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用于制造复合压力容器的方法及由该方法所制得的产品
摘要 一种用于制造复合容器之方法,其包括步骤:A)预成形一用于容器之复合外壳(例如藉将玻璃纤维与热塑性材料缠绕在热塑性心轴上),其包含用以密封其之内部表面之热塑性薄膜衬垫;B)在模子(若有需要可以加热)中加热复合外壳以及热塑性薄膜衬垫,且同时施加至少一个作用力(例如藉排空模子、加压热塑性薄膜衬垫或二者),其系倾向于使热塑性薄膜衬垫与复合外壳向外前进;C)继续步骤B)直到热塑性薄膜衬垫与复合外壳合并且复合外壳之外部表面变成流体且依顺着模子之内部表面流动,藉此以生成复合容器:D)使生成之复合容器冷却;且E)将生成之复合容器从模子移开。适当之热塑性材料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所生成之复合容器展示优异之机械与美观性质。
申请公布号 TW572821 申请公布日期 2004.01.21
申请号 TW088115720 申请日期 1999.09.13
申请人 伊塞夫公司 发明人 詹姆士C 莫非;杰洛S 波伊斯;依瑞克科克尔伯格斯
分类号 B29C70/44;B29C53/82 主分类号 B29C70/44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林镒珠 台北市中山区长安东路二段一一二号九楼
主权项 1.一种用于制造复合容器之方法,其包括步骤: A)预成形一用于容器之复合外壳,该复合外壳系至 少一部份从热塑性材料制造且其包含用以密封其 之内部表面之热塑性薄膜衬垫; B)在模子中加热复合外壳以及热塑性薄膜衬垫,且 同时施加至少一个作用力,其系倾向于使热塑性薄 膜衬垫与复合外壳向外前进; C)继续步骤B)直到热塑性薄膜衬垫与复合外壳合并 且复合外壳之外部表面变成流体且依顺着模子之 内部表面流动,藉此以生成复合容器; D)使生成之复合容器冷却;且 E)将生成之复合容器从模子移开。2.根据申请专利 范围第1项之方法,其中在步骤C)与D)中,至少部份系 藉排空模子以得到至少一个作用力。3.根据申请 专利范围第1项之方法,其中在步骤C)与D)中,至少部 份系藉加压热塑性薄膜衬垫以得到至少一个作用 力。4.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方法,其中在步骤 C)与D)中,倾向于驱使热塑性薄膜衬垫紧靠着复合 热塑性外壳之内部表面之作用力系藉同时排空模 子以及加压热塑性薄膜衬垫之内部以得到。5.一 种用于制造复合容器之方法,其包括步骤: A)从纤维与热塑性材料,预成形一用于容器之复合 热塑性外壳,该复合热塑性外壳包含用以密封其之 内部表面之热塑性薄膜衬垫; B)在模子中加热复合热塑性外壳以及热塑性薄膜 衬垫,且同时施加至少一个作用力,其系倾向于使 热塑性薄膜衬垫与复合热塑性外壳向外前进; C)继续步骤B)直到热塑性薄膜衬垫与复合热塑性外 壳合并且复合热塑性外壳之外部表面变成流体且 依顺着模子之内部表面流动,藉此以生成复合容器 ; D)使生成之复合容器冷却;且 E)将生成之复合容器从模子移开。6.根据申请专利 范围第5项之方法,其中在步骤C)与D)中,至少部份系 藉排空模子以得到至少一个作用力。7.根据申请 专利范围第5项之方法,其中在步骤C)与D)中,至少部 份系藉加压热塑性薄膜衬垫以得到至少一个作用 力。8.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之方法,其中在步骤 C)与D)中,倾向于驱使热塑性薄膜衬垫紧靠着复合 热塑性外壳之内部表面之作用力系藉同时排空模 子以及加压热塑性薄膜衬垫之内部以得到。9.一 种用于制造复合容器之方法,其包括步骤: A)藉将纤维与热塑性材料缠绕至热塑性心轴上以 预成形一用于容器之复合热塑性外壳,该复合热塑 性外壳包含用以密封其之内部表面之热塑性薄膜 衬垫; B)在模子中加热复合热塑性外壳以及热塑性薄膜 衬垫,且同时施加至少一个作用力,其系倾向于使 热塑性薄膜衬垫与复合热塑性外壳向外前进; C)继续步骤B)直到热塑性薄膜衬垫与复合热塑性外 壳合并且复合热塑性外壳之外部表面变成流体且 依顺着模子之内部表面流动,藉此以生成复合容器 ; D)硬生成之复合容器冷却;且 E)将生成之复合容器从模子移开。10.根据申请专 利范围第9项之方法,其中在步骤C)与D)中,至少部份 系藉排空模子以得到至少一个作用力。11.根据申 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方法,其中在步骤C)与D)中,至少 部份系藉加压热塑性薄膜衬垫以得到至少一个作 用力。12.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方法,其中在 步骤C)与D)中,倾向于驱使热塑性薄膜衬垫紧靠着 复合热塑性外壳之内部表面之作用力系藉同时排 空模子以及加压热塑性薄膜衬垫之内部以得到。 13.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方法,其中热塑性薄 膜衬垫之材料系选自由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 二甲酸丁二醇酯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所组成 之族群中。14.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方法,其 中热塑性薄膜衬垫之材料系选自由聚乙烯、聚丙 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 醇酯所组成之族群中。15.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 之方法,其中热塑性薄膜衬垫之材料系选自由聚乙 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与聚对苯二 甲酸乙二醇酯所组成之族群中。16.根据申请专利 范围第4项之方法,其中热塑性薄膜衬垫之材料系 选自由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所组成之族群中。17.根 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方法,其中热塑性材料系 选自由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所组成之族群中。18.根 据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之方法,其中热塑性材料系 选自由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所组成之族群中。19.根 据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方法,其中热塑性材料系 选自由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所组成之族群中。20.根 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方法,其中步骤C)包括加热 模子。21.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之方法,其中步 骤C)包括加热模子。22.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 方法,其中步骤C)包括加热模子。23.一种藉下述之 步骤所制造之复合容器: A)预成形一用于容器之复合外壳,该复合外壳系至 少一部份从热塑性材料制造且其包含用以密封其 之内部表面之热塑性薄膜衬垫; B)在模子中加热复合外壳以及热塑性薄膜衬垫,且 同时施加至少一个作用力,其系倾向于使热塑性薄 膜衬垫与复合外壳向外前进; C)继续步骤B)直到热塑性薄膜衬垫与复合外壳合并 且复合外壳之外部表面变成流体且依顺着模子之 内部表面流动,藉此以生成复合容器; D)使生成之复合容器冷却;且 E)将生成之复合容器从模子移开。24.根据申请专 利范围第23项乏复合容器,其中在步骤C)与D)中,至 少部份系藉排空模子以得到至少一个作用力。25.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3项之复合容器,其中在步骤C )与D)中,至少部份系藉加压热塑性薄膜衬垫以得到 至少一个作用力。26.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3项之 复合容器,其中在步骤C)与D)中,倾向于驱使塑胶薄 膜衬垫紧靠着复合热塑性外壳之内部表面之作用 力系藉同时排空模子以及加压热塑性薄膜衬垫之 内部以得到。27.一种藉下述之步骤所制造之复合 容器: A)从纤维与热塑性材料预成形一用于容器之复合 热塑性外壳,该复合热塑性外壳包含用以密封其之 内部表面之热塑性薄膜衬垫; B)在模子中加热复合热塑性外壳以及热塑性薄膜 衬垫,且同时施加至少一个作用力,其系倾向于使 热塑性薄膜衬垫与复合热塑性外壳向外前进; C)继续步骤B)直到热塑性薄膜衬垫与复合热塑性外 壳合并且复合热塑性外壳之外部表面变成流体且 依顺着模子之内部表面流动,藉此以生成复合容器 ; D)使生成之复合容器冷却;且 E)将生成之复合容器从模子移开。28.根据申请专 利范围第27项之复合容器,其中在步骤C)与D)中,至 少部份系藉排空模子以得到至少一个作用力。29.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7项之复合容器,其中在步骤C )与D)中,至少部份系藉加压热塑性薄膜衬垫以得到 至少一个作用力。30.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7项之 复合容器,其中在步骤C)与D)中,倾向于驱使塑胶薄 膜衬垫紧靠着复合热塑性外壳之内部表面之作用 力系藉同时排空模子以及加压热塑性薄膜衬垫之 内部以得到。31.一种藉下述之步骤所制造之复合 容器: A)藉将纤维与热塑性材料缠绕至热塑性心轴上以 预成形一用于容器之复合热塑性外壳,该复合热塑 性外壳包含用以密封其之内部表面之热塑性薄膜 衬垫; B)在模子中加热复合热塑性外壳以及热塑性薄膜 衬垫,且同时施加至少一个作用力,其系倾向于使 热塑性薄膜衬垫与复合热塑性外壳向外前进; C)继续步骤B)直到热塑性薄膜衬垫与复合热塑性外 壳合并且复合热塑性外壳之外部表面变成流体且 依顺着模子之内部表面流动,藉此以生成复合容器 ; D)使生成之复合容器冷却;且 E)将生成之复合容器从模子移开。32.根据申请专 利范围第31项之复合容器,其中在步骤C)与D)中,至 少部份系藉排空模子以得到至少一个作用力。33.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1项之复合容器,其中在步骤C )与D)中,至少部份系藉加压热塑性薄膜衬垫以得到 至少一个作用力。34.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1项之 复合容器,其中在步骤C)与D)中,倾向于驱使塑胶薄 膜衬垫紧靠着复合热塑性外壳之内部表面之作用 力系藉同时排空模子以及加压热塑性薄膜衬垫之 内部以得到。35.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3项之复合 容器,其中热塑性薄膜衬垫之材料系选自由聚乙烯 、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与聚对苯二甲 酸乙二醇酯所组成之族群中。36.根据申请专利范 围第24项之复合容器,其中热塑性薄膜衬垫之材料 系选自由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 酯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所组成之族群中。37.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5项之复合容器,其中热塑性 薄膜衬垫之材料系选自由聚乙烯、聚丙烯、聚对 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所组 成之族群中。38.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6项之复合 容器,其中热塑性薄膜衬垫之材料系选自由聚乙烯 、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与聚对苯二甲 酸乙二醇酯所组成之族群中。39.根据申请专利范 围第23项之复合容器,其中热塑性材料系选自由聚 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与聚对苯 二甲酸乙二醇酯所组成之族群中。40.根据申请专 利范围第27项之复合容器,其中热塑性材料系选自 由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与聚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所组成之族群中。41.根据申 请专利范围第31项之复合容器,其中热塑性材料系 选自由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所组成之族群中。42.根 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3项之复合容器,其中步骤C)包 括加热模子。43.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7项之复合 容器,其中步骤C)包括加热模子。44.根据申请专利 范围第31项之复合容器,其中步骤C)包括加热模子 。图式简单说明: 图1系采用于实施第一发明实例之衬垫/心轴之图 示; 图2系沿着图1之2-2线之截面图; 图3系示于图1与2之衬垫/心轴之图示,其放置有混 合之热塑性纤维材料层; 图4系被放置混合之热塑性纤维材料层后之衬垫之 图示且包括一放大之片断截面图; 图5A、5B与5C系沿着图3之5-5线之截面图,其说明可 以缠绕在热塑性衬垫上以促进叠放之第一类材料 之三种变形; 图6系沿着图3之6-6线之截面图,其说明第二类材料 、说明于图5A、5B与5C中之三种变形之任何一种之 粗纱,其系可以缠绕在热塑性衬垫上以促进叠放; 图7系沿着图3之18-18线之截面图,其系说明第三类 之材料、第二类材料之纱线,其系可以缠绕在热塑 性衬垫上以促进叠放; 图8系模子之假想示意图,其显示包围在模子中之 改良后之衬垫,其系在其中经加热以及至少一作用 力以驱使改良后之衬垫变成由模子之内表面所定 出之形状; 图9系说明作用在改良后之衬垫上之加热与作用力 效应之放大部份截面图; 图10系与图8相似之示意图,系显示包围在不同种类 之模子中之改良后之衬垫; 图11系开口模子之截面图,其含有根据第二发明实 例所制造之压力容器之预成形热塑性组件; 图12系与图11相似之示意图,说明在第二发明实例 中之一步骤,其中流体热塑性材料之部份成型之熔 浆系饲入预成形组件之内部,以作为欲形成之复合 压力容器之第二组件; 图13系与图11与12相似之示意图,但模子系封闭的且 压力容器之组件受一使压力容器紧靠着模子之内 壁生成之作用力; 图14系开口模子之截面图,其含有根据第三发明实 例所制造之压力容器之预成形热塑性组件以及配 置在第一组件内部中之热塑性衬垫组件; 图15系与图14相似之截面图,但模子系封闭的且压 力容器之组件受一使压力容器紧靠着模子之内壁 生成之作用力; 图16系藉图14与15所示之方法制造完成之复合压力 容器之截面图; 图17系开口模子之截面图,其含有根据第四发明实 例所制造之压力容器之预成形热塑性组件以及配 置在第一组件外部之外部衬垫组件与配置在第一 组件内部之内部衬垫组件; 图18系与图17相似之示意图,但模子系封闭的且制 制造之作用力与模子结合; 图19系与图18相似之示意图,其显示在模子中于热 与一或多个驱使压力容器组件依顺模子内壁轮廓 之作用力影响下生成之压力容器; 图20系藉图17.18与19所示之方法制造完成之复合压 力容器之截面图; 图21系模子之截面图,其含有已经提供着热塑性衬 垫之压力容器之预成形热塑性组件,该压力容器系 根据第五发明实例所制造; 图22系与图21相似之示意图,其显示在模子中于热 与一或多个驱使压力容器组件依顺模子内壁轮廓 之作用力影响下生成之压力容器; 图23系藉图21与22所示之方法制造完成之复合压力 容器之截面图;且 图24A系说明在根据根据第六发明实例所制造之复 合压力容器中之预备步骤之截面图示。
地址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