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自动铅笔
摘要 本发明系为提供能有效利用残留在笔先端的残芯之自动铅笔。此自动铅笔系在轴筒的前方具有形成有笔芯插孔之滑动构件并且在该轴筒的内部,能前后自由移动地配置笔芯伸出手段;另外使前述滑动构件与笔芯伸出手段的至少1个构件之后退动作连动。利用此构成,即使是残芯书写时也能顺畅地书写,因而能有效地使用残芯。
申请公布号 TW580458 申请公布日期 2004.03.21
申请号 TW090107547 申请日期 2001.03.29
申请人 百龙企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 丸山茂树;边见寿郎;佐佐木司
分类号 B43K21/027;B43K21/16 主分类号 B43K21/027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林志刚 台北市中山区南京东路二段一二五号七楼
主权项 1.一种自动铅笔,系为在轴筒的前方具有形成有笔 芯插通孔之滑动构件,且在该轴筒的内部能前后自 由移动地配置由复数的构件所构成的笔芯伸出手 段之自动铅笔,其特征为: 设置使前述滑动构件与前述笔芯伸出手段相互卡 合之手段,且藉由前述滑动构件与前述笔芯伸出手 段之卡合,使前述滑动构件与前述笔芯伸出手段的 至少1构件之后退动作连动。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 项之自动铅笔,其中使前述滑动构件与笔芯伸出手 段的夹头体的后退动作连动。3.如申请专利范围 第1项之自动铅笔,其中使前述滑动构件与笔芯伸 出手段的笔芯槽的后退动作连动。4.如申请专利 范围第1项之自动铅笔,其中使前述滑动构件与笔 芯伸出手段的弹动构件的后退动作连动。5.如申 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自动铅笔,其中利用形成在相 互间的构件之段部彼此间的卡合而形成前述夹头 体与滑动构件的连动。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3.4 或5项之自动铅笔,其中利用弹动构件将前述滑动 构件往前施力。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之自动铅 笔,其中将前述弹动构件的施加力作成,大于前述 夹头体及滑动构件的滑动阻抗力。8.如申请专利 范围第2或5项之自动铅笔,其中在前述夹头体的外 面形成突部,并且在前述滑动构件的后部形成卡合 前述突部之卡合孔。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自 动铅笔,其中以夹头套环开关前述夹头体,在接触 该夹头体的夹头套环之部位形成倾斜面,并且将形 成该倾斜面的模穴作成与形成其他部位之模穴不 同的构件。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之自动铅笔, 其中在前述夹头体的前方环绕用来执行夹头体的 开关之夹头套环,并且将该夹头套环之移动距离作 成,较前述夹头体的移动于滑动构件的窗孔之距离 更短。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之自动铅笔,其中 在前述滑动构件与前述轴筒之间形成间隙,将该间 隙作成较夹头体与滑动构件的嵌合距离更小。12. 一种自动铅笔,系为在轴筒的前端配置用来执行笔 芯的夹持、放开之第2夹头体,另外在该第2夹头体 的后方配置第1夹头体之自动铅笔,其特征为: 在前述第2夹头体配置稍微夹持笔芯之防止笔芯后 退部,另外使该第1夹头体与前述第2夹头体的后退 动作连动,并且根据第1夹头体的后退动作来进行 其动作。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之自动铅笔,其 中以形成在相互间的构件之段部彼此间的卡合,而 形成前述第1夹头体与第2夹头体的连动。14.一种 自动铅笔,系为在轴筒的前方具有形成有笔芯插孔 之滑动构件,在该轴筒的内部能前后自由移动地配 置笔芯伸出手段之自动铅笔;其特征为: 具一按压构件,且将各别抵接于前述滑动构件及笔 芯伸出手段之抵接部,形成在该按压构件上。15.如 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自动铅笔,其中将前述按压 构件的各抵接部,于笔芯伸出操作的最初,使其抵 接到滑动构件,接着使其抵接到笔芯伸出手段。16.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或15项之自动铅笔,其中将按 压构件配置在轴筒的侧面。17.一种自动铅笔,系为 在轴筒的前方具有形成有笔芯插孔之滑动构件,在 该轴筒的内部能前后自由移动地配置笔芯伸出手 段之自动铅笔;其特征为: 在按压轴筒时,形成分别抵接于轴筒及滑动构件之 抵接部,且藉由按压前述轴筒而使前述滑动构件后 退。图式简单说明: 第1图系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例之纵断面图。 第2图系为第1图中要部之扩大斜视图。 第3图系为表示本发明的第2例之要部纵断面图。 第4,5图系为第2例之动作说明图。 第6图系为表示本发明的第3例之重要部位纵断面 图。 第7图系为表示本发明的第4例之重要部位纵断面 图。 第8图系为第7图的构成之扩大斜视图。 第9图系为表示本发明的第5例之纵断面图。 第10图系为表示本发明的第6例之重要部位断面斜 视图。 第11图系为表示第10图中滑动构件之斜视图。 第12图系为表示本发明的第7例之断面斜视图。 第13图系为表示本发明的第8例之断面斜视图。 第14图系为第13图之扩大斜视图。 第15图系为表示本发明的第9例之重要部位纵断面 图。 第16图系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0例其滑动构件之纵断 面图。 第17图系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1例其滑动构件之外观 点。 第18图系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2例之纵断面图。 第19图系为第18图中重要部位之扩大斜视图。 第20~25图系为动作说明图。 第26图系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3例之图。 第27图系为第26图中重要部位之扩大斜视图。 第28图系为表示笔芯把持状态之说明图。 第29图系为动作说明图。 第30~32图系为表示滑动构件的构成例之图。 第33图系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4例之纵断面图。 第34~36图系为第33图中的构成之重要部位扩大图。 第37,38图系为表示芯把持机构的动作之纵断面图 。 第39~42图系为表示芯把持机构的动作之说明图。 第43图系为表示滑动构件的构成之说明图。 第44图系为表示第43图中滑动构件的变形例之图。 第45图系为表示滑动构件的动作之说明图。 第46,47图系为表示滑动构件的另外变形例之图。 第48~51图系为表示夹头体的构成例之图。 第52图系为表示夹头体的组装方法之图。 第53图系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5例之纵断面图。 第54图系为第15图中重要部位之扩大断面图。 第55~58图系为动作说明图。 第59图系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6例其重要部位之纵断 面图。 第60~63图系为表示用来形成本发明所采用的夹头 体之模具例之说明图。 第64图系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7例之纵断面图。 第65~67图系为第64图中重要部位之扩大图,也是动 作说明图。 第68图系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8例其重要部位之扩大 图。 第69图系为表示第17例中夹头体的变形例之图。 第70~73图系为表示第17例中夹头体的另外变形例其 一部分删除之斜视图。 第74图系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9例之纵断面图。 第75图系为第74图中重要部位之断面图。 第76~79图系为表示第19例的动作之说明图。 第80图系为表示本发明第19例的变形例其重要部位 之扩大图。 第81图系为表示本发明第19例的另外变形例其重要 部位之扩大图。 第82图系为表示本发明的第20例之纵断面图。 第83~86图系为第20例之动作说明图。 第87~89图系为表示本发明第21例之构成图;第87图为 重要部位之扩大纵断面图,第88图为横断面图,第89 图为动作说明图。 第90~93图系为表示本发明第22例的构成及动作之图 。 第94~99图系为表示本发明第22例的变形例之图。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