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多叶状聚合物纤丝及由其所制得之物件
摘要 本发明系提供具有多叶状横截面之聚合物纤丝。该横截面可具有约2.0或较大之纤丝系数及大于约0.2之尖端比。该纤丝可于初纺成即用来作为纺丝定向喂入纱或作为直用纱。制自此等纤丝之复丝纱线可用来制造具有柔和光泽与低闪光之物件。
申请公布号 TW593813 申请公布日期 2004.06.21
申请号 TW090112654 申请日期 2001.05.25
申请人 杜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史帝芬B 强森;H 法根 山缪森
分类号 D01F8/14;D01F6/62;D01D5/253 主分类号 D01F8/14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陈长文 台北市松山区敦化北路二○一号七楼
主权项 1.一种合成可熔纺纤丝,其具有多叶状横截面、2或 较大之纤丝系数,其中纤丝系数系根据下式测定: FF=K1*(MR)A*(N)B*(1/(DPF)C)*[K2*(N)D*(MR)E*1/(LAF)+K3*(AF)],其 中K1为0.0013158;K2为2.1;K3为0.45;A为1.5;B为2.7;C为0.35;D 为1.4;E为1.3;MR为R/r1,其中R为中心在横截面中央且 外接各叶片尖端之圆之半径,且r1为中心在横截面 中央且内接横截面内环绕各叶片连接点之圆之半 径;N为横截面中之叶片数目;DPF为每单丝丹尼数;LAF 为(TR)*(DPF)*(MR)2,其中TR为r2/R,其中r2为内切叶片之 圆之平均半径,R系如上述,且DPF与MR均如上述;及AF 为15减去叶片角度,其中叶片角度为位于纤丝横截 面叶片各边上曲率转折点之两切线之平均角度,及 ≧0.2之平均尖端比。2.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 纤丝,其中该尖端比系≧0.3。3.根据申请专利范围 第2项之纤丝,其中该尖端比系≧0.4。4.根据申请专 利范围第1项之纤丝,其中该叶片角度系≦15。5.根 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纤丝,其中该叶片角度系 ≦0。6.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之纤丝,其中该叶 片角度系≦-30。7.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纤丝 ,其中纤丝系由至少一种可熔纺聚合物所组成,此 聚合物系选自包括聚酯、聚醯胺、聚烯烃及其组 合。8.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之纤丝,其中该聚合 物为一种聚酯,选自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 对苯二甲酸1,3-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对 苯二甲酸酯1,2-丙二酯、聚二甲酸乙二酯及其组 合。9.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之纤丝,其中该纤丝 为双组份纤丝。10.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纤丝 ,其中该双组份纤丝系由选自包括聚(对苯二甲酸 乙二酯)及其共聚物之第一种成份与选自包括聚( 对苯二甲酸1,3-丙二酯)及其共聚物之第二种成份 所组成,该两种成份系以95:5至5:95之重量比存在。 11.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纤丝,其中该纤丝具 有大于或等于3.0之纤丝系数。12.根据申请专利范 围第11项之纤丝,其中该纤丝具有大于或等于4.0之 纤丝系数。13.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纤丝,其 中该纤丝具有3至8个叶片。14.根据申请专利范围 第1项之纤丝,其中该纤丝具有之丹尼数范围在每 单丝0.2至5.0丹尼之间。15.一种复丝纱线,其至少部 份由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纤丝所形成。16.一 种复丝纱线,其至少部份由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4 项之纤丝所形成。17.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 纱线,其中该纱线之纤丝具有之丹尼数范围在每单 丝0.2至5.0丹尼之间。18.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 之纱线,其中该纱线之纤丝具有之丹尼数范围在每 单丝0.2至1.0丹尼之间。19.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7 项之纱线,其中该纱线系经假捻变形。20.根据申请 专利范围第18项之纱线,其中该纱线系经假捻变形 。21.一种物件,其至少部份由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 1项之纤丝所形成。22.一种衣物,其至少部份由根 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纤丝所形成。23.一种织物 ,其至少部份由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纤丝所 形成。24.一种喷丝头毛细管,其能够产生根据申请 专利范围第1项之纤丝。25.一种制造具有多叶状横 截面之可熔纺纤丝之方法,其中该纤丝横截面具有 ≧2.0之纤丝系数及≧0.2之尖端比,该方法包括使可 熔纺聚合物熔解,以形成熔融态聚合物;经由喷丝 头毛细管挤出该熔融态聚合物;使离开毛细管之纤 丝骤冷;会集已骤冷之纤丝;及卷绕纤丝。26.根据 申请专利范围第25项之方法,其中在会集步骤后,系 使纤丝进一步拉伸与变形。27.根据申请专利范围 第26项之方法,其进一步包括形成一种含有至少一 部份该纤丝之纱线。28.一种具有多叶状横截面之 纤丝,其中叶片角度系≦15且其具有小于1.0 dpf之 丹尼。29.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8项之纤丝,其系为 双组份纤丝,其包含选自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 酯)及其共聚物之第一种成份与选自包括聚(对苯 二甲酸1,3-丙二酯)及其共聚物之第二种成份,两种 成份系以95:5至5:95之重量比存在。30.根据申请专 利范围第29项之纤丝,其中第一种成份为聚(对苯二 甲酸乙二酯)之共聚物,其中用以制备该共聚物之 共单体系选自包括间苯二甲酸、戊二酸、己二酸 、1,3-丙二醇及1,4-丁二醇。31.一种衣物或织物,其 至少部份由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8项之纤丝所形 成。32.一种减少织物中闪光之方法,其包括形成该 具有复丝纱线之织物,其中纱线之至少一部份纤丝 具有多叶状横截面、约2或较大之纤丝系数,其中 该纤丝系数系根据下式测定: FF=K1*(MR)A*(N)B*(1/(DPF)C)*[K2*(N)D*(MR)E*1/(LAF)+K3*(AF)],其 中K1为0.0013158;K2为2.1;K3为0.45;A为1.5;B为2.7;C为0.35;D 为1.4;E为1.3;MR为R/r1,其中R为中心在横截面中央且 外接各叶片尖端之圆之半径,且r1为中心在横截面 中央且内接横截面内各叶片连接点之圆之半径;N 为横截面中之叶片数目;DPF为每单丝丹尼数;LAF为( TR)*(DPF)*(MR)2,其中TR为r2/R,其中r2为内切叶片之图之 平均半径,R系如上述,且DPF与MR系如上述;及AF为15减 去叶片角度,其中叶片角度为位于纤丝横截面叶片 各边上曲率转折点之两切线之平均角度,及≧0.2之 尖端比。33.一种减少织物中闪光之方法,其包括形 成该具有复丝纱线之织物,其中纱线之至少一部份 纤丝具有多叶状横截面、小于1.0之dpf及小于15之 叶片角度。图式简单说明: 图1表示如何根据纤丝横截面之度量来测定修正率 、叶片角度及纤丝系数之图解。 图1A为喷丝头毛细管之一项具体实施例,其可用来 制造本发明具有三叶横截面之纤丝。 图1B为喷丝头毛细管之另一项具体实施例,其可用 来制造本发明具有六叶横截面之纤丝。 图1C为喷丝头毛细管之另一项具体实施例,其可用 来制造本发明具有六叶横截面之纤丝。 图2A及2B为本发明三叶状纤丝之横截面。图2A表示 初纺成纤丝之横截面,其具有0.91之平均DPF、2.32之 MR、0.45之TR、-54.4度之叶片角度及4.1之FF。图2B表 示在1.44拉伸比之下拉伸假捻变形后之纤丝横截面 。 图3A及3B为本发明六叶状纤丝之横截面。图3A表示 初纺成纤丝之横截面,其具有5.07之平均DPF、1.48之 MR、0.34之TR、-18.8度之叶片角度及4.5之FF。图3B表 示在1.53拉伸比之下拉伸假捻变形后之纤丝横截面 。 图4A及4B为本发明六叶状纤丝之横截面。图4A表示 初纺成纤丝之横截面,其具有5.06之平均DPF、1.70之 MR、0.25之TR、3.8度之叶片角度及4.0之FF。图4B表示 在1.53拉伸比之下拉伸假捻变形后之纤丝横截面。 图5A及5B为本发明六叶状纤丝之横截面。图5A表示 初纺成纤丝之横截面,其具有5.06之平均DPF、1.57之 MR、0.26之TR、6度之叶片角度及3.4之FF。图5B表示在 1.53拉伸比之下拉伸假捻变形后之纤丝横截面。 图6为本发明亚丹尼三叶状纤丝之横截面,其具有0. 72之平均DPF、2.41之MR、0.45之TR、-51度之叶片角度 及4.5之FF。 图7A及7B为本发明六叶状纤丝之横截面。图7A表示 初纺成纤丝之横截面,其具有1.62之平均DPF、1.38之 MR、0.32之TR、-5.4度之叶片角度及11.0之FF。图7B表 示在1.44拉伸比之下拉伸假捻变形后之纤丝横截面 。 图8为初纺成之本发明六叶状纤丝之横截面,其具 有0.99之平均DPF、1.33之MR、0.35之TR、4.8度之叶片角 度及16.7之FF。 图9为如美国专利2,939,201中所述之习用三叶状纤丝 之比较横截面。 图10A及10B为市售产品之入叶状纤丝之比较横截面 。图10A表示初纺成纤丝之横截面,其具有5.1之平均 DPF、1.21之MR、0.29之TR、86度之叶片角度及-2.4之FF 。图10B表示在1.53拉伸比之下拉伸假捻变形后之纤 丝横截面。 图11为不在本发明范围内之三叶状纤丝之比较横 截面,其具有5.05之平均DPF、2.26之MR、0.45之TR、-39 度之叶片角度及1.3之FF。 图12为本发明不对称4-叶纤丝之横截面。最短叶片 具有5.27之FF而最长叶片具有8.83之FF。该纤丝具有1 .28之平均DPF及负的叶片角度。
地址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