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耐盐碱短芒大麦品种的育种方法
摘要 本发明属农业生物技术,本发明是运用生物工程育种技术,对离体培养的野大麦幼穗、幼胚和成熟胚等的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系进行突变体诱导和分化,并结合常规育种方法培育而成的多年生耐盐碱优良牧草品种,在含盐量0.8-1.2%、pH值9.5-11.0的盐碱土上均生长良好,其耐盐碱能力超过羊草,抗旱性强,比碱茅耐旱,同时具有耐寒、耐瘠等优点。分蘖力和生殖力均较强,稳产、高产、品质较好,粗蛋白含量达15.30%,干草产量10564.3kg/hm<SUP>2</SUP>,产籽量600-800kg/hm<SUP>2</SUP>,是治理盐碱化草地最理想的草种。
申请公布号 CN1502226A 申请公布日期 2004.06.09
申请号 CN02149020.1 申请日期 2002.11.20
申请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 发明人 李彦舫;沈景林;张亚兰;李喜文;陆一鸣;朱进;程晓蕊;杨柏明;张成武;杨松涛
分类号 A01H4/00;A01H3/00 主分类号 A01H4/00
代理机构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黄家俊
主权项 1.耐盐碱短芒大麦品种的育种方法,其特征是:a)根据植物细胞全能性的理论,以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手段(包括植物组织培养、物理和化学诱变)对离体培养的短芒大麦幼穗、幼胚、成熟胚等的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系进行突变体诱导和分化;b)在盐碱的环境条件下,依据短芒大麦的育种目标,对离体培养所获得的再生植株的愈伤组织,进行农艺性状筛选和分子生物学鉴定,选育可用于短芒大麦育种或牧草生产的新材料或新品系;c)常规育种,结合常规育种方法,选育出耐盐碱性更强的短芒大麦新品种。
地址 130062吉林省长春市西安大路1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