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浅沟槽的形成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沟槽结构之形成方法,至少包括:形成一垫氧化层于一底材上;形成一第一多晶矽层于垫氧化层上;形成一氧化层于第一多晶矽层上;形成一第二多晶矽层于氧化层上;移除部份第二多晶矽层、氧化层、第一多晶矽层与垫氧化层以暴露出部份底材;及蚀刻第二多晶矽层与部份底材以形成沟槽结构于底材中,并暴露出氧化层。沟槽结构的蚀刻深度藉由第二多晶矽层的被蚀刻之厚度有良好的控制。
申请公布号 TWI241679 申请公布日期 2005.10.11
申请号 TW090118562 申请日期 2001.07.31
申请人 旺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赖二琨;陈昕辉;黄宇萍
分类号 H01L21/76 主分类号 H01L21/76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陈达仁 台北市中山区南京东路2段111号8楼之3;谢德铭 台北市中山区南京东路2段111号8楼之3
主权项 1.一种沟槽结构之形成方法,该方法至少包括:形成一垫氧化层于一底材上;形成一第一多晶矽层于该垫氧化层上;形成一氧化层于该第一多晶矽层上;形成一第二多晶矽层于该氧化层上;移除部份该第二多晶矽层、该氧化层、该第一多晶矽层与该垫氧化层以暴露出部份该底材;及蚀刻该第二多晶矽层与部份该底材以形成该沟槽结构于该底材中,并暴露出该氧化层。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方法,更包括形成一衬里层于该沟槽结构的一第一侧壁上。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方法,更包括形成一侧壁氧化层于该第一多晶矽层之一第二侧壁上。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方法,更包括:沈积一介电层于该氧化层上,并填入该沟槽结构中;平坦化该介电层与该氧化层;及移除该第一多晶矽层与该垫氧化层。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之方法,其中上述之沈积步骤以高密度电浆化学气相沈积法形成。6.一种沟槽结构之形成方法,该方法至少包括:形成一垫氧化层于一矽底材上;形成一第一多晶矽层于该垫氧化层上;形成一氧化层于该第一多晶矽层上;形成一第二多晶矽层于该氧化层上;移除部份该第二多晶矽层、该氧化层、该第一多晶矽层与该垫氧化层以暴露出部份该矽底材;蚀刻该第二多晶矽层与部份该矽底材以形成该沟槽结构于该矽底材中,并暴露出该氧化层;及同时形成一衬里层于该沟槽结构之一侧壁上与一侧壁氧化层于该第一多晶矽之一侧壁上,该侧壁氧化层用以保护该沟槽结构,以避免边角凹陷。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之方法,更包括:填入一介电层于该沟槽结构中与该氧化层上;及平坦化该介电层与该氧化层。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之方法,其中上述之介电层至少包括一氧化矽层。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之方法,其中上述之介电层至少包括一多晶矽层。图式简单说明:第一A至第一F图为以本发明方法形成浅沟槽隔离元件的一连串剖面示意图。
地址 新竹市新竹科学园区力行路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