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自我对准之复晶矽间隙壁闸极之单电子电晶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摘要 一种利用在SOI晶片上制作源极与汲极之间的1维通道(channel),加上自我对准复晶矽间隙壁闸极(polysiliconspacer gate)外接之偏压,形成双位能能障与量子点,以期达成单电子电晶体结构之制作的方法。本发明系藉由电子束微影多层对准直写技术、氧化制程特性,湿式蚀刻,在SOI晶片上制作源极与汲极之间的奈米级1维通道,加上自我对准制程方式,蚀刻为分立之复晶矽间隙壁闸极,施与偏压使通道中形成两个位能障壁(potential barrier)及夹于此两个位能障壁之中可贮存电荷之电子量子井(quantum well),并辅以金属上闸极的偏压控制,以期达成双闸极之单电子电晶体结构之运作。
申请公布号 TW550797 申请公布日期 2003.09.01
申请号 TW091114853 申请日期 2002.07.04
申请人 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 发明人 胡淑芬;吴永俊;卢文泰;刘学欣;黄调元;赵天生
分类号 H01L27/105 主分类号 H01L27/105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洪澄文 台北市大安区信义路四段二七九号三楼;颜锦顺 台北市大安区信义路四段二七九号三楼
主权项 1.一种自我对准之复晶矽间隙壁闸极之单电子电晶体之制造方法,适用于一绝缘体上有矽之半导体基底,包括下列步骤:于该绝缘体上有矽之半导体基底上沉积一薄二氧化矽层,且施行离子布値使该基底阻値降低;利用电子束微影及蚀刻制程于该绝缘体上有矽之半导体基底上制作源/汲极与连接源/汲极之电子传输通道;去除该薄二氧化矽层再于该基底上沉积一绝缘层;将该绝缘层减缩线宽至1至40奈米之间而制作成一垂直跨越该电子传输通道之细线;于该基底上沉积一闸极绝缘层;以及于该绝缘层两侧形成复晶矽间隙壁(spacer)闸极。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自我对准之复晶矽间隙壁闸极之单电子电晶体之制造方法,更包括下列步骤:于该基底上沉积一保护层;以及于该保护层上制作金属上闸极及欧姆接触制程。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自我对准之复晶矽间隙壁闸极之单电子电晶体之制造方法,其中该绝缘层包括一二氧化矽层及一四乙氧基矽烷(TEOS)层。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自我对准之复晶矽间隙壁闸极之单电子电晶体之制造方法,其中,制作该垂直跨越该电子传输通道之细线,更包括下列步骤:利用电子束微影及蚀刻制程将该绝缘层减缩线宽至小于80奈米;以及利用稀释的氢氟酸湿式蚀刻,来减缩线宽至1至40奈米之间。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之自我对准之复晶矽间隙壁闸极之单电子电晶体之制造方法,其中该二氧化矽层是利用乾氧方式成长50-500。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自我对准之复晶矽间隙壁闸极之单电子电晶体之制造方法,其中该保护层是为二氧化矽层。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自我对准之复晶矽间隙壁闸极之单电子电晶体之制造方法,其中形成该复晶矽间隙壁闸极是利用化学气相沈积法沉积复晶矽层约1000-2000。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自我对准之复晶矽间隙壁闸极之单电子电晶体之制造方法,其中形成该复晶矽间隙壁闸极是利用乾式蚀刻,制作出宽为10-90奈米之复晶矽间隙壁闸极。9.一种奈米单电子电晶体结构,包括:一绝缘体上有矽之半导体基底;一双复晶矽间隙壁闸极,形成于该半导体基底上,该双复晶矽间隙壁闸极是被一绝缘层隔离且分立及相互对称在绝缘层两侧;一源/汲极,形成于该半导体基底上;以及一电子传输通道,用以连接该源/汲极。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述之奈米单电子电晶体结构,其中,该源/汲极与该电子传输通道是利用电子束微影及蚀刻制程制作。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述之奈米单电子电晶体结构,其中,该复晶矽间隙壁闸极之宽度为10-90奈米。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述之奈米单电子电晶体结构,其中,该绝缘层垂直该电子传输通道。图式简单说明:第1图系显示利用电子束微影技术制作二氧化矽的1维奈米级细线(nano wire)。第2图系显示元件的复晶矽闸极之电子显微镜照片。第3至6图系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之流程剖面图,其中第3A、4A、5A、6图是为侧视图,第3B、4B、5B图是为上视图。第7图系显示单电子电晶体能阶示意图。第8图系显示复晶矽间隙壁闸极单电子电晶体的等效电路图。第9A至9D图系显示复晶矽间隙壁闸极单电子电晶体的Id-Vd模拟(库伦阻断,Coulomb Blockade)。第10A至10D图系显示复晶矽间隙壁闸极单电子电晶体的Id-Vg模拟(电流振荡Current Oscillation)。第11A至11B图系显示室温操作之复晶矽间隙壁闸极单电子电晶体的电性特性。
地址 台北市大安区和平东路二段一○六号