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侧框架之背光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摘要 本发明有关一种侧框架之背光模组,包括由一担持框架、一反射板及一导光板所堆叠组成之堆叠模组;设置在对应上述堆叠模组之导光板侧之灯管模组;设置在该堆叠模组上之光学膜片;以及具有用以容纳该灯管模组之凹槽及具有固定手段用以固定上述堆叠模组之侧框架。本发明又有关组装上述侧框架背光模组之方法。依据本发明之侧框架背光模组,可使整体背光模组结构设计更简化、减少模具成本、较易组装制造且结构更稳固。
申请公布号 TW594181 申请公布日期 2004.06.21
申请号 TW092125282 申请日期 2003.09.12
申请人 广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俊如
分类号 G02F1/133 主分类号 G02F1/133
代理机构 代理人 王元勋 台北市中正区重庆南路一段十号台企大楼四楼四○六室;周登龙 台北市中正区重庆南路一段十号台企大楼四楼四○六室
主权项 1.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由一担持框架、一反射板及一导光板所堆叠组成之堆叠模组;设置在该堆叠模组上之光学膜片;设置在对应上述堆叠模组之导光板侧之灯管模组;以及具有用以容纳该灯管模组之凹槽且具有可固定上述堆叠模组之固定手段之侧边框;其中该侧框架系藉该固定手段固定该堆叠模组并与光学膜片形成背光模组。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背光模组,其中该侧框架具有U-型构型。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背光模组,其中该侧框架具有C-型构型。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背光模组,其中该侧框架之固定手段为该侧框架所固有之挟持力。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背光模组,其中该侧框架之固定手段为嵌合元件。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之背光模组,其中该嵌合元件各为卡勾以及凹沟。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之背光模组,其中该嵌合元件各为凸点以及凹点。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之背光模组,其中该嵌合元件为一个以上。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背光模组,其中该灯管模组至少为两个分置于该导光板之相对两侧。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背光模组,其中该侧框架至少为两个且分置于该堆叠模组具有该灯管模组之相对两侧。11.一种组装背光模组之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将一反射板设置在担持框架上;将一导光板设置在该反射板上;将灯管模组设置在该导光板侧形成堆叠模组;随后将具有固定手段且具有容纳该灯管模组之凹槽之侧框架插入该堆叠模组对应于灯管模组处并利用该固定手段固定该整个堆叠模组;接着在该导光板上设置至少一个光学膜片而完成侧框架背光模组。12.一种组装背光模组之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将一反射板设置在担持框架上;将一导光板设置在该反射板上而形成堆叠模组;将灯管模组嵌设在一具有固定手段且具有可容纳该灯管模组之凹槽之侧框架内;随后利用该侧框架插入该堆叠模组并藉该固定手段固定该整个堆叠模组;接着在该导光板上设置至少一个光学膜片而完成背光模组。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或12项之方法,其中该侧框架具有U-型构型。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或12项之方法,其中该侧框架具有C-型构型。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或12项之方法,其中该侧框架之固定手段为该侧框架所固有之挟持力。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或12项之方法,其中该侧框架之固定手段为嵌合元件。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之方法,其中该嵌合元件各可为卡勾以及凹沟。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之方法,其中该嵌合元件各可为凸点以及凹点。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或12项之方法,其中该嵌合元件为一个以上。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或12项之方法,其中该灯管模组至少为两个分置于该导光板之相对两侧。2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或12项之方法,其中该侧框架至少为两个且分置于该堆叠模组具有该灯管模组之相对两侧。图式简单说明:第一图为习知技术之背光模组之上框架与担持框架之分解图;第二图为本发明之侧框架背光模组之分解图;第三图为本发明侧框架背光模组中所设固定手段(在此图式中称嵌合元件)之一具体例示意图;第四图为本发明侧框架背光模组中所设固定手段(在此图式中称嵌合元件)之另一具体例示意图;及第五图为本发明侧框架背光模组之架构剖面图。
地址 桃园县龟山乡华亚二路一八九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