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光记录方法及光记录媒体
摘要 【课题】在相变化型光记录媒体,以高线速度重写时,不必将记录层之结晶化速度极端加速而抑制不稳定性( jitter)之增大。又,对于角速度一定之圆盘形媒体重写时,可在媒体全域抑制不稳定性之增大。【解决手段】为对于以一定角速度旋转之图盘状光记录媒体,在记录层形成非晶质记录标记之方法,在其最短记录标记设定Mw为最大幅度、Ew=0.1Mw、前端侧幅度Ew之位置为实际有效前端、后端侧幅度Ew之位置为实际有效后端、实际有效前端与实际有效后端之间隔为实际有效长ML、在实际有效前端与后端侧之幅度开始减少位置之距离为WL时,前记光记录媒体之内周至外周之 ML/WL,形成阶段式或连续式减小之最短记录标记的光记录方法。【选择图】无
申请公布号 TW583649 申请公布日期 2004.04.11
申请号 TW090124860 申请日期 2001.10.08
申请人 TDK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加藤达也;宇都宫肇;井上弘康;新开浩;田中美知
分类号 G11B7/00 主分类号 G11B7/0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林志刚 台北市中山区南京东路二段一二五号七楼
主权项 1.一种光记录方法,系对于具有相变化型记录层以一定角速度旋转之圆盘状光记录媒体,在其记录层形成非晶质记录标记之方法,当设定最短信号之长度为SL、对应于前记最短信号之最短记录标记中之最大幅度为Mw、Ew=0.1Mw、前端侧之幅度Ew之位置为实际有效前端、后端侧之幅度Ew之位置为实际有效后端、实际有效前端与实际有效后端间之间隔为实际有效长ML、实际有效前端与后端侧之幅度开始减少位置间之距离为WL时,其特征为:前记光记录媒体之内周至外周之WL/ML,形成阶段式或连续式减小之最短记录标记。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记载之光记录方法,其中在记录层至少有一部分形成0.1≦WL/ML≦0.7之最短记录标记。3.一种光记录方法,系对于具有相变化型记录层以一定角速度旋转之圆盘状光记录媒体,在记录层形成非晶质记录标记之方法,当设定最短信号之长度为SL、对应于前记最短信号之最短记录标记中之最大幅度为Mw、Ew=0.1Mw、前端侧之幅度Ew之位置为实际有效前端、后端侧之幅度Ew之位置为实际有效后端、实际有效前端与实际有效后端间之间隔为实际有效长ML时,其特征为:前记光记录媒体之内周至外周之SL/ML,形成阶段式或连续式减小之最短记录标记。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记载之光记录方法,其中在记录层至少有一部分形成0.61≦SL/WL≦0.8之最短记录标记。5.一种光记录方法,系对于具有相变化型记录层以一定角速度旋转之圆盘状光记录媒体,在其记录层形成非晶质记录标记之方法,当设定最短信号之长度为SL、对应于前记最短信号之最短记录标记中之最大幅度为Mw、Ew=0.1Mw、前端侧之幅度Ew之位置为实际有效前端、后端侧之幅度Ew之位置为实际有效后端、实际有效前端与实际有效后端间之间隔为实际有效长ML、距离实际有效前端SL位置之幅度为Sw时,其特征为:前记光记录媒体之内周至外周之Sw/Mw,形成阶段式或连续式减小之最短记录标记。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所记载之光记录方法,其中在记录层至少有一部分形成0.1≦Sw/Mw≦0.8之最短记录标记。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至6任一项所记载之光记录方法,其中前记光记录媒体之最小线速度设定为Vmin时,4m/s≦Vmin。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至6任一项所记载之光记录方法,其中前记光记录媒体之最小资料转送率为Rmin时,30Mbps≦Rmin。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至6任一项所记载之光记录方法,其中前记光记录媒体之最小线速度及最大线速度分别为Vmin及Vmax时,4.5m/s≦Vmax-Vmin。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至6任一项所记载之光记录方法,其中最短信号之长度SL为SL≦350nm。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至6任一项所记载之光记录方法,其中前记光记录媒体之最小资料转送率及最大资料转送率分别为Rmin及Rmax时,30Mbps≦Rmax-Rmin。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至6任一项所记载之光记录方法,其中最短记录标记,系呈现由最大幅度之位置分别向前端侧与后端侧减少之形状,其最短记录标记之前端侧为弧形状,最短记录标记之后端侧为伸向记录轨道方向突出之尾巴状。13.一种光记录方法,系属于一种对于具有相变化型记录层之光记录媒体,在其记录层形成非晶质记录标记之方法,其中设定最短信号之长度为SL、在对应于前记最短信号之最短记录标记中之最大幅度为Mw、Ew=0.1Mw、在前端侧幅度Ew之位置为实际有效前端、在后端侧幅度Ew之位置为实际有效后端、实际有效前端与实际有效后端间之间隔为实际有效长度ML、在实际有效前端与后端侧之幅度开始减少位置间之间隔为WL时,其特征为:在记录层之全域形成0.1≦WL/ML≦0.7之最短记录标记。14.一种光记录方法,系属于一种对于具有相变化型记录层之光记录媒体,在其记录层形成非晶质记录标记之方法,其中设定最短信号之长度为SL、在对应于前记最短信号之最短记录标记中之最大幅度为Mw、Ew=0.1Mw、在前端侧幅度Ew之位置为实际有效前端、在后端侧幅度Ew之位置为实际有效后端、实际有效前端与实际有效后端间之间隔为实际有效长度ML时,其特征为:在记录层之全域形成0.61≦SL/ML≦0.8之最短记录标记。15.一种光记录方法,系属于一种对于具有相变化型记录层之光记录媒体,在其记录层形成非晶质记录标记之方法,其中设定最短信号之长度为SL、在对应于前记最短信号之最短记录标记中之最大幅度为Mw、Ew=0.1Mw、在前端侧幅度Ew之位置为实际有效前端、在后端侧幅度Ew之位置为实际有效后端、实际有效前端与实际有效后端间之间隔为实际有效长度ML、距离实际有效前端SL位置之幅度为Sw时,其特征为:在记录层之全域形成0.1≦Sw/Mw≦0.8之最短记录标记。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至15任一项所记载之光记录方法,其中前记光记录媒体之线速度为8m/s以上。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至15任一项所记载之光记录方法,其中最短记录标记,系呈现由最大幅度之位置分别向前端侧与后端侧减少幅度之形状,其最短记录标记之前端侧为弧形状,最短记录标记之后端侧为伸向记录轨道方向突出之尾巴状。18.一种光记录媒体,其特征为利用申请专利范围第1至6任一项所记载之光记录方法来形成记录标记。19.一种光记录媒体,其特征为利用申请专利范围第13至15任一项所记载之光记录方法来形成记录标记。20.一种光记录媒体,系属于一种以一定角速度旋转之圆盘状光记录媒体,其特征为:资料转送率在30~350Mbps以上,不稳定性在7.5~10%以下。21.一种光记录媒体,系属于一种以一定角速度旋转之圆盘状光记录媒体,其特征为:最小线速度在4~30.5m/s以上,不稳定性在7.5~10%以下。22.一种光记录媒体,系属于一种以一定角速度旋转之圆盘状光记录媒体,其特征为:最大资料转送率与最小资料转送率之差在30~200Mbps以上,不稳定性在7.5~10%以下。图式简单说明:【第1图】记录标记之模式图【第2图】记录标记之模式图【第3图】记录标记之模式图【第4图】表示记录脉冲策略例图。【第5图】表示记录脉冲策略例图。【第6图】光记录媒体构成例剖面图。【第7图】光记录媒体构成例剖面图。【第8图】相变化型记录层之透光型电子显微镜照片(表示结晶构造之替代图面照片)。【第9图】相变化型记录层之透光型电子显微镜照片(表示结晶构造之替代图面照片)。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