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具有高散热效果的背光模组
摘要 一种设于显示面板下方并具有高散热效果的背光模组,其包含有一光源产生器,一扩散板设于该光源产生器与该显示面板之间,用来将该光源产生器产生之该光源散射至该显示面板,以及一反射板设于该光源产生器下方,以将光线向上反射至该扩散板。其中该反射板具有至少一开口,以增加该背光模组之散热效率。
申请公布号 TW564302 申请公布日期 2003.12.01
申请号 TW091118046 申请日期 2002.08.09
申请人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谢锦坤;游川倍;柳汉洲
分类号 F21V7/20 主分类号 F21V7/2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许锺迪 台北县永和市福和路三八九号五楼
主权项 1.一种具有高散热效果的背光模组(back light unit),该背光模组系设于一显示面板(display panel)下方,该背光模组包含有:一光源产生器(light source generator),用来提供一光源;一扩散板(diffusing plate)设于该光源产生器与该显示面板之间,用来将该光源产生器产生之该光源散射至该显示面板;以及一反射板(reflecting sheet)设于该光源产生器下方,以将该光源反射至该扩散板,且该反射板具有复数个开口(opening),以增加该背光模组之散热效率。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背光模组,其中该开口系设于该光源产生器之正下方。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背光模组,其中该反射板上之该开口系为一沟槽(slot),且该沟槽之形状系相对应于该光源产生器之形状。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背光模组,其中该光源产生器包含有复数个灯管。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之背光模组,其中该开口之宽度小于该灯管宽度之一半。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之背光模组,其中该光源产生器包含复数支平行排列之灯管。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背光模组,其中该反射板具有复数个凹凸结构,以增加该反射板之反射率及散热面积。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背光模组,其中该反射板具有复数个V型结构,以增加该反射板之反射率及散热面积。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背光模组,其中该背光模组另包含有一外框(housing),设于该反射板下方并包覆该反射板周围。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背光模组,其中该外框具有复数个凹凸结构,以增加该背光模组之散热面积。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背光模组,其中该外框具有复数个散热孔。12.一种具有高散热效果的背光模组(back light unit),该背光模组系设于一显示面板(display panel)下方,且该背光模组包含有:一光源产生器(light source generator),用来提供一光源;一扩散板(diffusing plate),位于该光源产生器与该显示面板之间,用来将该光源产生器产生之该光源散射至该显示面板;以及一反射板(reflecting sheet),设于该光源产生器下方,用以将该光源反射至该扩散板,增加该背光模组之散热效率;其特征在于该反射板具有复数个凹凸结构以及复数个开口,以增加该反射板之散热效率。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之背光模组,其中该反射板表面之该复数个开口(opening)系设置于该凹凸结构之底部。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之背光模组,其中该反射板表面之该复数个开口系设置于该凹凸结构突起之顶部。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之背光模组,其中该反射板之该凹凸结构系为一V型结构。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之背光模组,其中该背光模组另具有一外框(housing),设于该反射板下方并包覆该反射板周围。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之背光模组,其中该外框具有复数个凹凸结构,以增加该背光模组之散热面积。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之背光模组,其中该外框具有复数个散热孔,以增加该背光模组之散热效率。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之背光模组,其中该光源产生器系包含有复数个灯管。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之背光模组,其中该光源产生器系包含有复数支平行排列之灯管。图式简单说明:图一为习知背光模组之剖面示意图。图二为本发明背光模组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三为图二中反射板之上视图。图四为图二中反射板之上视图(另一实施例)。图五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背光模组之剖面示意图。图六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背光模组之剖面示意图。
地址 新竹市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力行二路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