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胺树脂架桥粒子与制迼方法
摘要 胺树脂架桥粒子之制造方法,其包含于触媒下硬化含胺树脂前驱物与乳化剂之乳化液步骤,其中胺树脂前驱物为胺化合物与甲醛反应而得。于硬化步骤后,中和包含胺树脂粒子之悬浮液步骤,与中和步骤后加热悬浮液于温度范围130℃至230℃之加热步骤。藉由胺化合物与甲醛缩合之胺树脂架桥粒子,其于热分解实验中甲醛产生量少于1000ppm,且其Hunter白度高于85%。
申请公布号 TWI229094 申请公布日期 2005.03.11
申请号 TW091121921 申请日期 2002.09.24
申请人 触媒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山本泰裕;新谷恭宏
分类号 C08G12/26 主分类号 C08G12/26
代理机构 代理人 罗行 台北市信义区东兴路37号9楼;侯庆辰 台北市信义区东兴路37号9楼
主权项 1.一种胺树脂架桥粒子,其为胺化合物与甲醛缩合而得,于固态13C-NMR分析中,其-NH-CH2-NH-键(C(Ⅱ)键)之碳原子信号对-NH-CH2O-CH2-NH-键(C(I)键)之碳原子信号之面积比高于2,且Hunter白度高于85%,而胺树脂架桥粒子于热分解实验中甲醛产生量低于1000ppm,其粒子之平均粒径为0.05m至30m。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胺树脂架桥粒子,其中胺化合物包含三氮杂苯环,且于固态13C-NMR分析中,其-NH-CH2-NH-键(C(Ⅱ)键)之碳原子信号对三氮杂苯环(C(Ⅳ)键)之碳原子信号之面积比高于0.2。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胺树脂架桥粒子,其中胺化合物包含三氮杂苯环,此胺树脂架桥粒子于热分解实验中甲醛产生量低于1000ppm,且于固态13C-NMR分析中,其-NH-CH2-NH-键(C(Ⅱ)键)之碳原子信号对三氮杂苯环(C(Ⅳ)键)之碳原子信号之面积比高于0.2。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第2项或第3项所述之胺树脂架桥粒子,其中胺化合物包含至少一种化合物,由苯代三聚氰二胺、环己烷碳基三聚氰二胺、环己烯碳基三聚氰二胺与蜜胺中选择,重量百分浓度为40~100%,且胺化合物对甲醛之莫耳比为1:1.5至1:3.5。5.一种着色胺树脂架桥粒子,其为胺化合物与甲醛缩合而得,于固态13C-NMR分析中,其-NH-CH2-NH-键(C(Ⅱ)键)之碳原子信号对-NH-CH2O-CH2-NH-键(C(I)键)之碳原子信号之面积比高于2,且热变色实验中色差于15以下。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所述之着色胺树脂架桥粒子,其中着色胺树脂架桥粒子于热分解实验中甲醛产生量低于1000ppm。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所述之着色胺树脂架桥粒子,其中着色胺化合物包含三氮杂苯环,且着色之胺树脂架桥粒子于固态13C-NMR分析中,其-NH-CH2-NH-键(C(Ⅱ)键)之碳原子信号对三氮杂苯环(C(Ⅳ)键)之碳原子信号之面积比高于0.20。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所述之着色胺树脂架桥粒子,其中着色胺化合物包含三氮杂苯环,此着色之胺树脂架桥粒子于热分解实验中甲醛产生量低于1000ppm,且于固态13C-NMR分析中,其-NH-CH2-NH-键(C(Ⅱ)键)之碳原子信号对三氮杂苯环(C(Ⅳ)键)之碳原子信号之面积比高于0.20。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所述之着色胺树脂架桥粒子,其中着色胺树脂架桥粒子之平均粒径为0.05m至30m。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第6项、第7项、第8项或第9项所述之着色胺树脂架桥粒子,其中胺化合物包含至少一种化合物,由苯代三聚氰二胺、环己烷碳基三聚氰二胺、环己烯碳基三聚氰二胺与蜜胺中选择,重量百分浓度为40~100%,且胺化合物对甲醛之莫耳比为1:1.5至1:3.5。11.一种胺树脂架桥粒子的制造方法,其包含:(1)于胺树脂前驱物的乳化液中加入触媒,以便于乳化液状态下硬化胺树脂前驱物且获得一胺树脂粒子的悬附液。其中,此乳化液由搅拌包含胺树脂前驱物的反应溶液与乳化剂之水溶液与/或介面活性剂制备而得,且此胺树脂前驱物由胺化合物与甲醛反应而得;(2)中和于步骤(1)所获得的胺树脂粒子的悬浮液;(3)在步骤(2)之后,由悬浮液中分离胺树脂粒子,且加热胺树脂粒子于温度范围130℃至230℃;且步骤(2)中包含胺树脂粒子的悬浮液由pH1.5调整至3至pH5以上;上述胺化合物是含有重量百分浓度为40~100%的苯代三聚氰二胺、环己烷碳基三聚氰二胺、环己烯碳基三聚氰二胺与蜜胺等其中之一,且胺化合物对甲醛之莫耳比为1:1.5至1:3.5。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胺树脂架桥粒子的制造步骤,其中步骤(3)于惰性气体下,其包含氧浓度少于10容量%下进行。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胺树脂架桥粒子的制造步骤,其中胺树脂前驱物为胺化合物与甲醛反应中反应溶液之初期缩合物,此包含胺数之前驱物之反应溶液于温度范围95℃至98℃下黏度为210-2Pas至5.510-2Pas(20cP至55cP)。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第12项或第13项所述之胺树脂架桥粒子的制造步骤,其中步骤(1)包含一利用染剂与/或色素着色胺树脂前驱物的步骤。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之胺树脂架桥粒子的制造步骤,其中染剂为萤光染剂且色素为萤光色素。16.一种胺树脂架桥粒子的制造步骤,其包含:(1)于胺树脂前驱物的乳化液中加入触媒,以便于乳化液状态下硬化胺树脂前驱物且获得一胺树脂粒子的悬附液。其中,此乳化液由搅拌包含胺树脂前驱物的反应溶液与乳化剂之水溶液与/或介面活性剂制备而得,且此胺树脂前驱物由胺化合物与甲醛反应而得;(2)中和于步骤(1)所获得的胺树脂粒子的悬浮液;(3)将上述胺树脂粒子从悬浮液中分离,加热胺树脂粒子于一惰性气体,氧浓度低于10容量%下以下的不活性瓦斯环境下进行,加热胺树脂粒子于温度范围130℃至230℃。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所述之胺树脂架桥粒子的制造步骤,其中步骤(1)中包含一利用染剂与/或色素着色胺树脂前驱物的步骤。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所述之胺树脂架桥粒子的制造步骤,其中染剂为萤光染剂且色素为萤光色素。图式简单说明:第1图系为样本1之胺树脂架桥粒子之固态13C-NMR分析图谱第2图系为比较例1之胺树脂架桥粒子之固态13C-NMR分析图谱第3图系为样本4之胺树脂架桥粒子之固态13C-NMR分析图谱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