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形成孔穴及闸控极之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实施例中,制造阴极的技术,只需要相对较少较简单的步骤。在实施例中,本发明亦提供一种减少一层耐蚀层的阴极制造技术。更进一步的,在实施例中,本发明亦提供一种能降低成本、增进生产线效率的阴极制造技术。最后,本发明也提供了一种能降低薄型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单位制造成本的制造技术。
申请公布号 TW586166 申请公布日期 2004.05.01
申请号 TW091121579 申请日期 2002.09.20
申请人 肯德思山特科技公司 发明人 李俊吉;波恩 马休
分类号 H01L21/336;H01L29/78 主分类号 H01L21/336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洪澄文 台北市大安区信义路四段二七九号三楼
主权项 1.一种形成阴极发射器孔穴及相应的阴极闸极的 方法,以在平面显示器具有一定厚度的耐蚀层之基 底结构上形成阴极发射器孔穴及相应的阴极闸极, 包括: 沈积铬; 沈积覆盖层于该基底结构上; 埋置复数个离子轨道于该覆盖层; 蚀刻该闸极;以及 对应于该等离子轨道蚀刻该阴极发射器孔穴,其中 该方法不必沈积第二层耐蚀层也不需要相应的沈 积步骤。2.一种形成阴极发射器孔穴及相应的阴 极闸极的方法,以在平面显示器具有一定厚度的耐 蚀层之基底结构上形成阴极发射器孔穴及相应的 阴极闸极,包括: 沈积铬; 沈积覆盖层于该活性区上; 埋置复数个凹陷于该覆盖层; 蚀刻该闸极;以及 对应于该等凹陷蚀刻该阴极发射器孔穴,其中该方 法不必沈积第二层耐蚀层也不需要相应的沈积步 骤。3.一种形成阴极发射器孔穴及相应的阴极闸 极的方法,以在平面显示器具有一定厚度的耐蚀层 之基底结构上形成阴极发射器孔穴及相应的阴极 闸极,包括: 沈积铬; 沈积覆盖层于该活性区上; 埋置复数个凹陷于该覆盖层; 蚀刻该闸极;以及 对应于该等凹陷蚀刻该阴极发射器孔穴,其中该方 法不必沈积第二层耐蚀层也不需要相应的沈积步 骤。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或3项之方法,其中该覆 盖层包括一聚碳酸酯材料。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 2或3项之方法,其中该埋置复数个离子轨道或凹陷 于该覆盖层的步骤,包括随机植入粒子,该等粒子 具有高动能。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或3项之方法, 其中相应于该等凹陷,蚀刻该闸极以及该阴极发射 器孔穴的步骤,系以一气相蚀刻来进行。7.如申请 专利范围第6项之方法,其中该气相蚀刻包括复数 种气体。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之方法,其中该等 气体包括八氟环丁烷、一氧化碳、氩以及氮等气 体的混合。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或3项之方法,更 进一步的包括调整该第一耐蚀层厚度的步骤。图 式简单说明: 第1图系显示习知技术阴极射线管平面显示器的内 部构造、表现了阴极电子的发射,以及加速接近萤 幕; 第2图系显示习知技术阴极射线管平面显示器的内 部构造,表现了利用陶瓷隔件抵抗大气压力; 第3图系显示阴极射线管平面显示器的结构,利用 两个分解的放大图放大两次,详细表现了阴极的构 造; 第4图系以详细的阴极内部图,显示薄型阴极射线 管显示器的行与列定位; 第5图系显示薄型阴极射线管显示器阴极的活动区 相对位置的俯视图,以及连接垫区域M1和M2; 第6图系显示传统制造阴极射线管平面显示器阴极 的制程步骤流程图; 第7A图系显示第一层金属活性层沉积在活性区域 的玻璃基板上的纵向剖面图,参照本发明的实施例 ; 第7B图系显示第一M1金属垫在上光阻步骤后沉积在 M1金属垫区的玻璃基板上的纵向端面剖面图,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7C图系显示内层介电光阻层沉积在M2垫区的玻璃 基板上的纵向端面剖面图,参照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7D图系显示在阴极制造中,形成第一基础复合结 构的步骤流程图,参照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8A图系显示金属闸极以及第二金属导体沉积在 内层介电层上,盖住活性区域以及M2垫区域上的第 一金属层的纵向剖面图,参照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8B图系显示铬沉积在M2垫区域的纵向端面剖面图 ,参照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8C图系显示在阴极制程中形成第二层复合结构 的步骤流程图,参照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9A图系显示耐蚀层沉积于活性区,在金属闸极之 上(第8A图),并在蚀刻后覆上一铬闸极层的纵向剖 面图,参照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9B图系显示耐蚀层沉积在蚀刻后,覆盖在M1垫区 域的第一金属层(第7B图)的纵向端面剖面图,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9C图系显示耐蚀层沉积在蚀刻后,覆盖在金属闸 极(第8B图)以及M2垫区域的第二金属层上之的纵向 端面剖面图,参照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9D图系显示在阴极制程中形成第三层复合结构 的步骤流程图,参照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10A图系显示棒状的铬层于活性区沉积覆盖金属 闸极(第8A图)的纵向剖面图,参照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10B图系显示棒状的铬层于活性区沉积覆盖在M1 垫区的第一金属层(第9B图)的纵向端面剖面图,参 照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10C图系显示耐蚀层沉积覆盖于M2垫区的金属闸 极(第9C图)的纵向端面剖面图,参照本发明的实施 例; 第10D图系显示在阴极制程中形成第四层复合结构 的步骤流程图,参照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11A图系显示阴极锥金属以及闸极方块沉积在活 性区的纵向剖面图,参照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11B图系显示第一金属层在M1垫区中,在蚀刻铬之 后,被覆以过量耐蚀材料(第9B图)的纵向端面剖面 图,参照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11C图系显示阴极锥金属置于M2垫区的金属闸极( 第10C图)之上的纵向端面剖面图,参照本发明的实 施例; 第11D图系显示在阴极制程中形成第五层复合结构 的步骤流程图,参照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12A图系显示阴极活性区的聚亚醯胺壁覆有聚焦 格金属沉积的纵向剖面图,参照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12B图系显示阴极锥金属在移除多余材料后,于M2 垫区覆盖金属闸极(第11C图)的纵向端面剖面图,参 照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12C图系显示在阴极制程中形成第六层复合结构 的步骤流程图,参照本发明的实施例。
地址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