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林蛙南移繁殖及饲养方法
摘要 一种林蛙南移繁殖及饲养方法,消除了林蛙只适合北方繁殖和饲养的偏见。包括种蛙的引进、林蛙产卵的繁殖、人工孵化、蝌蚪的饲养、幼蛙的喂养、越冬管理,其特征在于:对引进的蛙种,通过在南方模拟林蛙的生态环境,植树育林、营造多层的绿色生态屏障、人工遮阳网控温以及精心繁殖活饲料,在林蛙南移繁殖及饲养的环境处理、调节水质、饲料处理时配合使用有效微生物群原露,可使林蛙顺利度过存活关、生育关、饵料关、孵化关、高温关和繁殖关。林蛙南移规模养殖孵化率达90%,成活率≥65%。保护了生态平衡,提高了动物药材商品的供应量。该技术可用于林蛙南移的规模养殖。
申请公布号 CN1147223C 申请公布日期 2004.04.28
申请号 CN00127316.7 申请日期 2000.11.09
申请人 上海丰康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发明人 孙乃钧
分类号 A01K67/02 主分类号 A01K67/02
代理机构 上海浦东良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徐启伟
主权项 1、一种中国林蛙南移繁殖及饲养方法,包括种蛙的引进、林蛙产卵的繁殖、人工孵化、蝌蚪的饲养、幼蛙的喂养、越冬管理,其特征在于:对引进的蛙种,通过在南方模拟林蛙的生态环境,植树育林、营造多层的绿色生态屏障、人工遮阳网控温以及精心繁殖活饲料,在林蛙南移繁殖及饲养的环境处理、调节水质、饲料处理时配合使用有效微生物群原露,可使林蛙顺利度过存活关、生育关、饵料关、孵化关、高温关和繁殖关,具体包括:A、安全及生态环境的建立:养殖场的单位规模是100-200平方养43对种蛙,选址在阳光充足处,制作“T”字形围网或围墙,网孔16-20目,高度1.2-1.6米,防止林蛙外逃和外敌入侵,并清除场内的蛇、鼠、野生青蛙、癞蛤蟆和甲壳虫敌害,营造人工生态环境,在养殖场内栽2-2.4米高的木桩、竹竿、水泥柱或铁管,在其上面用铁丝相互牵拉,载种良种葡萄,然后种植爬藤植物,在养殖场的陆地栽种50-100公分高的湖桑苗、花卉、中草药或灌木丛,单位面积为每亩1800-2200株,对该安全及生态环境用有效微生物群原露稀释150倍全面喷洒;B、产卵繁殖: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之一,一种是按总面积的1/4建成长条形80-120cm深的水池,水池四壁的坡度是1∶1.5,长条池分成两大两小四格,大池为产卵孵化池,产卵时水深10-20cm,小池为产卵后种蛙休眠池,水深50-100cm,池底堆放瓦片并有15-20cm的泥沙,中间有15-20cm的水草,定期加水,进水温度与池水温度相差3度以内,水池四周上边缘要高出地面5-10cm,防止雨水流入;另一种是将雌雄蛙分开越冬,人工控制和掌握配对产卵的时间,在同一时间内,用15平方、水深10-15cm的水泥池投放600只雌蛙和100只雄蛙进行高密度抱对产卵,其余500只未抱对的雌蛙,在已抱对的雄蛙的鸣叫声和雄性激素的刺激下先后开始产卵,池水定时消毒保持清洁和水流固定,使未抱对产下的卵团95%以上可以受精;用有效微生物群原露调节水质,调节水质时有效微生物群原露使用浓度为2.5ppm;C、人工孵化和蝌蚪的饲养:卵团浮在水面上,对于沉水卵需取出用清水轻轻冲洗后放入池内,每天需对沉水卵进行翻动,孵化出蝌蚪后,需将水位加深40cm,投入适量的水草,并在产卵15天后,用水泥池饲养的需在池内靠边加入泥土,采用土池饲养需将塑料薄膜去掉,投入人工饲料,饲料配比是豆渣8份、鱼粉和蛋黄各一份,并用有效微生物群原露稀释100倍搅拌,投放于水池四周,投喂两次混合饲料后,投放一次青饲料,即将青菜洗净切碎煮熟捣烂,从产卵到变态,池水进出水采用微流状;D、雌性诱变:林蛙油只有雌蛙有,在林蛙胚胎发育至尾芽阶段,需对其进行雌性激素处理,根据孵化池水的体积加入100微克/升的雌二醇,雌性诱变率可达85%;E、幼蛙的喂养:将第一年未成熟的林蛙进行透光塑料薄膜大棚延长养殖1-2月,温度在10-20℃,饵料采用蚂蚁、幼蚕、软头蝇蛆和黄粉虫,并用有效微生物群原露稀释100倍搅拌,蚂蚁、软头蝇蛆在上午8点前投喂,黄粉虫在下午4点后投喂,成蛙以点灯诱虫并辅以人工繁殖活饲料,饲料采用蚯蚓、黄粉虫、蝇蛆和蚂蚁,并用有效微生物群原露稀释100倍搅拌;F、南方高温季节的饲养:在原绿色屏障的基础上设置人工遮阳网,并根据温度的高低进行喷水冷却,在地面设置枯枝落叶、瓦片、石块。
地址 200135上海市浦东大道1638号608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