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透明导电性薄膜
摘要 于透明导电性薄膜1,透明导电性薄膜2之至少一者的表面上层含有透明导电性薄膜。透明导电性薄膜1整体的昙雾值在8以下,且透明塑胶薄膜2之中层含有透明导电性层4的侧之表面及其反射侧之表面之中的至少一侧之表面上形成有最大高度(Rmax)0.5μm~2.0μm之微细凹凸。且微细凹凸宜为其十点平均粗糙度( Rz)在0.35μm~1.5μm。在此,微细凹凸系可以经予层合于透明导电性薄膜2之一侧的表面上的微细凹凸层之表面构造形成。又,透明导电性层4系层合于经予层合于透明导电性薄膜2上的微细凹凸层3之表面上亦可,又透明导电性薄膜2之中层合于微细凹凸层3未予层合侧之表面上亦可。
申请公布号 TW567142 申请公布日期 2003.12.21
申请号 TW091116268 申请日期 2002.07.22
申请人 大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荒川文裕;菅泰治
分类号 B32B27/00 主分类号 B32B27/0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林志刚 台北市中山区南京东路二段一二五号七楼
主权项 1.一种透明导电性薄膜,其特征在于具有透明塑胶薄膜及经予层合于前述透明塑胶薄膜之表面上的导电性层之透明导电性薄膜,前述透明导电性薄膜整体的昙雾値在8以下,且透明塑胶薄膜之中层合有透明导电性薄膜的一侧之表面及其反射侧之表面之中的至少一侧之表面上形成有最大高度(Rmax)0.5m~2.0m之微细凹凸。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透明导电性薄膜,其中微细凹凸系其十点平均粗糙度(Rz)为0.35m~1.5m。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透明导电性薄膜,其中微细凹凸系经予形成作前述透明塑胶薄膜之表面构造。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透明导电性薄膜,其中微细凹凸系经予形成作于前述透明塑胶薄膜之表面上予以层合的透明树脂层之表面构造。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透明导电性薄膜,系再具有其中透明塑胶薄膜之中前述透明导电性层经予层合的一侧之反对侧之表面上经予层合的坚硬被覆层。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之透明导电性薄膜,系于前述透明塑胶薄膜之中前述透明导电性层经予层合的一侧之表面上形成着前述微细凹凸,前述坚硬被覆层经予层合的一侧之表面为使前述坚硬被覆层之露出面成为镜面般呈现出平滑面。7.一种触摸式嵌板,其特征在于具有电极层之第一板片及其有电极层之第二板片,其系为电极层相互间介由微小的间隙使能相互对向般,对前述第一板片介经间隔件予以配置的第二板片,前述第一板片及前述第二板片之中至少一者系具有透明塑胶薄膜,及用作经予层合于前述透明塑胶薄膜之表面上的前述电极层之透明导电性层的透明导电性薄膜,前述透明导电性塑胶薄膜整体的昙雾値在8以下,且前述透明塑胶薄膜之中层合有透明导电性层的一侧之表面及其反对侧之表面之中的至少一侧之表面上形成有最大高度(Rmax)0.5m ~2.0m之微细凹凸的透明导电性薄膜。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之触摸式嵌板,其中透明导电性薄膜之前述微细凹凸系其十点平均粗糙度(Rz)为0.35m~1.5m。9.一种电致发光显示器嵌板,其特征在于具有电极层之第一板片及具有电极层之第二板片,其系为电极层相互间介由微小的间隙使能相互对向般,对前述第一板片介经发光层予以配置的第二板片,前述第一板片及前述第二板片之中至少一者系具有透明薄膜,及用作经予层合于前述透明塑胶薄膜之表面上的前述电极层之透明导电性层的透明导电性薄膜,前述透明导电性塑胶薄膜整体的昙雾値在8以下,且前述透明塑胶薄膜之中层合有透明导电性层的一侧之表面及其反对侧之表面之中的至少一侧之表面上形成有最大高度(Rmax)0.5m~2.0m之微细凹凸的透明导电性薄膜。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电致发光显示器嵌板,其中透明导电性薄膜之前述微细凹凸系其十点平均粗糙度(Rz)为0.35m~1.5m。11.一种透明导电性薄膜之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含有于透明塑胶薄膜之一侧的表面上层合透明导电性层之步骤,于前述透明塑胶薄膜之中未层合前述透明导电性层之侧的表面及凹凸型之凹凸型面之间挟持电离放射线硬化性树脂,于前述透明塑胶薄膜之各该表面上层合电离放射线硬化性树脂层之步骤,在于前述透明塑胶薄膜及前述凹凸型之前述凹凸型面之间挟持电离放射线硬化性树脂层之状态下,照射电离放射线至前述电离放射线硬化性树脂并使硬化,使前述电离放射线硬化性树脂层接着至前述透明塑胶薄膜上的步骤,及由前述凹凸型之前述凹凸型面同时剥离前述凹凸型之前述凹凸型面的逆型形状经予赋型的硬化状态之前述电离放射线硬化性树脂及前述透明塑胶薄膜的步骤,前述凹凸型之前述凹凸型面系于前述电离放射线硬化性树脂层之露出面上具有为形成最大高度(Rmax)0.5m~2.0m之微细凹凸而用的型形状。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之透明导电性薄膜之制造方法,其中凹凸型之前述凹凸型面的逆型形状之前述微细凹凸系其十点平均粗糙度(Rz)为0.35m~1.5m。13.一种透明导电性薄膜之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于透明塑胶薄膜之一侧的表面及凹凸型之凹凸型面之间挟持电离放射线硬化性树脂,于前述透明塑胶薄膜之各该表面上层合电离放射线硬化性树脂之步骤,在于前述透明薄膜及前述凹凸型之前述凹凸型面之间挟持前述电离放射线硬化性树脂层之状态下,照射电离放射线至前述电离放射线硬化性树脂层并使硬化,使前述电离放射线硬化性树脂层接着至前述透明塑胶薄膜上的步骤,由前述凹凸型之前述凹凸型面同时剥离前述凹凸型之前述凹凸面的逆型形状经予赋型的硬化状态之前述电离放射线硬化性树脂层及前述透明塑胶薄膜的步骤,及于由前述凹凸型之前述凹凸型面经予剥离的前述透明塑胶薄膜之中前述电离放射线硬化性树脂层未予层合的一侧之表面及前述电离放射线硬化性树脂层之露出面之中至少一者的表面上层合透明导电性层之步骤,前述凹凸型之前述凹凸型面系于前述电离放射线硬化性树脂层之露出面上具有为形成最大高度(Rmax)0.5m~2.0m之微细凹凸而用的型形状。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之透明导电性薄膜之制造方法,其中前述凹凸型之前述凹凸型面的逆型形状之前述微细凹凸系其十点平均粗糙度(Rz)为0.35m~1.5m。图式简单说明:第1图A及第1图B为表示与本发明之一实施形态有关的透明导电性薄膜之概略截面图。第2图系表示第1图A及第1图B所示的透明导电性薄膜之变形例的概略截面图。第3图系供说明与本发明之一实施形态有关的透明导电性薄膜之制造方法之一例而用的步骤图。第4图系供说明与本发明之另外实施形态有关的透明导电性薄膜之制造方法之一例而用的步骤图。第5图系表示为制造与本发明之一实施形态有关的透明导电性薄膜而用的制造装置之一例示图。第6图系表示具有与本发明之一实施形态有关的透明导电性薄膜之触摸式嵌板之概略截面图。第7图系表示具有与本发明之一实施形态有关的透明导电性薄膜之电致发光显示器嵌板之概略截面图。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