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具自动抑制自行车结构改良
摘要 本创作系一种具自动抑制自行车结构改良,该车架系由一上管、一与上管一端连接之前管、一与上管另一端连接之座管、二与座管上侧连接之后上叉、二分别与后上叉末端连接之后下叉以及一与二后下叉及座管连接之五通管构成,另于该前管上活动接合有一把手组,而前管与五通管之间设置有一下管,而该上管、下管、二后上叉、二后下叉以及把手组之高应变振动区上系分别设置有压电陶瓷致动元件,可将车体的振动能量转换成电能再以热的形式消耗或将产生的电能蒐集用于主动控制或其它用途,藉以吸收自行车之部分振动能量,达到可提高结构性能及减振之目的,使自行车骑乘者于长程运动过程中更具舒适感并有较好之操控性。
申请公布号 TWM255212 申请公布日期 2005.01.11
申请号 TW092222403 申请日期 2003.12.22
申请人 国防部军备局中山科学研究院 发明人 李山;孙士璋;刘导淳;林烜鹏;庄达平;王正焕;葛光祥
分类号 B62K3/04;H01L41/08 主分类号 B62K3/04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欧奉璋 台北市信义区松山路四三九号三楼
主权项 1.一种具自动抑制自行车结构改良,该自行车车架 包含有:一上管、一与上管一端连接之前管、一与 上管另一端连接之座管、二与座管上侧连接之后 上叉,该二后上叉末端系分别连接有后下叉,又该 二后下叉及座管均与一五通管构成连接,并于该前 管与五通管之间设置有一下管,另于该前管上活动 接合有一把手组,其特征在于: 该结构各部,包括上管、下管、前管、座管、二后 上叉、二后下叉以及把手组等之高应变振动区上 系分别设置有压电致动元件;可使自行车藉由压电 陶瓷致动元件之高阻尼(damping)效应之主、被动耗 能机制,吸收自行车之部分振动能量,而达到减振 之目的。 2.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具自动抑制自行车 结构改良,其中,该压电致动元件系可以表面贴附 方式与上管、下管、前管、座管、二后上叉、二 后下叉以及把手组各处选位结合。 3.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具自动抑制自行车 结构改良,其中,该压电致动元件系可以里埋之方 式与上管、下管、前管、座管、二后上叉、二后 下叉以及把手组各处选位结合。 4.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具自动抑制自行车 结构改良,其中,该压电致动元件之一有效压电强 度系因该压电致动元件长度、宽度及厚度之一调 变及电极之设计而有所差异。 5.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具自动抑制自行车 结构改良,其中,该压电致动元件之材料系可为一 钛锆酸铅(lead zirconate titanate, PZT)。 6.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具自动抑制自行车 结构改良,其中,该把手组系包括一手把;一支撑结 构(stand)前端挟持手把中央位置,尾端则与一竖管( stem)锁固。 7.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具自动抑制自行车 结构改良,该自行车车架、把手组材质可为金属或 碳纤维强化塑胶。 图式简单说明: 第1图,系本创作之立体外观示意图。 第2图,系本创作车架之高应变振动设置区压电致 动元件示意图。 第3图,系本创作车架之振动示意图。 第4图,系本创作手把之振动示意图。 第5图,系本创作把手组之高应变振动设置区压电 致动元件示意图。
地址 桃园县龙潭乡中正路佳安段四八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