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液晶显示装置
摘要 有效地使用来自EL背光的光,而不用如透镜片的聚集单元。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一液晶显示面板,具有复数个开口,容许调整光传递量,以及一EL背光为近似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尺寸,且自背面照射液晶显示面板。凹型发光部份,各自在EL背光的发光层中对应至开口。在凹型发光部份产生的光,被凹型发光部份的各内墙重覆地反射,且接着沿凹型发光部份的中心轴射出,因此,光对于对应至凹型发光部份的开口,具有强指向性。
申请公布号 TW576123 申请公布日期 2004.02.11
申请号 TW089112506 申请日期 2000.06.26
申请人 NEC液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吉泽诚司
分类号 H05B33/00 主分类号 H05B33/0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洪澄文 台北市大安区信义路四段二七九号三楼
主权项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一液晶显示面板,具有复数个开口,容许调整光传递量;一EL背光,为近似于该液晶显示面板的尺寸,且自背面照射该液晶显示面板;以及在该EL背光的发光层中,该等复数个开口中的每一开口,对应至少一凹型发光部份;其中,该凹型发光部份具有一半球形表面、一半椭圆面或一半抛物线面。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各该凹型发光部份为各该开口而形成。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各该凹型发光部份为各该开口而形成,且当自前方观察该液晶显示面板时,各该凹型发光部份的中心与各该开口的中心重合。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之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具有平坦表面的保护层被填在该凹型发光部份中,且当该液晶显面板和该EL背光之间的距离定义为L时,该开口的间距定义为P1,该凹型发光部份的间距定义为P2,该凹型发光部份之一的尺寸定义为D,且该对保护层的临界角定义为0,表示为P1=P2且L≦(D+(P2-D)/2)tan(90 -0)。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在该EL背光的该发光层中,该凹型发光部份当该发光变低时以高密度形成,而当该发光变高时以低密度形成。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在该EL背光的该发光层中,该凹型发光部份当该凹型发光部份靠近该EL背光的周边时以高密度形成,而当该凹型发光部份靠近该EL背光的中心时以低密度形成。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在该EL背光的该发光层中,该凹型发光部份当该发光变低时变大,而当该发光变高时变小。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在该EL背光的该发光层中,该凹型发光部份当该凹型发光部份靠近该EL背光的周边时变大,而当该凹型发光部份靠近该EL背光的中心时变小。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在该EL背光的该发光层中,该凹型发光部份在预定的范围以高密度或低密度形成。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在该EL背光的该发光层中,该凹型发光部份在预定的范围变小或变大。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在该EL背光的该发光层中,该凹型发光部份当该发光变低时以高密度形成,而当该发光变高时以低密度形成。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在该EL背光的该发光层中,该凹型发光部份当该凹型发光部份靠近该EL背光的周边时以高密度形成,而当该凹型发光部份靠近该EL背光的中心时以低密度形成。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在该EL背光的该发光层中,该凹型发光部份当该发光变低时变大,而当该发光变高时变小。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在该EL背光的该发光层中,该凹型发光部份当该凹型发光部份靠近该EL背光的周边时变大,而当该凹型发光部份靠近该EL背光的中心时变小。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在该EL背光的该发光层中,该凹型发光部份在预定的范围以高密度或低密度形成。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在该EL背光的该发光层中,该凹型发光部份在预定的范围变小或变大。图式简单说明:第1图系显示根据本发明之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剖面图;第2图系显示第1图中所示之液晶显示装置的部份放大剖面图;第3A图所示为光路径之第一例的图,第3B图所示为光路径之第二例的图,而第3C图所示为光路径之第三例的图;第4A图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之液晶显示装置中凹型发光部份之阵列形状的第一例之放大图,第4B图为第二例,而第4C图为第三例;第5A图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之液晶显示装置中凹型发光部份之剖面结构的第一例之剖面图,第5B图为第二例;第6A图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之液晶显示装置中凹型发光部份之剖面结构的第三例之剖面图,第6B图为第四例;第7图系显示习知之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剖面图;以及第8图系显示第7图中所示之液晶显示装置的EL背光之组合透视图。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