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散热装置
摘要 一种散热装置,用以散溢发热元件所产生之热量,包括有第一板状腔体、第二板状腔体、冷凝管、蒸发管及工作流体,其中冷凝管及蒸发管之两端分别设置于第一板状腔体及第二板状腔体,且第一板状腔体、第二板状腔体、冷凝管及蒸发管四者形成充填工作流体之封闭空间,当蒸发管中之工作流体吸收发热元件之热量后,成为蒸气形式的工作流体经第一板状腔体流动至冷凝管,而在冷凝管中蒸气形式之工作流体将先前吸收之热量散溢后,工作流体便凝结成液体并经第二板状腔体流动至蒸发管,且再次进行散热循环,所以可在伺服器中之有限空间,提高散热效率。
申请公布号 TWM243909 申请公布日期 2004.09.11
申请号 TW092213527 申请日期 2003.07.24
申请人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林书如
分类号 H05K7/20 主分类号 H05K7/2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许世正 台北市信义区忠孝东路五段四一○号四楼
主权项 1.一种散热装置,用以使发热元件所产生之热量散溢,该散热装置包括有:一第一板状腔体及一第二板状腔体;一冷凝管,两端分别设置于该第一板状腔体及该第二板状腔体;一蒸发管,两端分别设置于该第一板状腔体及该第二板状腔体,且该第一板状腔体、该第二板状腔体、该冷凝管及该蒸发管四者形成一封闭空间;及一工作流体,充填于该封闭空间中,当该蒸发管中之该工作流体吸收发热元件之热量后,成为蒸气形式的该工作流体经该第一板状腔体流动至该冷凝管,而在该冷凝管中蒸气形式之该工作流体将先前吸收之热量散溢后,该工作流体便凝结成液体并经该第二板状腔体流动至该蒸发管,且再次进行散热循环。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散热装置,其中该第一板状腔体包括有一第一导热件及一第二导热件,且两者系透过焊接方式结合。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散热装置,其中该第一导热件之内部包括有一第一补强块,且该第二导热件之内部包括有对应于该第一补强块之一第二补强块。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散热装置,其中该第二板状腔体包括有一第一导热件及一第二导热件,且两者系透过焊接方式结合。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散热装置,其中该第一导热件之内部包括有一第一补强块,且该第二导热件之内部包括有对应于该第一补强块之一第二补强块。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散热装置,其中该冷凝管周围设置有复数个散热鳍片,以使该工作流体得以将所吸收之热量快速散溢。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散热装置,其中该冷凝管之两端系以焊接方式分别设置于该第一板状腔体及该第二板状腔体。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散热装置,其中该冷凝管之数量大于一。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散热装置,其中该冷凝管周围设置有复数个散热鳍片,以使该工作流体得以将所吸收之热量快速散溢。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述散热装置,其中相异该冷凝管之该散热鳍片相互连接。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散热装置,其中该蒸发管之两端系以焊接方式分别设置于该第一板状腔体及该第二板状腔体。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散热装置,其中该蒸发管之数量大于一。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散热装置,其中该工作流体充填于该封闭空间中的体积为在该第一板状腔体及该第二板状腔体垂直置放平面时,该工作流体之液面高度在该蒸发管的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六十高度处之位置,而在该第一板状腔体及该第二板状腔体平行置放平面时,该工作流体之液面高度在该蒸发管的一半。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散热装置,更包括有一流动方向限制结构,以限制该工作流体经该第一板状腔体流动至该冷凝管,并在该冷凝管中之该工作流体将先前吸收之热量散溢后,该工作流体便经该第二板状腔体流动至该蒸发管,且再次进行散热循环。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散热装置,其中该流动方向限制结构系为使该第一板状腔体的截面积大于该第二板状腔体的截面积。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散热装置,其中该流动方向限制结构系为两隔板,其一该隔板设置在该第一板状腔体与该冷凝管底部的交接处,另一该隔板设置在该第二板状腔体与该蒸发管顶部的交接处,且其长度超过该蒸发管的一半。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散热装置,其中该流动方向限制结构系为一隔板及一滞留部,其中该隔板设置在该第一板状腔体与该冷凝管底部的交接处,而该滞留部设置在该第二板状腔体底部。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散热装置,其中该流动方向限制结构系为一隔板及一滞留部,其中该隔板设置在该第一板状腔体与该冷凝管底部的交接处,而该滞留部设置在该蒸发管底部邻近该第二板状腔体的一端。图式简单说明:第1图为习知散热管的示意图;第2图为本创作所揭露的散热装置之第一实施例;第3图为本创作之第一板状腔体及第二板状腔体之分解图;第4图为本创作所揭露的散热装置之第二实施例;第5图为本创作所揭露的散热装置之第三实施例;第6图为本创作所揭露的散热装置之第四实施例;第7图为本创作之冷凝管及蒸发管与第一板状腔体及第二板状腔体间之连接方式的示意图;第8A、8B图为本创作之工作流体填充于封闭空间中的体积示意图;第9图为本创作之流动方向限制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第10图为本创作之流动方向限制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第11图为本创作之流动方向限制结构的第三实施例;及第12图为本创作之流动方向限制结构的第四实施例。
地址 台北市士林区后港街六十六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