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吹制成型容器
摘要 本发明系为由利用吹制成型而形成定形外壳之合成树脂制的外层(11)、及与该外层(11)可自由剥离地被层叠而形成内袋之可挠性合成树脂制的内层(12)、及跨越整个高度范围而接着固定外层(11)及内层(12),并针对容器(1)中心轴略呈对称,且位于避开被形成于外层(11)上之使外气进入到外层(11)及内层(12)之间的吸气孔(7)位置之一对纵带状限制带(15)所构成,且藉由至少使一方的限制带(15)为利用多条相互平行的纵细带状的接着带(14)所构成,可以提供具有充分的底部机械强度,且可以利用一般的模具成形,生产性高之层离型容器,又具有均匀又良好的挤压变形性,不会产生触感不舒服,及不会由于接着带的形成而使外观变差之挤压型容器。
申请公布号 TWI238803 申请公布日期 2005.09.01
申请号 TW091133628 申请日期 2002.11.18
申请人 吉野工业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米山正史;中村弘幸;濑口昌人;后藤孝之
分类号 B65D35/08;B29D22/00 主分类号 B65D35/08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林志刚 台北市中山区南京东路2段125号7楼
主权项 1.一种吹制成型容器,系由利用吹制成型以形成定 形外壳之合成树脂制的外层(11)、及可与该外层(11 )自由剥离地层叠而形成内袋之可挠性合成树脂制 的内层(12)、及跨越整个高度范围而接着固定前述 外层(11)及内层(12),并针对容器(1)中心轴略呈对称, 且避开被形成于前述外层(11)上之使外气进入于该 外层(11)及内层(12)之间的吸气孔(7)位置之一对纵 带状限制带(15)所构成, 且至少使一方的该限制带(15)为利用多条相互平行 的纵细带状接着带(14)加以构成。 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吹制成型容器,其中 将一对限制带(15)以分开线为界线,相互位于相反 侧上,且将于容器(1)之底部(4)的利用吹制成型模具 之压紧部被挤压成形为扁平的底密封部(22)中之前 述两限制带(15)的下端缘相互成为对向位置。 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吹制成型容器,其中 使两限制带(15)各自利用多条的接着带(14)加以构 成。 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之吹制成型容器,其中 使两限制带(15)各自利用多条且数量相同的接着带 (14)加以构成。 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吹制成型容器,其中 将构成一方限制带(15)之各接着带(14)的下端缘之 整个领域对接于构成另一方限制带(15)之接着带(14 )的下端缘上,并使其相对向。 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之吹制成型容器,其中 将构成一方限制带(15)之各接着带(14)的下端缘的 整个领域对接于构成另一方限制带(15)之接着带(14 )的下端缘上,并使其相对向。 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吹制成型容器,其中 将构成一方限制带(15)之各接着带(14)的下端缘的 整个领域对接于构成另一方限制带(15)之接着带(14 )的下端缘上,并使其相对向。 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吹制成型容器,其中 将构成一方限制带(15)之各接着带(14)的下端缘对 于构成另一方限制带(15)之接着带(14)的下端缘而 言,挪移至最大且几乎没有弯曲变形空间程度之内 层部分(19)所处的位置,并使其相对向。 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之吹制成型容器,其中 将构成一方限制带(15)之各接着带(14)的下端缘对 于构成另一方限制带(15)之接着带(14)的下端缘而 言,挪移至最大且几乎没有弯曲变形空间程度之内 层部分(19)所处的位置,并使其相对向。 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吹制成型容器,其 中将构成一方限制带(15)之各接着带(14)的下端缘 对于构成另一方限制带(15)之接着带(14)的下端缘 而言,挪移至最大且几乎没有弯曲变形空间程度之 内层部分(19)所处的位置,并使其相对向。 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吹制成型容器,其 中将一对限制带(15)各自利用一对接着带(14)加以 构成,并将各接着带(14)之下端缘的整个宽幅以一 对一呈对接状地与相反侧之接着带(14)的下端缘相 对向。 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吹制成型容器,其 中将于胴部(3)中之限制带的宽幅(15)在使可萎缩变 形之内层(12)部分于内容液(31)使用完了的阶段下, 设定为刚好可以塞满容器(1)之胴部(3)的平面剖面 。 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吹制成型容器,其 中将吸气孔(7)针对容器(1)中心轴略呈轴对称地被 设置于分开线(21)附近之2处的外层部分上。 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吹制成型容器,其 中外层(11)系形成为具有可挤压变形且可自由回复 之可挠性的外部容体(5),且内层(12)系形成为将内 容液(31)收纳于其内部,并利用内压减少而可以自 由减容变形的内部容体(6),且一对限制带(15)系各 自利用一对接着带(14)加以构成。 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之吹制成型容器,其 中将设置了防止朝内部容体(6)之内容液(31)的逆流 及外部空气的进入之第1逆止阀部(46)的注出盖体( 41)安装固定于口筒部(2)上,并设置了无法由吸气孔 (7)将空气排出之开关该吸气孔(7)的第2逆止阀部(47 )以作为注出容器加以使用。 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之吹制成型容器,其 中于容器(1)之左右分开线(21)附近上设置一对限制 带(15)。 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所述之吹制成型容器,其 中于容器(1)之左右分开线(21)附近上设置一对限制 带(15)。 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所述之吹制成型容器,其 中将限制带(15)之左右中心线位于分开线(21)上。 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所述之吹制成型容器,其 中将限制带(15)之左右中心线位于分开线(21)上。 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所述之吹制成型容器,其 中将限制带(15)之左右中心线由分开线(21)挪移后 再加以配置。 2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所述之吹制成型容器,其 中将限制带(15)之左右中心线由分开线(21)挪移后 再加以配置。 2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16或17项所述之吹制成型 容器,其中胴部(3)之平面剖面形状为圆形状。 2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16或17项所述之吹制成型 容器,其中胴部(3)为圆形状、及椭圆形状、及长圆 形状之任一种平面剖面形状,并将限制带(15)之宽 幅设定为(1/4)(L-2D1),(其中L为平面剖面之周长;D1为 平面剖面之长径)。 2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3、4、5、6、7、8、9、 10、11、12、13、14、15、16、17、18、19、20或21项所 述之吹制成型容器,其中将吸气孔(7)设置于口筒部 (2)之外层(11)部分上。 图式简单说明: 第1图系为显示本发明之第1实施例之一部分切开 的整体立体图。 第2图系显示于第1图中之实施例的平面剖面图。 第3图系显示于第1图中之实施例的底面图。 第4图系显示于第1图中之实施例的底部扩大纵剖 面图。 第5图系为第4图中之底密封部的扩大图。 第6图系显示于第1实施例中之两限制带组合之一 例的底面扩大图。 第7图系显示于第1实施例中之两限制带组合之其 他例的底面扩大图。 第8图系显示于第1实施例中之两限制带组合之另 一例的底面扩大图。 第9图系为显示本发明之第2实施例之一部分切开 的整体立体图。 第10图系显示于第9图中之实施例的平面剖面图。 第11图系显示于第9图中之实施例的底面图。 第12图系显示于第9图中之实施例的底部扩大纵剖 面图。 第13图系为第12图中之底密封部的扩大图。 第14图系为第11图中之底密封部的扩大图。 第15图系为于第10图之平面剖面图中之显示内层变 形推移的说明图。 第16图系为显示本发明之第3实施例之容器一部分 切开的整体立体图。 第17图系显示于本发明之第3实施例之容器上安装 固定注出盖体之状态的半纵剖面侧面图。 第18图系显示沿着第17图之A-A线的平面剖面图。 第19图系显示第17图之主要部分扩大的半纵剖面侧 面图。 第20图系为于第18图之平面剖面图中之显示内层变 形推移的说明图。 第21图系显示将第16图之容器底部一部分扩大之底 面图。 第22图系显示被吹制成型为第16图之容器的半成品 之一实施例的侧面图。 第23图系显示沿着第22图中之B-B线的平面剖面图。 第24图系显示半成品、及在压紧半成品状态中之 接着带配置的说明图。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