋条之扩张端 者。 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具涡流产生器之冷 却板,其中,该可供冷却液通过之入口及出口系设 置于板体上,该入口外接一输入管,以供外部输入 冷却液,该出口亦外接一输出管,以供输出冷却液 者。 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具涡流产生器之冷 却板,其系具有两涡流产生器,该涡流产生器系由 两对相互镜射且凸出板体之两不平行之肋条构成, 该两对肋条之扩张端系相向设置者。 9.一种具涡流产生器之冷却板,其包括有: 一入口及一出口; 一壳体,具有一迂回的流体通道,该通道之一端连 通前述入口,另一端则连通出口; 至少一涡流产生器,系设置于前述流体通道的壁面 上。 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述之具涡流产生器之冷 却板,其中,该涡流产生器系由相互镜射且凸出壁 面之两不平行之肋条构成,该两不平行之肋条之间 具有一距离较短之缩合端以及一距离较远之扩张 端,两肋条之间可供冷却液通过,该肋条具有一尖 部,使肋条之外型呈现三角几何形状。 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具涡流产生器之 冷却板,其中,该肋条之尖部系位于肋条之中央,使 肋条之外型为等腰三角形者。 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具涡流产生器之 冷却板,其中,该肋条之尖部系位于肋条之一侧边, 使肋条之外型为直角三角形者。 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所述之具涡流产生器之 冷却板,其中,该肋条之尖部系位于两肋条之缩合 端者。 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所述之具涡流产生器之 冷却板,其中,该肋条之尖部系位于两肋条之扩张 端者。 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述之具涡流产生器之冷 却板,其中,该入口外接一输入管,以供外部输入冷 却液,该出口亦外接一输出管,以供输出冷却液者 。 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述之具涡流产生器之冷 却板,其系具有两涡流产生器,该涡流产生器系由 两对相互镜射且凸出壁面之两不平行之肋条构成, 该两对肋条之扩张端系相向设置者。 图式简单说明: 第一图系习知散热装置配置图。 第二图系习之冷却板之结构示意图。 第三图系冷却板散热系统配置示意图。 第四图系形成热边界层之示意图。 第五图系本创作之分解立体图。 第六图系本创作之组合立体图。 第七图系本创作之涡流产生之示意图。 第八图系本创作之涡流产生器之另一较佳实施例 之涡流产生之示意图。 第九图及第十图系本创作之涡流产生器之不同其 他实施例之立体示意图。 第十一图系本创作之涡流产生器之另一实施例之 立体示意图。
地址 新竹县竹东镇中兴路4段1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