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微型跳线组合
摘要 一种微型跳线组合,包含一导电端子组与一跳线器,其中导电端子组包含相邻之至少二端子,其中一端子具有一主段与一回绕段,此主段概略平行于其余之端子,而回绕段弯曲绕回后末端与邻侧之拐二端子共线,至于跳线器是套设于导电端子组外,供于导电端子组上的一导通位置与一切断位置间移动,其包含一壳体与壳体内之一耦接件,可藉由耦接件与端子之触接,控制导电端子组之连通状态;如此,可提供较佳的操作便利性,以克服用跳线组合在使用上常需拆装的不便,或造成跳线器遗失的问题。
申请公布号 TW572451 申请公布日期 2004.01.11
申请号 TW092208112 申请日期 2003.05.02
申请人 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詹嘉详
分类号 H01R33/00 主分类号 H01R33/0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许世正 台北市信义区忠孝东路五段四一○号四楼
主权项 1.一种微型跳线组合,包含:一导电端子组,包含相邻之至少二端子,其中一端子具有一主段与一回绕段,该主段概略平行于其余之该端子,而该回绕段弯曲绕回后末端与邻侧之另一该端子共线;及一跳线器,套设于该导电端子组上,供于一导通位置与一切断位置间移动,其包含一壳体与该壳体内之一耦接件,并藉由该耦接件与该导电端子组之端子触接,以控制该导电端子组之连通状态。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微型跳线组合,其中该导电端子组系延伸自一电路板或一储存装置之电路。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微型跳线组合,其中所有该端子一端系具有一扁平之焊着部,供焊接于一电路板之连接垫(pad)或穿孔(through-hole)。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微型跳线组合,其中该导电端子组系包含三个端子。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微型跳线组合,其中该耦接件为一金属弹片,使该跳接器随移定位。6.一种微型跳线组合,包含:一导电端子组,包含相邻之一第一端子与一第二端子,该第一端子具有一主段与一回绕段,该主段概略平行于该第二端子,该回绕段弯曲绕回后末端与该第二端子共线;及一跳线器,套设于该导电端子组上,供于一导通位置与一切断位置间移动,以控制该导电端子组之导通与断路,其包含一壳体与该壳体内之一耦接件;其中,该跳接器位于该导通位置时,该耦接件系触接该第一端子之主段与该第二端子形成通路,而该跳接器位于该切断位置时,该耦接件系触接该第一端子之主段与该回绕段末端形成断路。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微型跳线组合,其中该第一端子与该第二端子系延伸自一电路板或一储存装置之电路。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微型跳线组合,其中该第一端子与该第二端子一端系具有一扁平之焊着部,供焊接于一电路板之连接垫(pad)或穿孔(through-hole)。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微型跳线组合,其中该耦接件为一金属弹片,使该跳接器随移定位。10.一种微型跳线组合,包含:一导电端子组,包含依序排列之一第一端子、一第二端子及一第三端子,该第一端子具有一主段与一回绕段,该主段概略平行于该第二端子与该第三端子,该回绕段弯曲绕回后末端与该第二端子共线;及一跳线器,包含一壳体与该壳体内之一耦接件,套设于该导电端子组上,供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间移动,以控制该导电端子组之通连状态;其中,该跳接器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耦接件系触接该第二端子与该第三端子使其导通,而该跳接器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耦接件系触接该第一端子之回绕段末端与该第三端子使其导通。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微型跳线组合,其中该跳线器之套设及移动范围,仅涵盖该第二端子与该第三端子之长轴。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微型跳线组合,其中该耦接件之触接范围,仅涵盖该第二端子与该第三端子之长轴。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微型跳线组合,其中该第一端子、该第二端子与该第三端子系延伸自一电路板或一储存装置之电路。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微型跳线组合,其中该第一端子、该第二端子与该第三端子一端系具有一扁平之焊着部,供焊接于一电路板之连接垫(pad)或穿孔(through-hole)。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微型跳线组合,其中该跳线器成L形。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微型跳线组合,其中该第一端子、该第二端子与该第三端子系排列成L形。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微型跳线组合,其中该第一端子、该第二端子与该第三端子系排列成一直线。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微型跳线组合,其中该耦接件为一金属弹片,使该跳接器随移定位。19.一种微型跳线组合,包含:一导电端子组,包含依序排列之一第一端子、一第二端子及一第三端子,该第一端子具有一主段与一回绕段,该主段概略平行于该第二端子与该第三端子,该回绕段弯曲绕回后末端与该第二端子共线;及一跳线器,包含一壳体与该壳体内之一耦接件,套设于该第二端子与该第三端子,供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间移动,以控制该导电端子组之通连状态;其中,该跳接器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耦接件系触接该第二端子与该第三端子使其导通,而该跳接器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耦接件系触接该第一端子之回绕段末端与该第三端子使其导通。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9项所述微型跳线组合,其中该第一端子、该第二端子与该第三端子系延伸自一电路板或一储存装置之电路。2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9项所述微型跳线组合,其中该第一端子、该第二端子与该第三端子系排列成L形。2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9项所述微型跳线组合,其中该第一端子、该第二端子与该第三端子系排列成一直线。2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9项所述微型跳线组合,其中该耦接件为一金属弹片,使该跳接器随移定位。图式简单说明:第1图系本创作第一较佳实施例之操作示意图一;第2图系本创作第一较佳实施例之操作示意图二;第3图系本创作第二较佳实施例之操作示意图一;第4图系本创作第二较佳实施例之操作示意图二;第5图系本创作第三较佳实施例之侧视示意图;第6图系本创作第四较佳实施例之立体外观图;第7图系本创作第五较佳实施例之立体外观图;及第8图系本创作第六较佳实施例之侧视示意图。
地址 新竹县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研发二路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