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发光二极体封装体
摘要 一种发光二极体封装体包含有一发光二极体元件以及一直接包裹该发光二极体元件之透镜体。透镜体包含有二反射面设置于一轴之两侧,以及复数个折射面设置于各反射面之间并与轴间具有一倾角。投射至各反射面之部份光线系被反射至至少一折射面,再被折射并被集中至一收敛角内。
申请公布号 TWI233220 申请公布日期 2005.05.21
申请号 TW093117821 申请日期 2004.06.18
申请人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洪振滨
分类号 H01L33/00 主分类号 H01L33/0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1.一发光二极体封装体包含有:一发光二极体元件;以及一直接包裹该发光二极体元件之透镜体,该透镜体包含有:二反射面,分别设置于该透镜体之一中央轴之两侧;以及复数个折射面,设置于各该反射面之间并分别与该中央轴之间具有一倾角;其中投射至各该反射面之部份由该发光二极体元件所发射之光线系被反射至至少一该折射面,再被该折射面折射并被集中至一收敛角内。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发光二极体封装体,其中该发光二极体元件系为一发光二极体晶片。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发光二极体封装体,其中该透镜体系包含有一聚碳酸酯透镜体、一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透镜体、一树脂透镜体或是一玻璃透镜体。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发光二极体封装体,其中各该反射面系对称设置于该中央轴之两侧。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发光二极体封装体,其中各该反射面系为一弧面。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发光二极体封装体,其中各该反射面之上涂布有一反射材料。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发光二极体封装体,其中投射至各该反射面之部份由该发光二极体元件所发射之光线系于各该反射面产生全反射后再投射至该折射面。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发光二极体封装体,其中至少二该折射面系对称设置于该中央轴之两侧。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发光二极体封装体,其中各该折射面中之二折射面系分别与各该反射面呈一锐角,且其余之各该折射面系构成一半球面。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发光二极体封装体,其中各该折射面中之二折射面系分别与各该反射面呈一锐角,且其余之各该折射面系构成一三角面。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发光二极体封装体,其中直接投射至至少一该折射面之部份由该发光二极体元件所发射之光线系被该折射面折射并被集中至该收敛角内。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发光二极体封装体,其中该收敛角系与该中央轴呈25。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发光二极体封装体,其中该发光二极体封装另包含有一电路板。14.一发光装置包含有:一发光半导体元件;以及一透镜体,设置于该发光半导体元件之上,包含有:至少一反射面;以及至少一折射面,邻近该反射面设置,并与该透镜体之一中央轴间具有一倾角;其中该发光半导体元件所发射之光线系进入该透镜体,且有一第一部分光线系被该反射面反射至该折射面,再被该折射面折射并被集中至一收敛角内。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发光装置,其中该发光半导体元件所发射之光线系进入该透镜体,且有一第二部分光线系直接投射至该折射面,且被该折射面折射并被集中至该收敛角内。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发光装置,其中该发光半导体元件系为一发光二极体晶片。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发光装置,其中该透镜体系包含有一聚碳酸酯透镜体、一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透镜体、一树脂透镜体或是一玻璃透镜体。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发光装置,其中各该反射面系为复数个,且对称设置于该中央轴之两侧。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发光装置,其中该反射面系为一弧面。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发光装置,其中该反射面之上涂布有一反射材料。2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发光装置,其中该折射面系为复数个,且对称设置于该中央轴之两侧。2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1项之发光装置,其中各该折射面中之二折射面系分别与各该反射面呈一锐角,且其余之各该折射面系构成一半球面。2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1项之发光装置,其中各该折射面中之二折射面系分别与各该反射面呈一锐角,且其余之各该折射面系构成一三角面。2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发光装置,其中该收敛角系与该中央轴呈25。2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发光装置,其中该发光装置另包含有一电路板。26.一背光模组包含有:一导光板;至少一光学薄膜,置于该导光板之上方;以及至少一发光装置,置于该导光板之侧面附近,包含有:一发光半导体元件;以及一透镜体,设置于该发光半导体元件之上,包含有:至少一反射面;以及至少一折射面,邻近该反射面设置,并与该透镜体之一中央轴间具有一倾角;其中该发光半导体元件所发射之光线系进入该透镜体,且有一第一部分光线系被该反射面反射至该折射面,再被该折射面折射并被集中至一收敛角内。2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6项之背光模组,其中该发光半导体元件所发射之光线系进入该透镜体,且有一第二部分光线系直接投射至该折射面,且被该折射面折射并被集中至该收敛角内。2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6项之背光模组,其中该发光半导体元件系为一发光二极体晶片。2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6项之背光模组,其中该透镜体系包含有一聚碳酸酯透镜体、一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透镜体、一树脂透镜体或是一玻璃透镜体。3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6项之背光模组,其中各该反射面系为复数个,且对称设置于该中央轴之两侧。3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6项之背光模组,其中该反射面系为一弧面。3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6项之背光模组,其中该反射面之上涂布有一反射材料。3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6项之背光模组,其中该折射面系为复数个,且对称设置于该中央轴之两侧。3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3项之背光模组,其中各该折射面中之二折射面系分别与各该反射面呈一锐角,且其余之各该折射面系构成一半球面。3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3项之背光模组,其中各该折射面中之二折射面系分别与各该反射面呈一锐角,且其余之各该折射面系构成一三角面。3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6项之背光模组,其中该收敛角系与该中央轴呈25。3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6项之背光模组,其中该发光装置另包含有一电路板。3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6项之背光模组,其中该光学薄膜系为一扩散板。3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6项之背光模组,其中该该光学薄膜系为一棱镜片。40.一平面显示器包含有:一显示面板;一导光板,置于该显示面板下方;至少一光学薄膜,置于该显示面板与该导光板之间;以及至少一发光装置,置于该导光板之侧面附近,包含有:一发光半导体元件;以及一透镜体,设置于该发光半导体元件之上,包含有:至少一反射面;以及至少一折射面,邻近该反射面设置,并与该透镜体之一中央轴间具有一倾角;其中该发光半导体元件所发射之光线系进入该透镜体,且有一第二部分光线系被该反射面反射至该折射面,再被该折射面折射并被集中至一收敛角内。4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0项之平面显示器,其中该发光半导体元件所发射之光线系进入该透镜体,且有一第二部分光线系直接投射至该折射面,且被该折射面折射并被集中至该收敛角内。4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0项之平面显示器,其中该发光半导体元件系为一发光二极体晶片。4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0项之平面显示器,其中该透镜体系包含有一聚碳酸酯透镜体、一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透镜体、一树脂透镜体或是一玻璃透镜体。4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0项之平面显示器,其中各该反射面系为复数个,且对称设置于该中央轴之两侧。4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0项之平面显示器,其中该反射面系为一弧面。4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0项之平面显示器,其中该反射面之上涂布有一反射材料。4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0项之平面显示器,其中该折射面系为复数个,且对称设置于该中央轴之两侧。4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7项之平面显示器,其中各该折射面中之二折射面系分别与各该反射面呈一锐角,且其余之各该折射面系构成一半球面。4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7项之平面显示器,其中各该折射面中之二折射面系分别与各该反射面呈一锐角,且其余之各该折射面系构成一三角面。5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0项之平面显示器,其中该收敛角系与该中央轴呈25。5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0项之平面显示器,其中该发光装置另包含有一电路板。5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0项之平面显示器,其中该光学薄膜系为一扩散板。5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0项之平面显示器,其中该该光学薄膜系为一棱镜片。图式简单说明:图一为习知一发光二极体封装体之示意图。图二为习知另一发光二极体封装体之示意图。图三为图二之发光二极体封装体设置于一导光板侧边时之示意图。图四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一发光二极体封装体之剖面示意图。图五为图四之发光二极体封装体之一收敛角的示意图。图六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一发光二极体封装体之剖面示意图。图七为图六之发光二极体封装体的外视图。图八为本发明之发光二极体封装体与一背光模组搭配时之示意图。图九为本发明之发光二极体封装体与另一背光模组搭配时之示意图。图十为本发明之发光二极体封装体与另一背光模组搭配时之示意图。图十一为本发明之发光二极体封装体应用于一平面显示器时之示意图。
地址 台南县新市乡台南科学工业园区奇业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