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白参菌的人工栽培繁育技术
摘要 一种白参菌的人工栽培繁育技术,它野外优选白参菌种,经组织分离法提纯得到野生菌株(Schizophyllumcommune Fr.),按照白参菌生长特征所需的生活环境,通过人工对组合配料的搭配,驯化繁育经过优选及组织分离法分离出的野生稳定菌种供人工栽培,并人为控制温度、湿度、空气流通及散射光照,从而生产出株型更大,内含物质更高且能高产稳产的白参菌。
申请公布号 CN1557122A 申请公布日期 2004.12.29
申请号 CN200410021821.X 申请日期 2004.02.11
申请人 腾冲县中和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发明人 段会昌;余家贵
分类号 A01G1/04;C12N1/14 主分类号 A01G1/04
代理机构 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陈左;万兆星
主权项 1、一种白参菌的人工栽培繁育技术,由野外优选白参菌种,经组织分离法提纯得到野生菌株,采用PDA、VB琼脂蛋白培养基装入试管中,经高温高压灭菌后接入菌株,培养得母种,也称一级种;将煮熟的小麦或玉米粒放在袋或瓶中,高温高压条件下灭菌后接种母种并培育得原种,也称二级种;通过配制的培养基,接种原种并培育得三级种,也称栽培种或规模扩大化生产种,其特征在于:栽培种培养基的配方成份按重量百分比为1)、阔叶杂木木屑68~80%、麸皮17~30%、硫酸钙0.5%、碳酸钙0.5%、糖1%、VB0.01%,或是2)、玉米棒芯粉50~68%、杂木木屑20~28%、麸皮10~20%、碳酸钙1%、糖1%,或是3)、油菜副产物50~70%、杂木屑10~20%、米糠10~18%、玉米粉8~10%、碳酸钙0.5%、过磷酸钙0.5%,糖1%,以上配料按料水比为1∶1.2~1.3混合并搅拌均匀,至含水量达50~55%时装入袋内作灭杂菌处理后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再套入洁袋内送入培养室,在10-20勒克斯的散射光照射下培养,菌丝满袋即制得栽培种,及时移入栅架内并上架、排场,排场完后向栅架增湿至不低于90%的湿度,常温下每天开窗30分钟,3~5天即可从接种眼上长出白参。
地址 679100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中和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