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预力混凝土轨枕预力施作设施及工法
摘要 本案为一种制作预力混凝土轨枕的装置与工法,其装置系包括:复数个预力载体;一固定元件组;一平均预力元件组;复数个预力施加器;复数个模具,其底板上具有复数个模具底板孔用以放置及固定复数个由预埋栓与预埋栓座相组而得之预埋扣件组,又各该模具底板孔与各该预埋扣件组之间存有一容许误差的间隙,系用以提供混凝刚体放磅收缩之用;复数个承载架;以及复数个固定端板。该制作工法之步骤系包括:施加预力于复数条钢绞线;组装预埋扣件组(含预埋栓与预埋栓座);浇置混凝土;将该混凝土蒸养固化成型;拆除栓座固定器;分离该模具;释放施加预力;切割各混凝土间之钢绞线;以及吊出成品。
申请公布号 TWI228559 申请公布日期 2005.03.01
申请号 TW092100822 申请日期 2003.01.15
申请人 亚东预拌混凝土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郑国基
分类号 E01B3/34 主分类号 E01B3/34
代理机构 代理人 蔡清福 台北市中正区忠孝东路1段176号9楼
主权项 1.一种用以组装预力载体的装置,其包括:复数个预力载体,其相互并联,用以分别承载均一预力;一固定元件组,其具有一固定台、位于该固定台外侧之一固定基座、复数个第一双向固定夹片组与复数个第一压板以及一阻隔刚体,用以固定该预力载体之一端;一平均预力元件组,其具有一预力台,与该固定台平行且对应,一位于该预力台外侧之预力基座,复数个第二双向固定夹片组与复数个第二压板,用以均匀提供预力载体一预备预力;以及复数个预力施加器,分别设置于该平均预力元件组与该固定元件组外侧,以便对该预力载体提供一预备预力以与一工作预力。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装置,其中该预力载体为一钢质绞线组。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装置,其中该预力载体为单一钢质线。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装置,其中该固定基座可为一工作预力施加器施加该工作预力时所牵引。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装置,其中该阻隔刚体在该固定基座受该工作预力施加器牵引后,可置于该固定基座与该固定台间,用以避免该固定基座回缩,进以达成维持该工作预力于该预力载体上之功效。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装置,其中该第一与第二双向固定夹片组系分别由三片内牙状之夹片组成。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装置,其中该双向固定夹片组分别藉嵌入该第一与第二压板之第一压板夹片孔与第二压板夹片孔以达成固定的功效。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装置,其中该双向固定夹片组分别藉嵌入固定基座夹片孔与预力基座夹片孔以达成固定的功效。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装置,其中该双向固定夹片组为两端外径递减之夹片组。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装置,其中该第一压板与该第二压板分别藉第一固定螺栓与第二固定螺栓固定于该固定基座与预力基座。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装置,其中该固定螺栓与该压板间有一弹簧衬垫防松体。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装置,其中该预力施加器为定压气压式拉力机。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装置,其中该预力施加器为油压式拉力机。14.一种制作预力混凝刚体的装置,其系包括:一个组装预力载体的装置,其包含有复数个预力载体;一固定元件组,系用以固定该预力载体之一端;一平均预力元件组,系用于提供均値之预备预力于各该预力载体;以及复数个预力施加器;复数个模具,分别位于该固定元件组与该平均预力元件组之间,各具有一底板与一组对应且平行之侧板,该底板上具有复数个模具底板孔分别用以放置复数个预埋扣件组,且当各该预埋扣件组置入后,分别经一栓座固定器固定后,该预埋扣件组与该模具底板孔接合且定位,又各该预埋扣件组与各该模具底板孔间存有一容许误差间隙;复数个承载架,位于该固定元件组与该平均预力元件组之间,其分别具有一第一水平承载部与一第二水平承载部,分别可用以同时承载该模具与该混凝刚体以及仅承载该混凝刚体于一第一水平与一第二水平;以及复数个固定端板,位于各该模具两端,可分别与各该模具相接而封闭各该模具之一组对边。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之装置,其中该固定元件组含有一固定台以其位于该固定台外侧之一固定基座、复数个第一双向固定夹片组与复数个第一压板以及一阻隔刚体。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之装置,其中该平均预力元件组含有一预力台,其与该固定台平行且对应;一预力基座,其位于该预力台之外侧;复数个第二双向固定夹片组与复数个第二压板。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之装置,其中该预力载体为由钢质绞线所组成之钢绞线组。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之装置,其中该预力载体为单一钢质线。19.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之装置,其中该预埋扣件组与该模具底板孔间之间隙系供该混凝刚体收缩之用,将避免该混凝刚体发生龟裂且易于拆模。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之装置,其中该预埋扣件组由一预埋栓与一预埋栓座所组成。2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0项所述之装置,其中该预埋栓为一端平面之钢角凸。2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之装置,其中该承载架为复数个槽铁。2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2项所述之装置,其中该槽铁上具有复数个插栓孔与插栓。2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3项所述之装置,其中该插栓为一具有把手之方形钢。2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3项所述之装置,其中该复数个插栓可插入不同插栓孔以形成该第一水平承载部及该第二水平承载部。2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之装置,其中第一水平承载部系于该模具拆模前,用以同时承载该模具与其内之该混凝刚体。2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之装置,其中第二水平承载部系于该模具拆模、放磅后,用以承载该混凝刚体。2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之装置,其中该固定端板上有复数个孔可供各该预力载体通过。2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之装置,其中该复数个预力载体分别具有相同之预备预力与工作预力。30.一种藉由一装置来组装预力载体的方法,其中该装置由复数条钢绞线、一固定台、一固定基座、复数个第一双向固定夹片组、复数个第一压板、一阻隔刚体、一预力台、一预力基座、复数个第二双向固定夹片组、复数个第二压板、复数个预备预力施加器与复数个工作预力施加器;其组装步骤包含:(a)分别固定该钢绞线之一端于该固定基座;(b)分别利用该预备预力施加器以一均値预备预力拉引该钢绞线之自由端,并分别固定该自由端;以及(c)利用该工作预力施加器藉拉引该固定基座向外移动来同时施加一工作预力于该钢绞线上,并藉该阻隔刚体维持该工作预力。3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0项所述之方法,其中该(a)步骤藉固定该复数个第一压板于该固定基座时将使得该复数个第一双向固定夹片组嵌入复数个第一压板夹片孔与复数个固定基座夹片孔与来达成。3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1项所述之方法,其中该第一压板夹片孔位于该第一压板上,该固定基座夹片孔位于该固定基座上。3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0项所述之方法,其中该(b)步骤藉固定该第二压板于该预力基座时将使得该第二双向固定夹片组嵌入第二压板夹片孔与预力基座夹片孔来完成。3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0项所述之方法,其中该第二压板夹片孔位于该第二压板上,该预力基座夹片孔位于该预力基座上。3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0项所述之方法,其中在该(b)步骤之后更包含一将该预备预力施加器卸除的步骤。36.一种制作弹性轨枕的工法,其步骤包括:(a)施加等値预力于一个制作预力混凝刚体装置上的复数条钢绞线中,其中该装置更包括一固定元件组、一平均预力元件组、一预备预力施加器、一工作预力施加器、复数个模具、复数个水平承载架以及复数个固定端板;(b)分别浇置混凝土入该复数个模具,其中该模具分别具有一底板与一组对应且平行之侧板,且该底板上具有复数个模具底板孔,系分别置有一预埋扣件组,且该预埋扣件组分别藉一栓座固定器定位;(c)将该混凝土蒸养固化以形成该弹性轨枕;(d)拆除该栓座固定器;(e)分别释放施加于该钢绞线上之预力;(f)切断各该弹性轨枕间的各该钢绞线;以及(g)分别分离该模具与该弹性轨枕;其中该复数个模具下方置有该复数个水平承载架,各该水平承载架更具有一水平承载部用以同时承载该模具与该弹性轨枕。3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6项所述之工法,其中该模具之该另一组对边分别封以该固定端板。3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6项的工法,其中该(a)步骤更包括:(a1)固定该钢绞线之一端于该固定基座上,其中该装置更包含:一固定台、复数个第一双向固定夹片组、复数个第一压板、一阻隔刚体、一预力台、一预力基座、复数的第二双向固定夹片组以及复数个第二压板;(a2)利用该预备预力施加器于该钢绞线之自由端施加等値之一预备预力于各该钢绞线上,施加后并固定该自由端;以及(a3)利用该工作预力施加器同时由该钢绞线之该固定端施加一工作预力于该钢绞线,并藉该阻隔刚体维持该工作预力。3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6项所述之工法,其中该(c)步骤系以蒸气养生固化。4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6项所述之工法,其中该(e)步骤系指将该工作预力施加器提供于该钢绞线的拉力卸除。4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0项所述之工法,其中该(e)步骤更包含利用该工作预力施加器回拉后,先将该阻隔刚体移除,再将该工作预力施加器卸除。4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6项所述之工法,其中在该(f)步骤之后尚包含一拆开该固定端板的步骤。43.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6项的工法,其中该(g)步骤在同一时间仅对该模具之其中一个进行。44.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6项的工法,其中该(g)步骤更包含:(g1)利用一天车吊住该弹性轨枕;(g2)震动该模具以利该模具与该被吊住弹性轨枕分离;(g3)分离封于该模具两侧的该固定端板;以及(g4)以天车将该吊住之弹性岔枕吊离该模具。45.一种制作混凝土岔枕的工法,其包括:(a)施加等値预力于一个制作预力混凝刚体装置上的复数条钢绞线中,其中该装置更包括一固定元件组、一平均预力元件组、一预备预力施加器、一工作预力施加器、复数个模具、复数个承载架以及复数个固定端板;(b)分别浇置混凝土入该复数个模具,其中该模具分别具有一底板与一组对应且平行之侧板,该底板上具有复数个模具底板孔,系分别置有一预埋扣件组,且该预埋扣件组分别藉一栓座固定器定位;(c)将该混凝土蒸养固化以形成该混凝土岔枕;(d)分离该固定端板;(e)分离该栓座固定器;(f)分离该模具与该混凝土岔枕;(g)分别释放施加于该钢绞线上之预力;以及(h)切断该混凝土岔枕间的各该钢绞线;其中该复数个模具下方置有复数个承载架,该承载架各具有一第一水平承载部与一第二水平承载部,分别用以同时承载该模具与该混凝土岔枕与仅承载该混凝土岔枕于一第一水平与一第二水平。4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5项所述之工法,其中该(a)步骤更包括:(a1)固定该钢绞线之一端于一装置之固定基座上,其中该装置更包含:一固定台、复数个第一双向固定夹片组、复数个第一压板、一阻隔刚体、一预力台、一预力基座、复数的第二双向固定夹片组与复数个第二压板;(a2)利用该预备预力施加器于该钢绞线之自由端施加一等値预备预力于各该钢绞线上,施加后并固定该自由端;及(a3)利用该工作预力施加器同时由该钢绞线之该固定端施加一工作预力于该组钢绞线上,并藉该阻隔刚体维持该工作预力。4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5项所述之方法,其中该(f)步骤在同一时间仅对该复数个模具中其一进行。4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5项所述之方法,其中该(f)步骤更包含:(f1)以一天车吊住该模具内容纳有该混凝土岔枕;(f2)拆除一插栓固定片并取出该插栓;以及(f3)震动该被吊住的模具以利该模具与该混凝土岔枕分离,分离后将该模具吊放至地面并将该插栓随即插入用以形成该第二水平承载部之一插栓孔。4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5项所述之方法,其中该(g)步骤系指将该工作预力施加器提供于该钢绞线的拉力卸除。5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9项所述之方法,其中该(g)步骤包含先拉引该钢绞线以便将该阻隔刚体移除,之后才将工作预力施加器卸除。5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5项所述之方法,其中该(h)步骤亦包含一将该固定端板移除的步骤。图式简单说明:第一图:系本案较佳实施例制作预力混凝刚体的机台侧视图。第二图(a):系本案较佳实施例之固定元件组之示意图。第二图(b):系本案较佳实施例之平均预力元件组之示意图。第三图:系本案较佳实施例之固定元件组示意图。第四图:系本案较佳实施例之承载架示意图。第五图:系本案较佳实施例之模具组合示意图。第六图:系本案较佳实施例之制作弹性轨枕的工法流程图。第七图:系本案较佳实施例之制作混凝土岔枕的工法流程图。
地址 台北市大安区敦化南路2段207号31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