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形成浅沟渠隔离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揭露了一种形成浅沟渠隔离的方法。本发明避免使用任何氮化矽材料以防范Kooi效应及氮化矽造成之底材应力并利用间隙壁保护浅沟渠隔离之转角或绝缘角部份。一导体层被用以在浅沟渠隔离形成的制程中取代传统所用氮化矽层。本发明同时利用至少包含垫氧化层之一介电层作为牺牲氧化层,如此就不需再进行形成牺牲氧化层的制程步骤。导体层会与底材在闸极氧化层形成的过程中一同被氧化,故元件隔离品质不会受到影响。
申请公布号 TW557539 申请公布日期 2003.10.11
申请号 TW090111416 申请日期 2001.05.14
申请人 旺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赖二琨;黄守伟;黄宇萍
分类号 H01L21/76 主分类号 H01L21/76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陈达仁 台北市中山区南京东路二段一一一号八楼之三;谢德铭 台北市中山区南京东路二段一一一号八楼之三
主权项 1.一种形成浅沟渠隔离的方法,至少包含下列步骤:提供一底材,该底材具有一第一介电层于其上及一第一导体层于该第一介电层上;形成一第二介电层覆盖该第一导体层;形成一第二导体层覆盖该第二介电层;形成一沟渠进入该第二导体层、该第二介电层、该第一导体层、该第一介电层与该底材;共形生成一线性介电层覆盖该沟渠;填满该沟渠以一介电材料以形成一沟渠隔离;移除该第二导体层;形成一第三介电层覆盖该第二介电层与该沟渠隔离;非等向性蚀刻该第三介电层与该第二介电层以曝露出该第一导体层;蚀刻该第一导体层以曝露出该第一介电层;蚀刻该第一介电层以曝露出该底材;及氧化该底材。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方法,其中上述之该第一介电层至少包含一二氧化矽层。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方法,其中上述之该第一导体层至少包含一矽层。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之方法,其中上述之该第一导体层至少包含一多晶矽层。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方法,其中上述之该第二导体层至少包含一矽层。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方法,其中上述之该介电材料至少包含二氧化矽。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所述之方法,其中上述之该第二导体层至少包含一多晶矽层。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方法,其中上述之该第三介电层至少包含一二氧化矽层。9.一种形成浅沟渠隔离的方法,至少包含下列步骤:提供一底材,该底材具有一垫氧化层于其上及一第一导体层于该垫氧化层上;形成一第一介电层覆盖该第一导体层;形成一第二导体层覆盖该第一介电层;形成一沟渠进入该第二导体层、该第一介电层、该第一导体层、该垫氧化层与该底材;共形生成一线性氧化层覆盖该沟渠;填满该沟渠以一介电材料以形成一沟渠隔离;移除该第二导体层;形成一第二介电层覆盖该第一介电层与该沟渠隔离;非等向性蚀刻该第二介电层与该第一介电层以曝露出该第一导体层;蚀刻该第一导体层以曝露出该垫氧化层;蚀刻该垫氧化层以曝露出该底材;及氧化该底材。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述之方法,其中上述之该第一导体层至少包含一矽层。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方法,其中上述之该第一导体层至少包含一多晶矽层。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述之方法,其中上述之该第二导体层至少包含一矽层。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述之方法,其中上述之该介电材料至少包含二氧化矽。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所述之方法,其中上述之该第二导体层至少包含一多晶矽层。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述之方法,其中上述之该第二介电层至少包含一二氧化矽层。16.一种形成浅沟渠隔离的方法,至少包含下列步骤:提供一底材,该底材具有一垫氧化层于其上及一导体层于该垫氧化层上;形成一第一介电层覆盖该导体层;形成一多晶矽层覆盖该第一介电层;形成一沟渠进入该多晶矽层、该第一介电层、该导体层、该垫氧化层与该底材;共形生成一线性氧化层覆盖该沟渠;填满该沟渠以一介电材料以形成一沟渠隔离;移除该多晶矽层;形成一第二介电层覆盖该第一介电层与该沟渠隔离;非等向性蚀刻该第二介电层与该第一介电层以曝露出该导体层;蚀刻该导体层以曝露出该垫氧化层;蚀刻该垫氧化层以曝露出该底材;及氧化该底材。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所述之方法,其中上述之该导体层至少包含一矽层。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所述之方法,其中上述之该导体层至少包含一多晶矽层。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所述之方法,其中上述之该介电材料至少包含二氧化矽。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所述之方法,其中上述之该导体层至少包含一非晶矽层。图式简单说明:第一A图显示一传统的浅沟渠隔离之剖面图;第一B图显示一传统的浅沟渠隔离之剖面图,此浅沟渠隔离在其转角处有沟槽;第二A图显示一介电层与一导体层依序形成于一底材上的结果;第二B图显示依序形成一介电层与一导体层于第二A图中所示的结构之结果;第二C图显示形成一沟渠进入第二B图中所示的结构与共形生成一介电层于其上的结果;第二D图显示填满沟渠以形成浅沟渠隔离并将浅沟渠隔离平坦化的结果;第二E图显示移除第二D图中所示的顶部导体层并接着形成一介电层于其上之结果;第二F图显示非等向性蚀刻第二E图中所示的结构并形成浅沟渠隔离间隙壁的结果;及第二G图显示完成本发明之浅沟渠隔离并氧化底材之结果。
地址 新竹市新竹科学园区力行路十六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