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链状三烯化合物及共聚物
摘要 由下式(1)所示新颖且有用之链状三烯化合物与α-烯烃共聚合,而可获得优异耐气候性,耐热性及耐臭氧性,同时可加速加硫速度,而有优越焦化安定性之乙烯性不饱和共聚物。…(1)(式(1)中,R1,R2,R3,R4,R5及R6系彼此独立为氢原子或C1~C3烷基,R7为C1~C3烷基,n为0~5之整数。但n为2以上时,R4或R5彼此系相同或各异。)
申请公布号 TWI239326 申请公布日期 2005.09.11
申请号 TW088108831 申请日期 1999.05.28
申请人 三井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前田宪;安田昌明;藤田照典;冈田圭司;上村诚;泷本和幸;村上英达;川崎雅昭;渡边启二
分类号 C07C11/21;C07C2/04;C08F236/22 主分类号 C07C11/21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何金涂 台北市大安区敦化南路2段77号8楼
主权项 1.一种链状三烯化合物,其系表为下式(1) 式(1)中,R1、R2、R3、R4、R5及R6各自分别为氢原子或 碳数1~3之烷基,R7为碳数1~3之烷基, n为0~5之整数,但R1=R3=R4=R5=H且R2为甲基的情况被排 除,又n大于2时,各R4或各R5可相同或不同。 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键状三烯化合物,其中于 式(1)中,n为1,而R4及R5为氢原子。 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链状三烯化合物,其中于 式(1)中,R6及R7各自分别为甲基或乙基。 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链状三烯化合物,其中式 (1)所示化合物为4,8-二甲基-1,4,8-癸三烯。 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链状三烯化合物,其中于 式(1)中,n为1,R3、R4及R5为氢原子,而该链状三烯化 合物系表为式(2): 式(2)中,R1及R2各自分别为氢原子、甲基或乙基,R6 及R7各自分别为甲基或乙基,但R1=H且R2为甲基的情 况被排除。 6.一种链状三烯化合物之制造方法,其系使式(3)所 示含共轭二烯构造之链状三烯化合物: (式(3)中,R1、R2、R3、R4、R5及R6各自分别为氢原子 或碳数1~3之烷基,R7为碳数1~3之烷基, n为0~5之整数,但R1=R3=R4=R5=H且R2为甲基的情况被排 除,又n大于2时,各R4或各R5可相同或不同)与乙烯反 应,以制造式(1)所示之链状三烯化合物: (式(1)中,R1、R2、R3、R4、R5及R6各自分别为氢原子 或碳数1~3之烷基,R7为碳数1~3之烷基, n为0~5之整数,但R1=R3=R4=R5=H且R2为甲基的情况被排 除,又n大于2时,各R4或各R5可相同或不同)。 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之链状三烯化合物之制造 方法,其中系于由过渡金属化合物(a)或过渡金属错 合物(b)、与有机铝化合物(c)所组成之催化剂存在 下,使含共轭二烯构造之三烯化合物与乙烯反应。 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之链状三烯化合物之制造 方法,其中系于由包含选自周期表第8、9、10族过 渡金属之过渡金属化合物(a)、与有机铝化合物(c) 所组成之催化剂存在下,使含共轭二烯构造之三烯 化合物与乙烯反应。 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之链状三烯化合物之制造 方法,其中系于由选自周期表第8、9、10族过渡金 属之硫氰酸盐(a-1)、与有机铝化合物(c)所组成之 催化剂存在下,使含共轭二烯构造之三烯化合物与 乙烯反应。 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之链状三烯化合物之制造 方法,其中系于由包含选自周期表第8、9、10族过 渡金属之过渡金属化合物时(a)、硫氰化物(d)、与 有机铝化合物(c)所组成之催化剂存在下,使含共轭 二烯构造之三烯化合物与乙烯反应。 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之链状三烯化合物之制造 方法,其中系于由选自周期表第8、9、10族过渡金 属之氰化物(a-2)、与有机铝化合物(c)所组成之催 化剂存在下,使含共轭二烯构造之三烯化合物与乙 烯反应。 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之链状三烯化合物之制造 方法,其中系于由包含选自周期表第8、9、10族过 渡金属之过渡金属化合物(a)、氰化物(e)、与有机 铝化合物(c)所组成之催化剂存在下,使含共轭二烯 构造之三烯化合物与乙烯反应。 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之链状三烯化合物之制造 方法,其中系于由包含选自周期表第8、9、10族过 渡金属之过渡金属化合物(a)、化物(e-1)、与有 机铝化合物(c)所组成之催化剂存在下,使含共轭二 烯构造之三烯化合物与乙烯反应。 14.一种-烯烃三烯无规共聚物,其系包含源自 碳数2~20之-烯烃(A)之构造单元(UA)、与源自式(1) 所示链状三烯化合物(B-1)之构造单元(UB-1): (式(1)中,R1、R2、R3、R4、R5及R6各自分别为氢原子 或碳数1~3之烷基,R7为碳数1~3之烷基, n为0~5之整数,但R1=R3=R4=R5=H且R2为甲基的情况被排 除,又n大于2时,各R4或各R5可相同或不同),相对于构 造单元(UA)与构造单元(UB-1)之总量,构造单元(UB-1) 之含量比例为0.1~30莫耳%, 且该共聚物于烷中、在135℃下测得之固有黏度[ ]为0.1~10厘升/公克。 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烯烃三烯无规共 聚物,其中源自式(1)所示链状三烯化合物(B-1)之构 造单元(UB-1),乃为式(1-a)所示之构造单元: (式(1)中,R1、R2、R3、R4、R5及R6各自分别为氢原子 或碳数1~3之烷基,R7为碳数1~3之烷基, n为0~5之整数,惟当n大于2时,各R4或各R5可相同或不 同)。 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烯烃三烯无亲共 聚物,其中于式(1)中,n为1,而R4及R5为氢原子。 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之-烯烃三烯无规共 聚物,其中于式(1)中,R6及R7各自分别为甲基或乙基 。 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烯烃三烯无规共 聚物,其中-烯烃(A)系由2种以上之-烯烃所组成 。 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烯烃三烯无规共 聚物,其中-烯烃(A)系由乙烯(A-1)与碳数3~20之- 烯烃(A-2)所组成,而源自乙烯(A-1)之构造单元(UA-1)/ 源自-烯烃(A-2)之构造单元(UA-2)之莫耳比为99/1~30 /70。 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烯烃三烯无规共 聚物,其中-烯烃(A)系由碳数3~20之-烯烃(A-2)与 碳数2~20之-烯烃(A-3)所组成(惟-烯烃(A-2)与- 烯烃(A-3)之种类相异),而该共聚物系包含: 70~99.9莫耳%之源自碳数3~20之-烯烃(A-2)之构造单 元(UA-2), 0~29.9莫耳%之源自碳数2~20之-烯烃(A-3)之构造单 元(UA-3),及 0.1~30莫耳%之源自链状三烯化合物(B-1)之构造单元( UB-1), 其中构造单元(UA-2)、(UA-3)和(UB-1)的合计量为100莫 耳%。 21.一种-烯烃三烯无亲共聚物组成物,其系含 -烯烃三烯无规共聚物(I-1)与加硫剂(Ⅱ)及/或 填充剂(Ⅲ),其中-烯烃三烯无规共聚物(I-1)系 包含源自碳数2~20之-烯烃(A)之构造单元(UA)、与 源自式(1)所示链状三烯化合物(B-1)之构造单元(UB-1 ): (式(1)中,R1、R2、R3、R4、R5及R6各自分别为氢原子 或碳数1~3之烷基,R7为碳数1~3之烷基, n为0~5之整数,但R1=R3=R4=R5=H且R2为甲基的情况被排 除,又n大于2时,各R4或各R5可相同或不同),而相对于 构造单元(UA)与构造单元(UB-1)之总量,构造单元(UB-1 )之含量比例为0.1~30莫耳%, 且该共聚物于烷中、在135℃下测得之固有黏度[ ]为0.1~10厘升/公克。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