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模具装置与其制造方法、成形方法、成形品、以及成形机
摘要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模具装置,可令模具装置14之耐久性提高,可降低费用。具有:第一模具;及第二模具,配设成对于该第一模具自由进退。而且,该第一、第二模具之中之至少一方之模具包括既定之厚度之烧结部。在此情况,因在至少一方之模具形成既定之厚度之烧结部,在重复使用模具装置14时,可防止滑动面磨耗,可令模具装置14之耐久性提高。又,因不必进行电镀、蒸镀等被覆处理,不仅可简化制造模具装置14之作业,而且可缩短制造模具装置14所需之时间。因此,可降低模具装置14之费用。
申请公布号 TWI230119 申请公布日期 2005.04.01
申请号 TW092128663 申请日期 2003.10.16
申请人 住友重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今富芳幸
分类号 B29C45/37 主分类号 B29C45/37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洪澄文 台北市大安区信义路4段279号3楼
主权项 1.一种模具装置,包括:(a)第一模具;及(b)第二模具,配设成对于该第一模具自由进退;其特征在于:(c)该第一、第二模具之中之至少一方之模具包括既定之厚度之烧结部。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模具装置,其中,至少在滑动面形成该烧结部。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模具装置,其中,至少在基部和嵌入模之接触面形成该烧结部。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或3项之模具装置,其中,该烧结部藉着将烧结用粉末烧结而形成,包括:基层,由第一材料构成;及最外层,由第二材料构成。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之模具装置,其中,该第一、第二材料具有相异之特性。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之模具装置,其中,该第二材料系耐磨耗性高之材料。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之模具装置,其中,在该基层和最外层之间形成由以既定之含有率含有第一、第二材料之材料构成之中间层。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之模具装置,其中,在该中间层自基层侧至最外层为止第一、第二材料之含有率变化。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模具装置,其中,该滑动面由利用具有相异之特性之材料所形成之第一、第二滑动面构成。10.一种模具装置之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藉着利用放电电浆烧结法将构成基层之粉末及构成最外层之由耐磨耗性之材料构成之粉末烧结形成模具装置。11.一种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a)藉着令可动模具朝固定模具前进,令在可动模具及固定模具之中之至少一方之模具所形成之烧结部相对于另一方之模具滑动,在该可动模具和固定模具之间形成用以充填成形材料之空洞空间;(b)对该空洞空间充填成形材料;(c)将在该空洞空间所充填之成形材料冷却;以及(d)令该可动模具朝离开该固定模具之方向后退。12.一种成形方法,利用在可动模具及固定模具之中之至少一方之模具所包括之形成了微细图案之盖印件将成形品成形,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a)令可动模具朝固定模具前进;(b)在该可动模具和固定模具之间形成用以充填成形材料之空洞空间;(c)令对该空洞空间充填成形材料后,在令和在该一方之模具之盖印件之接触面接触之状态令该盖印件膨胀;(d)将在该空洞空间所充填之成形材料冷却后,在令和该令接触面接触之状态令该盖印件收缩;以及(e)令该可动模具朝离开该固定模具之方向后退。13.一种成形品,利用在申请专利范围第11或12项之成形方法成形。14.一种成形机,包括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或3项之模具装置。图式简单说明:图1系表示以往之压缩成形机之主要部分之剖面图。图2系表示本发明之实施例1之压缩成形机在开始闭模时之状态之剖面图。图3系表示本发明之实施例1之压缩成形机在锁模时之状态之剖面图。图4系本发明之实施例1之放电电浆烧结装置之概念图。图5系本发明之实施例1之堰构件之剖面图。图6系本发明之实施例1之第一滑动构件之剖面图。图7系本发明之实施例1之第二滑动构件之剖面图。图8系表示本发明之实施例2之压缩成形机开始闭模时之状态之剖面图。图9系表示本发明之实施例3之射出成形机之主要部分之剖面图。图10系表示本发明之实施例4之射出成形机之主要部分之剖面图。图11系表示本发明之实施例5之射出成形机开始闭模前之状态之剖面图。图12系表示本发明之实施例5之射出成形机锁模时之状态之剖面图。图13系表示本发明之实施例6之射出成形机开始闭模前之状态之剖面图。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