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睫毛成形器
摘要 本创作提供一种睫毛成形器,其可容易地一次将睫毛整体加以定型。本创作之睫毛成形器5,其具备:限定部1,夹持睫毛之一边;第1夹持部2,设置为可相对于限定部1自由离合,并在其与限定部1间夹入睫毛;操作把手3,可移动第1夹持部2之操作把手3。并设置第2夹持部4,其于以限定部1及第1夹持部2夹持住睫毛之状态下,将突出之睫毛往限定部1侧按压。
申请公布号 TW573483 申请公布日期 2004.01.21
申请号 TW091219949 申请日期 2001.01.12
申请人 松下电工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北村央;松尾治树
分类号 A45D2/48 主分类号 A45D2/48
代理机构 代理人 周良谋 新竹市东大路一段一一八号十楼
主权项 1.一种睫毛成形器,其具备:限定部,用以夹持睫毛之一边;第1夹持部,设置为可相对于限定部自由离合,并在其与限定部间夹入睫毛;操作把手,可移动第1夹持部之操作把手;其特征为:更设有第2夹持部,用以在藉由限定部及第1夹持部夹持住睫毛之状态下,将突出之睫毛往限定部侧按压。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睫毛成形器,其中,以限定部所夹持之侧为睫毛之上侧,并将第2夹持部按压于限定部。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睫毛成形器,其中,第2夹持部朝向与第1夹持部之移动方向约略相同之方向移动。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睫毛成形器,其中,更设有使第2夹持部及第1夹持部相连动之连结部。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之睫毛成形器,其中,该连结部系藉由弹性体所形成。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睫毛成形器,其中,令该第2夹持部朝着对第1夹持部之移动方向为交叉之方向移动。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睫毛成形器,其中,更设有对于第2夹持部施加与夹持方向为相反方向之作用力的偏压机构。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睫毛成形器,其中,更设有对于第1夹持部朝着与夹持方向相反侧施加作用力之偏压机构。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睫毛成形器,其中,第1夹持部及第2夹持部系呈沿着眼睛形状弯曲之形状。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睫毛成形器,其中,第2夹持部之至少在其与限定部间夹持睫毛之部位系由弹性材料所形成。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睫毛成形器,其中,限定部之至少在其与第2夹持部间夹持睫毛之部位系由弹性材料所形成。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睫毛成形器,其中,设置有接续于第1夹持部之夹持侧面之沟槽,并于限定部设置可嵌入设于第1夹持部之沟槽之凸部。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之睫毛成形器,其中,使该沟槽成剖面V形,并使该剖面V形沟槽之底成圆滑状。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睫毛成形器,其中,该第1夹持部系藉由弹性体所形成。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睫毛成形器,其中,该第1夹持部、第2夹持部系藉由弹性体所形成,并于该限定部设有以具有刚性之材料所形成之凸部,该凸部可囓合于该第1夹持部、第2夹持部。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睫毛成形器,其中,设置有接续于该第2夹持部之夹持侧面之沟槽,并于限定部设置可嵌入第2夹持部之沟槽之凸部。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睫毛成形器,其中,该限定部内设有加热器。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睫毛成形器,其中,该第1夹持部内设有加热器。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睫毛成形器,其中,该第2夹持部内设有加热器。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9项之睫毛成形器,其中,该第2夹持部系以弹性体所形成,且将内设于第2夹持部之加热器形成为线圈状。2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睫毛成形器,其中,该操作把手可移动该第2夹持部。2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睫毛成形器,其中,该操作把手系设置为可朝向与第1夹持部之移动方向相同之方向自由滑动。2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2项之睫毛成形器,其中,于该操作把手之移动范围中,在预定范围之区域内第1夹持部及第2夹持部朝向该限定部侧协同动作而移动,而在超过该预定范围之区域内,仅第2夹持部进一步移动。2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3项之睫毛成形器,其中,更设置:第1支架,用以支撑该第1夹持部;第2支架,用以支撑该第2夹持部;滑动钮,介有弹性构件连结该操作把手及第1支架,并连结操作把手及第2支架而与操作把手一体移动。25.一种睫毛成形器,其具备:限定部,用以夹持睫毛之一边;第2夹持部,首先按压限定部使压住睫毛之根部,其后,按压限定部使压住睫毛之自由端侧;第1夹持部,于按压限定部使第2夹持部压住睫毛之自由端侧时,按压限定部使压住睫毛之根部侧;及连结部,可与设于第1夹持部及第2夹持部间之限定部相接触。2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睫毛成形器,其中,该第2夹持部系由睫毛之根部侧朝向自由端侧与该限定部相接触而移动。图式简单说明:图1:(a)为本创作之睫毛成形器之前视图、(b)为侧视图。图2:图1(a)之A-A线之剖面图。图3:图2之主要部扩大剖面图。图4:图1(a)之B-B线扩大剖面图。图5:正面剖面图。图6:表示将第1夹持部及第2夹持部往上压前之状态,(a)为剖面图、(b)为侧视图。图7:表示将第1夹持部及第2夹持部往上压,将第1夹持部压向限定部之状态,(a)为剖面图、(b)为侧视图。图8:表示于将第1夹持部压向限定部之状态下,更将第2夹持部往上压,而压向限定部之状态,(a)为剖面图、(b)为侧视图。图9:表示本创作之其他实施形态,(a)为夹持前状态之侧视图、(b)为夹持状态之侧视图。图10:表示本创作之其他实施形态,(a)为往上压前状态之侧视图、(b)为往上压中之状态之侧视图、(c)为夹持状态之侧视图。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